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昌庆志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5):72-75,86
苏轼贬谪岭南后,在跟该地的养生文化接触过程中,开始自觉地利用、建设与传播岭南养生文化。本文将立足于苏轼与岭南养生文化的关系,来剖析苏轼在贬谪生涯中最本真的生命形态,以及他对岭南乃至整个北宋的养生文化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苏轼很早就接受了在宋代已广为流传的南宗禅思想,并在诗文中也有表现。苏轼被贬岭南后,与南宗禅的关系进一步密切。他拜谒南宗禅祖庭,开始频繁地与南宗禅领袖人物交往,接受了南宗禅思想,并以此作为自己在贬谪之地的精神支柱及精神归宿。南宗禅思想对苏轼生活态度及生活方式产生极大影响,并且反映在苏轼创作之中,苏轼在岭南诗歌中推出了一个饱含宗教和哲学意味的意向:曹溪水。  相似文献   

3.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政治上因涉入元祐党争,曾多次被贬,与岭南结下不解之缘。从绍圣元年(1094)到元符三年(1100),苏轼被贬岭南的几年间,针对岭南地区医疗条件落后的情况,通过实际行动,如种药、施药,建议开医坊,在岭南传播医疗知识,改变岭南医疗陋俗,为提高岭南的医疗水平做了极大的贡献,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苏轼在密州留下的表、状、书、启,由于文艺性不强往往被研究者忽视,但比其诗、词、文艺性散文更能反映作者的真实想法和实际作为,其核心是“在己者未尝敢行所愧也”。这种朴实无华的表白包含多方面含义:无愧于皇帝(江山、社稷),无愧于职责,无愧于百姓,无愧于自己;反映了苏轼对国家、对职责、对苍生、对自己的担当精神,再现了苏轼在密州的政治操守与人格操守。这在当时、在今天、在今后都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同僚关系是古今官场中十分重要且难以处理的一种关系,其间牵涉到权利、责任、情感等多种因素。苏轼一生在宦海中浮沉,处理与同僚的关系是其时刻必须面对的问题。他两度出任杭州地方官,一是作为副手,任杭州通判,一是作为主管,任杭州知州。无论是做副手还是做主管,苏轼都与同僚保持了良好的关系。苏轼在杭州的仕宦经历,从两个侧面完整地诠释了副手如何与正职、正职如何与副手之间的相处之道。苏轼认真吸取了初仕凤翔签判任上的教训,以其经时济世的政治抱负,干练的行政能力,不贪功、不诿过的品质,过人的才华,宽厚待人的性格,形成了其独特的从政风格与魅力,维持了与同僚的和谐、协作关系。这对今天的人们如何处理同僚关系不乏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岭南的东江区域,具有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传统。一些仁人志士为这里的文化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晋代的葛洪与宋代的苏轼,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足迹。他们在游览、隐居、修炼、创作与著述的过程中,弘扬了中国的儒道文化传统与古典人文理念。文章聚焦葛洪与苏轼的养生智慧,揭示其内涵、方法及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该文主要从对饮食的喜爱,对游玩和游戏的爱好,对他人的真诚关心几个方面分析了苏轼岭南时期心态——热爱生活,具有一颗可贵的返璞归真的童心。并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具有一颗童心才能达到了苏轼提出的“思而无所思”的境界,协调入世与避世、出世的矛盾,折中儒与释老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黄庭坚最重要的知音是亦师亦友的天才艺术家苏轼,说苏轼是同一时代中对黄庭坚影响最大的人,也许并不为过,但这种影响并不导致黄庭坚艺术审美向度的简单归顺。本文从苏黄交游的角度出发,以苏黄交游的时间阶段为经,黄庭坚书风演变为纬,对黄庭坚书法创作与苏轼的关系做了较为深入的讨论,以期获得对黄庭坚书法艺术成就更进一步的认识。苏黄交游以及他们对于艺术创作道路的自主选择,对于今天的书法教学依然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涛 《现代语文》2006,(3):13-15
春江渌未波,人卧船自流——苏轼《和陶游斜川》 苏轼是非常推崇陶渊明的,他一生共写了109首和陶诗。其中《和陶游斜川》写于北宋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当时苏轼由广东的惠州贬谪到海南儋州已经两年了,北归之望,已趋渺茫。两年前的四月,六十二岁的诗人独与幼子过负担过海,儿孙们痛哭江边,以为死别。七月酷暑诗人抵达儋州,无处可居,父子二人住在摈榔林下,后来得军使张中帮助,僦官屋以庇风雨。立冬后,风雨不止,官屋破漏,以至“一夕或三迁”。即便如此,第二年湖南提举董必察访岭南,还是遣使将苏轼父子逐出官舍,苏轼只好买地筑室,起屋五间,潮州人王介石和当地百姓运甓畚土以助,亲躬泥水之役,诗人才得以有安身之所。  相似文献   

10.
文同与苏轼属于亦亲亦师亦友的关系,因而交非泛泛。文同在为人处世及绘画方面对苏轼有很深的影响,苏轼对这位兄长充满了崇敬之情。苏轼的文学理论和书画创作从文同处得益不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