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作文》2007,(Z1)
一、课堂导入师:请大家回顾本学期我们第一次作文的题目:诺尔特写过一首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相似文献   

2.
这是几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也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得不接触的信息,谈到这些,孩子会胆怯、会忧虑。因此,家长也就往往避免与孩子谈论这些话题。事实上,家长采用开放坦诚的态度与孩子谈论,是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忌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  相似文献   

4.
休闲沙龙     
声音如果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忌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  相似文献   

5.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担负着培养孩子健康成长、尽快成材的重任,意义之重大、使命之神圣是不言而喻的。《学习的革命》中有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这段话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6.
当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开始说谎时,会感到惊奇、失望、生气甚至忧虑——现在就撒谎,以后怎么办?孩子撒谎真的如此可怕吗?其实,撒谎是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是每一个孩子成长的标志。没有所谓“撒谎的孩子”与“不撒谎的孩子”之分,每一个孩子都会撒谎,而且在孩子成长的不同年龄阶段,  相似文献   

7.
刘跃宏 《教师》2011,(22):9-9
教育家说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宽容。古人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天底下没有不犯错误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是获得教育成功的关键,就像这知时的好雨,能够在无声无息中滋润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教育家说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宽容。古人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天底下没有不犯错误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是获得教育成功的关键,就像这知时的好雨,能够在无声无息中滋润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家们分析,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沉,心情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母亲的风范     
我们四川家乡有一种风俗:生了孩子,父母怕养不大,就替孩子找个干妈。好像有了干妈的呵护,孩子就能消灾免难,茁壮成长。我有一个哥哥、两个妹妹,母亲给我们各自找了一个干妈。于是我们就管干妈叫“妈”,管父亲叫“伯伯”,管母亲叫“娘”。 娘出生于清光绪年间的一户书香门第。她的伯  相似文献   

11.
吴芳 《家庭教育》2007,(11X):32-32
幼儿园是现在的独生子女们过集体生活最主要的场所,随着现代托幼一体化的不断推广,许多孩子的入园年龄已经提前到了两周岁,这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孩子会提前进入集体生活。但低年龄段的孩子对家人的情感依恋强烈,容易表现出明显的分离忧虑,会出现集体生活的不适应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孩子写作业精力不集中,磨磨蹭蹭,专家为忧虑的家长提出小策略,让您的孩子改掉写作业磨蹭的毛病。  相似文献   

13.
常常听一些家长忧虑地说:“我们家孩子学习用功努力,为什么成绩上不去;人家的孩子平时运动娱乐、轻松读书,为什么成绩就那么好?”这里涉及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的问题。好的学习习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使是智力中等的孩子,如果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一样能出类拔萃,取得优异的成绩。那么家长该如何协助孩子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呢?  相似文献   

14.
如今,家长们都有“望子成龙”之心,老师们也在大抓升学率。由于大家只顾抓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从而导致一些孩子精力不足、神经紊乱、感觉失调等有碍身心健康疾病的产生。这就难免使人产生这样的忧虑:连身心健康都得不到保障,我  相似文献   

15.
杜志丽 《小读者》2013,(3):75-76
下岗后,人难免出现烦闷、焦躁、忧虑等情绪,此时,家长不应将孩子作为“出气筒”随意地冲着孩子发泄一通。由于难以理解和接受父母的情绪变化,时间一久孩子就容易对父母产生疏离甚至怨恨心理。这类父母可通过一些合理的发泄方式(如无人时大喊、与朋友交谈等)宣泄心中的烦闷,但不应将矛头指向孩子,特别是孩子哭闹或犯错误时,家长更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谩骂甚至动手惩罚。  相似文献   

16.
在一些医院门诊部门,领孩子前来测智商的家长多了起来。面对众多家长的忧虑,世界卫生组织(WHO)儿童生长发育合作中心主任洪昭毅教授认为,众多家长的忧虑完全是没有必要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小儿智力的高低是客观存在。因此,作为家长应当正视孩子的智力水平,不可也不必盲目攀比。  相似文献   

17.
睛川 《家长》2012,(Z1):24-26
女儿依次把我画圈的题都做了出来。我心想:"傻孩子,你果然中了我的计,这叫‘反其道而行’。"女儿10岁时进入青春期。身为母亲,我感到欣喜也增添了一丝忧虑。欣喜的是女儿进入成长的提速期,忧虑的是女儿的逆反心理在一天天地增强。只要我一开口,女儿就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相似文献   

18.
尊重孩子的人格在我国传统的家教上,不少父母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物,认为管孩子是自己的事,想怎么管就怎么管,别人别干预。对孩子不是平等相处,而是认为孩子必须听父母的,这是天经地义的。孩子不能辩解,只有听父母的话才是好孩子。  相似文献   

19.
父母爱孩子,乃人之常情。可是,爱孩子要讲究方法。不然,就会走进溺爱的误区。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数年来的耳闻目睹和教育实践,不能不让我为一些父母爱孩子的方式、方法感到忧虑!在此,笔者想结合几例实事同为人父母者进行商榷:究竟应该怎样爱孩子?怎样做才不至于走进溺爱的误区? 有这样一位母亲,一天下午孩子离园后,我和她6岁的儿子正在  相似文献   

20.
子瑜 《教育文汇》2012,(3):52-52
培养“乖孩子”的教育是可怕的教育 “请好好看看你身边的孩子——他是不是正努力要成为你心中理想的孩子?当孩子在做这样的努力时,他就已经交出‘自我审视’的机会,同时也丧失了他的自信和尊严。”读了台湾学者李雅卿的《乖孩子的伤最重》一书,再反观我们身边的教育现象,我对当下教育几乎无处不在的用条条框框压制孩子的价值观和做法深表忧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