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大众传媒对路遥小说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路遥小说的传播情况会发现:路遥小说的传播凭借了印刷媒介、广‘播媒介、影视媒介及网络媒介,涵盖了所有的大众传媒,媒体对路遥小说的传播与接受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究其原因。除厂媒介主动对路遥小说的传播之外,还在于路遥小说反映了现实生活,具有现实主义的深度和广度,因而路遥小说具有非常庞大的受众群体,被广泛而持久地阅读。  相似文献   

2.
陕北民歌是陕北人苦乐生活的艺术结晶,对生于斯长于斯的现实主义作家路遥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路遥的绝大部分作品都被陕北民歌所浸淫。在路遥的小说中,贯穿着理想与现实、浪漫与悲情的矛盾与纠结,悲情基调与浪漫气息的交织便成了路遥作品最显著的风格特征和艺术张力之所在。文章探讨了陕北民歌在路遥小说这一风格特征形成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是作家特殊人格力量的对象化。在人的成长经历中,童年时期的体验是一个人心理发展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童年时期的某些情绪、情感的体验,会对一个人的个性、气质、思维方式等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事实证明个体的童年经验常常为他整个人生定下基调,规范了他以后的发展方向。鲁迅是一代文学巨匠,在他的作品里,以犀利的笔法无情地抨击着社会的黑暗。与此同时,鲁迅的很多散文又反映出一种孩提时代的纯真生活,这种创作风格的形成与其童年时的某些体验有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路遥是当代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无论是选材还是人物、无论是思想主旨还是艺术特色都有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养育他的陕北多土化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本从不同角度对陕北化在路遥性格、气质、学观、爱情观形成中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较为中肯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高鸿 《安康学院学报》1996,(2):86-86,89
岁月沧桑,秋去冬来,在飒飒寒风中,我不由想起了四年前初冬时,以43岁的盛年早夭的路遥。时光虽然过去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然而路遥的作品魅力未减,路遥的人格精神仍然受到无数人的敬仰;但也有人认为路遥太亏了,太划不来了。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一问题呢?  相似文献   

6.
路遥小说对爱情的悲情描写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男女主人公相爱却被家庭、社会、世俗等观念束缚,最终走向悲剧的结局.这种带有悲情审美倾向的爱情描写,和作家的成长经历、人生体验,作家对高尚道德和人性真善美的追求,以及作家创作中的男性视角有着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鲁迅之所以成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缺失性的童年经验是重要因素。家庭的败落和丧父等一系列生活遭际,使幼小的鲁迅过早地开始睁眼看世界,感受复杂纷纭的社会人生,巨大的生活和地位落差,让他深刻体会到封建礼教思想的虚伪本质和家族制度的残酷。  相似文献   

8.
弗吉尼亚·伍尔夫其一生经历坎坷,受到了严重的精神创伤,并多次崩溃.文中,主要就从死亡创伤、性别创伤和战争创伤这三个方面,对弗吉尼亚·伍尔夫精神创伤的形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集宁师专学报》2021,(1):21-26
苏童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创作的新历史小说中,几乎所有的人物身上都具有共有的精神创伤:仇恨、暴虐、冷漠、茫然。这类精神创伤不仅困扰着小说中的人物,更通过生殖的遗传与后天的血缘认知错乱不断扩散。苏童采用了家族志式的书写和回忆的视角,将这类精神创伤进行了完整的呈现。  相似文献   

10.
路遥小说对爱情的悲情描写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男女主人公相爱却被家庭、社会、世俗等观念束缚.最终走向悲剧的结局。这种带有悲情审美倾向的爱情描写,和作家的成长经历、人生体验,作家对高尚道德和人性真善美的追求,以及作家创作中的男性视角有着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1.
路遥是一个终生为不安全感所压迫,以贡献的方式,达到自我实现,证明自己存在价值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命运宠儿的情感方式支撑着他,圣人情结引导着他,并影响了他压抑人性的生活方式.路遥的价值观是动态的,在《平凡的世界》写完之后,他的精神境界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12.
具有陕北特色的劳动生活场面、自然风光的描绘及"乡土味"极浓的语言都体现了路遥深深的故乡情结;对生活内在矛盾的探索、对人生思想的审视,则表现了其生命的沉重感;对传统美德的坚强守护,对笔下人物灵魂的拷问,则是其苛峻的道德打量;大胆炽热、超越世俗的动人爱情故事浓缩为永恒的爱情主题。以上四个方面即路遥的创作思想所在。  相似文献   

13.
从《文赋》看陆机的文学创作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机的学创作主张主要体现在他的《赋》之中,其中追求“物、意、”的高度是其推崇的最主要的创作原则,为此他主张学创造要取法自然、汲取经典,力求达到“意物相称”;主张“尚巧贵妍”追求艺术形式美,实现“辞逮意”;主张“意、”创新,反对雷同。研究陆机的创作主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庐隐以一种自怨自艾、自哀自伤的自我叙述方式表现了知识女性的徘徊、感伤的情感世界。她笔下的一批“新女性”虽然勇敢地冲出封建家庭,背叛旧式社会,却难以逾越传统的家庭方式和黑暗的社会现实,因而无法摆脱传统与现代、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在现代文学史上,庐隐是较早对妇女解放运动进行深刻反思的女作家,正是在这一点上,其创作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文学作品、文学观念、文学精神直接影响着当代作家。具体表现在其作品直接为当代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养分;培养了当代作家的文学兴趣,牵引他们在创作上进行多方的尝试,丰富着当代文坛的创作格局;影响着当代文坛上重要的文学流派中的一些重要作家和作品;影响着当代众多作家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高广厚、高加林、孙少平等几个人物中来阐述路遥小说中的教师形象。  相似文献   

17.
论路遥小说创作的心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路遥的小说创作中,现实激情与理性智慧之间两极共构的张力和平衡是其小说创作审美心理机制的核心所在.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路遥把文学创作、生命体验和人生哲学三元并立的意义单元经审美心理机制转换为三位一体的神奇遇合,从而使其外在社会行为和内在心灵活动在文学创作中既表现出高度和谐的平衡,又产生出与众不同的张力即一方面个体生命体验在文学创作中的投入程度和对人生哲学(信仰)的终极追求是成正比的,生命投入越大、体验越真、对人生哲学(信仰)所关涉的伦理道德即对善的要求就越能可靠地获得,从而越能获得美感上的人性共鸣;另一方面,在现实人生中充分体验浪漫情怀,在文学创作中却表现出一种冷静超脱;在现实生活的心灵世界里,他是一位诗人,而在文学创作的人生实践中,却是一位最清醒的现实主义者.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路遥的悲剧是其个体自然生命的悲剧,却是作家个体精神生命一次真正的凯旋.  相似文献   

18.
路遥以其专注的创作态度与坚守的文学理想成为当代文学不可忽视的存在。但持续受到热捧的路遥及其作品,却依然在文学史家那里得不到应有的评价与追认。长久以来被排除于当代文学史的作家谱系之外,使得路遥身为作家的不懈追求与其作品的独特魅力都在一定程度上被遮挡在了阴影之下。但路遥及其作品价值不应就此被忽略,这些被遮蔽的光芒站在当下的全新环境中去重新回顾,依然可以看到路遥情真意切的思考对于当下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一个作者的文学创作,很重要的一点是研究作者的心理态势。因为作者的特殊心理态势直接影响着作者文本的内涵和审美关照。鲁迅研究同样如此。综观鲁迅的一生,我们发现鲁迅是寂寞的,那么这种寂寞的生存状态对鲁迅的创作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对作者文本的思想走向起着怎么样的导向作用呢?文章试图探讨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