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品牌阐释:北京二中的"空气养人"北京二中以"空气养人"为办学理念,矢志创造一种优秀的教育生活。"空气养人"的核心精神是充分体现生命价值的、充分释放生命潜质的、传递二中生命密码的、教学相长的文化,包括课程文化、物质文化、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等五大方面。"空气养人"作为价值期待,旨在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在宜人的空气滋养之下,学生能够志向高远、人格完美、各有所长、勇于  相似文献   

2.
构建多元有效的评价机制,给人以创新的自信。提供自主发展的自由时空,充分释放人的创新潜能。建设以“超越”为核心价值追求的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3.
实验室文化的作用是巨大的,实验室文化有利于培育实验室成员的创新精神、协作合作精神,有利于实验室成员潜能的释放。本文研究了大学实验室的文化内涵、作用和建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论学术自由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学术自由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它捍卫着学者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不受干预,保持高度的精神与行为自由,无限趋近真理性认识;它保障着学者在自由的学术探究中形成理性认识和理性态度,培育、确立和高扬人的理性精神;它有助于学者智慧潜能的充分释放,促进各种思想观点的广泛传播和自由争鸣,成为学术进步和文化繁荣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教育就是唤醒人的智慧、释放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成长。课堂要回归人的生命自然。学生作为生命体,本身同样拥有自身的生命自然属性。为此,我们的特色学校创建是以生命文化为支撑,依托现代教育理念,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6.
张美华  陈明  龚永刚 《文教资料》2010,(33):129-131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释放师生的最大潜能.使他们主动追求和实现个人对未来社会的价值。所以.只有着眼于建设学校文化生态,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及学校内涵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王静莉 《英语广场》2023,(14):107-110
地方高校对于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英语课程肩负文化传播的重要责任。高职院校旨在培养实用型人才,高职院校通过在英语课程中融入地方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成长为文化传播者。本文以北京特色文化为例,分析了北京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缺乏北京本土文化内容的原因,探索了北京特色文化融入英语课程中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北京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铸就其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北京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衰退、失传的困境,根本问题在于这些无形文化遗产所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改变或遭到破坏。因此,认识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运用文化生态的理念分析其保护面临的问题,提出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村),同时处理好“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与“保持特色”的关系等,以推进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9.
文化和解现代性、全球化和上层文化理念的开放性以及由此而来的思想自由的释放,使时代文化趋向多元化.多元文化主要有多种文化共存和不可化约性两层蕴涵.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一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引领.以多元文化为前提,各文化各正性命、彼此互动、适时而变的文化系统.文化和解是从无序的多元文化向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转进的文化中介,它的多元意识、对话意识和规范意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吴良镛提出的“京津冀北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建议对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保定等城市进行整体的开发建设,除有现实考虑外,也具有长期形成的历史文化基础。在元、明、清时期,就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畿辅区域体系,在文化上也形成了京城、京郊、京畿三个相互关联的文化圈。在这些文化圈中,宫廷文化、士大夫文化与民俗文化形成多向互动,成为京畿地区的文化特色。无论建设“大北京”,还是研究北京文化,都不应脱离对京畿文化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当代教学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它以其特有的"文化品格"依托与反哺于社会文化的发展与变迁,以其宏大的气魄、胸襟和智慧在社会文化中容纳与生成、互动与交流,而这一切均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教学对话和交往实践来实现。教学文化依托与反哺社会文化不仅为教学文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动力,而且释放了教学文化潜能,净化、创新和丰富了社会文化。教学文化的容纳与互动是教学文化与社会文化、社会实践之间交流创生的过程,也是教学文化之间以及教学文化与教学实践之间相互敞亮、相互阐释、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容纳与生成、互动与交流是通过协调、适应和相互建构的机制来实现的,它具有无穷的活力,引导着教学文化生活走进光明澄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深化育人方式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凸显文化育人功能,反映在教学层面即以文化人。中学生物学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育人基因,将这些基因探查出来并使其完美表达,就是以文化人的教学实践。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中的课文、诗文和人物等为研究内容,探查其中的文化育人基因,例析这些基因表达的以文化人教学实践,彰显生物学课程的文化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在学校管理中,以被管理者为主体,重视人的存在与价值、情感与沟通,关注人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人的独立性、创造性。有助于挖掘出每个人内在的潜能和智慧,使不同层次的人都能获得发展。一、浓厚的校园文化是"以人为本"的基础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是以师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  相似文献   

14.
文化"嫁接"经济,既彰显着文化的价值与魅力,又揭示了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因。这些特色文化的发展,也有一个波浪式的发展过程,需要地方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配合支持,才能做到长盛不衰。这里,以吕家河民歌文化为例,试作阐析。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后进入北京的大量新北京人以大院为聚居区,大院众多成为北京的一大特色。以大院文化为研究对象,分析大院内部的生活形态,大院的文化意义,探讨大院文化对当代北京文化的重要影响,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院的变迁。  相似文献   

16.
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实践中存在着简单追求文化标识、直接移植文化等现象,在研究方面则较少关注地域文化对学校文化的影响。学校文化建设具有地域性格,地域文化影响着学校文化建设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和物质承载方式。本文以北京地域为例,分析北京地域文化的三个特征以及对学校文化地域性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苏绍会 《考试周刊》2007,(39):79-80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会使世界各国进一步了解中国、促进东西体育文化交流与融合,也将对我国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高校体育文化应该有选择地借鉴与吸收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的教育价值,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不断推进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依据“新基础教育”研究性实践的经验,借鉴文化发展心理学和生态学的研究观点,本文着重探讨了以学生发展工作为主题的学校文化生态建构问题。学校文化生态建构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自我完善的价值取向。为实现这一核心目标,学校文化生态建构必须充分考虑儿童发展和文化运作的机制。敏锐觉察儿童发展的势头,顺势开发儿童潜能,将学生组织建成文化生态系统,让学生在文化活动中建构自己的发展。本文从学校文化生态组织、学校文化生态能源及功能、学校文化活动设计角度和主要活动形态几方面探讨了学校文化生态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北京作为京师的“首善”意义 ,表现为它是国家主流文化的孵化器和辐射源。其文化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理想和精髓。北京有深厚的历史沉淀与悠久的文化传统 :以建筑、民俗、老字号及地方文艺为静脉 ;源远流长的教育传统为动脉 ;古都民风为细胞。发展北京文化 ,必须协调现代化追求与古都风貌保护的关系 ;加大北京文化的包容度和开放性 ;整合和利用北京的教育资源 ,增强北京文化的发展动力 ;弘扬首都风尚 ,丰富北京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20.
科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学科具备文化属性。据此,科学实践本质上是一种科学文化实践,学生参与科学实践的过程亦是参与科学文化实践的过程。科学文化理论框架的建立既揭示了科学文化实践的要素,也从理论层面阐明了科学文化实践的育人价值。以“人性的释放与创造”为目标、以“突出科学的情境性和共同体参与”为内容和以“‘三位一体’促进文化觉醒和自信”为过程,确立了科学文化实践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机制,搭建了科学教学和科学文化实践间的桥梁。从科学史、科学情境、科学道德和科学审美四个角度出发,可以进一步探寻通过科学文化实践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