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学习是我们学习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都必须进行数学学习,但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许多人在学习数学时遇到困难,因而看到数字就烦,看到图形就晕.有同学说,老师讲的能听懂,但自己做的时候就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解,平时课后还做了大量的题,数学成绩总是上不来.究其原闲,能听懂是因为具备了解题的知识,每个知识点都熟悉,不会解是因为缺少方法,所以我们认为学习数学一般不缺知识.关键是缺少方法.  相似文献   

2.
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理论及内容的本质认识,是在数学活动中处理问题的基本观点,它直接支配着数学实践活动.数学思想是数学解题方法的灵魂,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升为能力的体现,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解题训练作为培养学生数学才能和教会学生思考的一种手段和途径,必须以数学思想为指导.领会了数学思想的精髓,就真正掌握了数学知识,就一定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数学素养.因此,用数学思想强化解题训练,对于打好“双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独到的优势.下面列举一些数学思想在强化解题训练中的运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吴建华 《教育导刊》2008,(12):51-53
数学练习课是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课时多.没有固定的模式。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教师能够根据新课程理念的精神,重视课堂教学的优化处理。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数学练习课教学却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教学缺少设计或根本就没有教学设计,练习课变成了习题课、作业课,练习形式单一呆板,基本上是教师统治课堂.不注意让儿童主动地参与、积极地思考。  相似文献   

4.
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数学教学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以“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些课程目标为导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过程.创设最佳问题背景,生动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下面以初中《等腰梯形的性质》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为例,来说明怎样进行问题背景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数学思维在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严格地说,没有数学思维,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从本质上说,数学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和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是直观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三个方面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明确提出“数学思考”这一重要的课程目标,但当今数学教学中仍存在着以学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许多老师还是忙于应付现行的考试。课堂中缺少对思维过程的评价。导致学生只关注问题的结论疏忽了思维过程,只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没有时间在课堂上花时间去思考,去探索。仅仅学会用硬记的方法学会解题。如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掌握数学思考的一些简单的思维方法,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7.
一、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的思考 传统的教育观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数学观,不同的数学观会导致不同的教学观.传统的教学观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只关注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训练,能力的提高.很少考虑如何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全方位地认识数学和体验数学价值,体会数学精神,领略数学的美感,感悟数学交流,尝试数学创造等.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但在一些数学课上,表面上活动得热热闹闹,师生配合得也不错,但学生并没有深入地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没有得到发展.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堂应注重“思维”教学.现结合作者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谈一些注重思维教学的思考和尝试.  相似文献   

9.
现代数学教育目标要求,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习得,更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思考。而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也要在具体的学习任务中得以实现,这就意味着学习任务的质量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水平。文章立足于数学学习任务的内涵,思考有效的数学学习任务设计的价值,尝试提出设计有效的数学学习任务的实践策略,从而支持学生的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志国 《学周刊C版》2011,(11):101-101
初中数学无论是在知识的结构层次上还是在思维的运用上.相较于小学都有很大幅度的提升.因此有很多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学生就会觉得困难倍增。数学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调动课堂的氛围,就需要花费更大的工夫教好数学。通过多种方法实践.同时也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热爱数学.自主地对数学学科感兴趣,我总结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体会.在此与广大教育工作同仁一起探讨。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并因此带动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是每一位数学老师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相似文献   

11.
习题是师生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之一.学生需要通过一定数量的习题.才能巩固新知识.加深理解.逐步形成技能.提高数学思考能力。数学习题的价值是多元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常比较关注习题的“外显价值”——即较多地利用数学习题帮助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获得提高.却往往忽视其背后蕴含着的丰富的潜在价值。那么.如何发掘习题的潜在价值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呢?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习得情况,更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并让数学思考贯穿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课堂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注重操作、关注细节、拓展延伸等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密性,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练习课是小学数学课的基本课型之一.有效的练习课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技能.还能进一步拓展数学思维.提升思维品质,发展数学智能。在一学期中.练习课的课时没有新授课的课时多,教师对练习课的研究和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如新授课.很多练习课被上成了作业课,大量的练习,没有层次.缺少思维.学生虽然在反复的操练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技能.但是其数学的智能却没有多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新的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探究”一词,但以往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探究”.学生在学习中缺少主动的参与和积极的思考,更缺少依靠自己的实践去积极获得知识的探究过程.学生只能靠一根拐杖指引着,离开了拐杖就会失去方向.学生要的是亲身经历、自己感受、独立探索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积  相似文献   

15.
教学改革不变的主题是关注课堂,关注数学课堂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而关注学生的学习必须特别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如果课堂上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进行数学思考,那么,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就不会是一句空话。数学思考是数学课堂的灵魂,只有突出数学思考,我们的课堂才有异于无根的浮萍,才会飘散出浓浓的数学味。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教学中常会碰到这样的孩子:说到他的智力是没有问题,但一说到数学简直就像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我们不妨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下这类孩子,他们往往贪玩、好动、学习缺少主动性,而且知识掌握得不扎实.这些基础和习惯都不好的学生学习成绩往往不理想,而成绩的不理想又使他对数学课丧失兴趣,于是上课心不在焉,作业敷衍了事,造成恶性循环,最后只好放弃对数学的学习.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增强心理耐受力,甚至必要时进行挫折教育.根据我的体会具体做法浅谈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7.
正很多高三的同学数学学习容易进入误区,认为高三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没有时间整理错题,整理了也没时间消化,更重要的是看似没有成效。而事实是缺少整理、缺少思考,数学学习效率低下,难以自我突破。那么应该如何整理呢?我们要清楚整理数学错题集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弥补知识的缺陷,二是通过积累整合达到能力提升。针对这样的目标,我建议同学们做好以下几点。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错题整理一遍后,是不是此类问题就解决了?答案是否定的。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重做错题。  相似文献   

18.
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主要是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属于结果知识。缺少学生体验、领悟、反思的过程,缺少展现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学。而过程知识才真正是素质教育所不可缺少的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数学思考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四大目标之一。学会思考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没有数学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把思考当成学生学习数学的主旋律,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思考中发展、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