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亲是本书     
父亲的身子被山的重量压成了弧形,一如他肩上的扁担。那日渐蹒跚的步履在山上重奏着生命的歌,如同钢琴家在钢琴上弹奏,只不过父亲是在生命的弦上弹着属于他的旋律。每日清晨,他就这样拿着扁担丢下一句“我走啦”,走向那条弯曲的山路,走进那充满火药味的山谷,开始他采石的工作。每日傍晚,父亲在那条山路上洒下一路的辛劳披着暮霭回到家招呼一声“我回来啦!”就一声不响地喂猪、赶牛、烧火……有时候,我偷捕到父亲那不易察觉的微笑;有时候,我偶然听到父亲哼着那支只有他自己才懂的曲调;有时候,我也能听到父亲暗自的沉重叹息。我…  相似文献   

2.
真实的故事     
歌仔戏是我们闽南的戏曲,我是在歌仔戏的优美旋律中长大的,因为我的爷爷是唱歌仔戏的高手。 每到夏天,爷爷总会把我喝完的椰子壳锯成两半,拿来薄木板、木棍、细弦做成二胡,然后拉着二胡哼唱歌仔戏。爷爷的歌声时而悠扬婉转,时而高亢燎亮,时而如泣如诉,时而铿锵有力……爷爷脸上的神情时而微笑安详,时而神色黯然,时而双眉紧皱……离我们家几十米远的一位大哥哥是爷爷的“铁杆歌迷”。一天.他忍不住拿起爷爷的二胡拉起来。可是任凭他使劲地拉,二胡就像跟他作对似的,发出锯木头般的沙哑声音,真难听。爷爷哈哈大笑:“小伙子,你的功力还差得远呢…  相似文献   

3.
无声的爱     
前不久,我在《经典美文》杂志中,看到张建伟写的《哑巴父亲哑巴爱》。文中非亲生的哑巴父亲,用大海一样的胸襟包容着“我”的一切,用残疾的躯体托起“我”的希望。体现了一种人性的美,给人以心灵的感憾和洗涤。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哑巴父亲”用特殊的“哑巴爱”诠释了爱的深刻内涵。我也曾见到过一位“哑巴”父亲,每当上学和放学时,他就早早地守在教室门口,忘情地关注着他的“哑巴”孩子。若是看见了教他孩子的老师,一定乐呵呵地从衣兜里翻出“好东西”硬塞过去,不亦乐乎地作揖、比划,嘴里还“哇哇”地说个不停,时而退求,时而感谢……我是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每当面对这些残疾学生,“哑父”的影  相似文献   

4.
必须把教师从繁重的精批细改中解脱出来。叶至善同志在《父亲教我作文》一文中倾吐了这样的肺腑之言:“父亲之所以不支笔给我改作文,原因也在于他改之后不是我们意思,不管是否比我们原意还好。尤其是‘为什么’我们不知道的话,对我们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这确是颇有见地的作文批改心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要着重培养学生自  相似文献   

5.
暖雨 《中文自修》2005,(5):16-18
有朋友曾问林语堂:“你是谁?”他想了想说;“我只是一团矛盾而已,但是我以自我矛盾为乐。”东方和西方的智慧汇聚一身,时而是一个机敏的哲学家,时而又是一个天真的孩子,时而积极进取,时而也慵懒一把,林语堂就是这样一个因矛盾而真实,因矛盾而深刻的大家。我们这里只能窥豹一斑,找找关键词,大胆理理这“一团矛盾”。  相似文献   

6.
广寒宫灯光四射,烟雾缭绕。在一曲优雅的古典音乐的伴奏下仙女们翩翩起舞,她们时而挥袖遮住闭月羞花的面庞,时而腾云驾雾,一跃而起……我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中。舞毕,机器人摆上一桌“满汉全席”和几壶太空特制的美酒,盛情款待我这位“天外来客”。“Cheers!”我兴奋地说。“好,今日我们于异地他乡——月球相遇,就一饮为快吧!”吴刚大哥说道。这时,我偷偷瞟了他一眼,发现每日的伐桂生活并未使他衰老,他的手也未见粗糙。这时,我不禁想起了李白的一句诗:“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好,大家一醉方休!”嫦娥姐姐也说道。我暗暗打量了她一番,她…  相似文献   

7.
王珍 《家庭教育》2011,(4):45-45
父亲生命中最年轻有为的二十三年是在部队里度过的,那无怨无悔的青春岁月,也是父亲的黄金时代。他常常絮絮叨叨地向我们讲述自己所在的军队是一支怎样威震天下的军队:“看过电影《东进序曲》和《红日》吧?还有京剧《沙家浜》,里边讲的都是我所在的部队的战斗故事呢;还有抗美援朝中的特级英雄杨根思也是我们这支部队里的。”  相似文献   

8.
伴着新一轮课改强劲、优美的旋律,作为一名班主任的我,和六十五名学生一起成长、进步。由六十六人组成的“合唱队”,从课改定调弹出第一个音符起,我们便在一起共同演奏出一首又一首悦耳的交响乐:时而轻柔沉静,时而热烈奔放。作为首席指挥,我在真诚地改变自己,真诚地关注学生成长。其中一次板报的布置,令我至今无法释怀。 记得一次班会之余,师生商议该出一期板报了。受学生高涨  相似文献   

9.
“我”是记叙中常用的人称。“我”在记叙中可谓“千姿百态”,或当主角,或充配角,时而自我“广告”,时而赞美别人等等。就因为章的思想、内容不同,“我”在中的作用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
我喜欢听帕格尼尼小提琴第一、第二协奏曲,深为演奏大师高超的演奏技巧所折服。我欣赏盛中国的“新疆之春”。我也想听俞丽拿演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协奏曲,那时而激昂、时而悲戚、时而奋进的旋律令人入迷。但我更喜欢昕的还是我那未满6周岁儿子演奏的《霍曼》小提琴练  相似文献   

11.
真实的生活     
生活是真实的,虽然她没有泰坦尼克号的浪漫;没有古墓丽影的神秘,但她时刻充塞我们周围,用真实的言语和行动,显现出人间的真情。又是一个星期天下午,该回学校的时候,爸爸弹了一下烟灰对正在收拾书包的我说:“这次我送你吧。”我虽很不情愿,但还是“嗯”了一声。父子俩一路无语。我和父亲的隔阂由来已久,以前无论他对我说什么,我总是以沉默代替回答。现在大概他觉得我大了,也就不说什么了,于是两人就更没话了。到了车站,车没来,人很多。父亲点了一支烟,“爸,别抽了,那么多人。”我说。父亲愣了一下,微笑着把烟掐灭了。“我…  相似文献   

12.
幸运     
李云清 《广西教育》2006,(7C):31-31
我十岁的时候非常想要一辆自行车。父亲说我们穷得捉襟见肘,我就不再提起此事……直到有一天,我从集市上跑回家,激动地告诉父亲:摸彩票的头奖是一辆自行车!而一张彩票只要二十芬尼!父亲笑了。我请求道:“我们只买两张彩票行吗?”父亲说:“我们穷人没有那么好的运气。”最后我哭了起来,父亲才让步了。“好吧。”他说,“明天下午我们去赶集。”  相似文献   

13.
总有一种旋律,让我们感慨万千;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心灵震撼;总有一种热情,让我们豪情万丈;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无比坚强!窗外“嘀嘀哒哒”地下着大雨,雨水打在屋檐上,打到窗户上,打湿了布帘,也像一个小郎钅头砸在我的心里。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夺走了不少人的生命。看着电视里那么多的白衣天使在抗击非典的前线英勇战斗,使我感动万分。总有一种旋律,让我们感慨万千。“五一”这天晚上,中央电视台3套的“同一首歌”栏目,播出了“‘五一’特辑———同心抗‘非典’,同唱一首歌”的节目。我听了,心里怎能不感到亲切、舒服…  相似文献   

14.
记得一位朋友对我说,他最欣赏苏东坡对写作的看法:行乎当行,止乎当止。意思是说写文章不要故意“摆架子”、“唱高调”,文章应该像流淌的泉水,顺着山势,时而急时而缓,时而低吟时而高歌。无独有偶,成尚荣先生在他的《形散而神不散:课堂教学的新秩序》一文中,也谈及了“行乎当行,止乎当止”这一观点,不同的是,成老师把这一观点引申  相似文献   

15.
小时候,我与外婆住在一起。外婆百般娇宠,什么事也不让我动手做。自理能力偏弱,这不仅影响了我的生活,而且还影响了学业。期冀儿子健康成长的父亲开始盯着我的一举一动。有一次,快放学的时候,轮到卫生值日的我正提着扫帚不知如何是好,窗外忽然闪过一张面孔。我伸长脖子朝外探看,竟是我的父亲!原来他已追进学校了。在窗外的他不停地踱步、时而盯视的全过程中,我硬着头皮,笨拙地划动着扫帚。这回的我再也不敢央求别的同学替我值日了,父亲的威严毕竟不可轻慢。父亲当然不会就此作罢,他的目标是把我培养成一个“即使扔到山里,也能…  相似文献   

16.
儿子对父亲进行了一次“心理测验”。忙完一天工作的父亲,疲惫地回到家里,十岁的儿子抬头望着父亲说:“我爱你,爸爸。”父亲不知该说什么。好一会儿,父亲只是站着,看着儿子,终于似有所悟地问:“你想要什么?”儿子笑了,说这是老师让我们对父亲做的心理测验。第二天,父亲去学校找到老师,想知道自己测验的结果。“大多数家长的反映基本上是和你一样的。”儿子的老师这样说。“关键是”老师解释道:“感受到爱是使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非常遗憾的是,我们往往没有完全表达出这种感情,我们忽视了孩子渴望从父母那里得到除了餐桌上的食品,衣橱里的服装以外更重要的东西。孩子们在说我爱你的时候,最想听到父母说的是‘我也爱你,孩子。’”  相似文献   

17.
(雨薇是位医生,今年38岁。她的思路敏捷、谈吐得体,时而反省、时而自嘲,不知不觉的,她的思路就左右了听者的思维。来倾诉自家先生“出轨”的女人大多无奈、悲切和张惶,从未见过如她这般胜券在握、成竹在胸的妻子。)我们的相识在我工作的医院里。我是医生,他是病人。治疗结束,他就开始了追求攻势。他的热情一度让我觉得很——荒唐,因为我从没想过要嫁一个“乡下人”。我同母亲是因为特殊年代父亲的  相似文献   

18.
父爱如山     
那天下晚自习的时候,我一出校门,却不见父亲。不对啊,他每天都要很准时地接我回家的,今天是怎么回事呢?就着有些昏暗的灯光,我东张西望,不远处好像是父亲的那辆老“飞鸽”,支靠在一棵小树旁,但就是没有父亲。初春的风还是冷,我把手藏在兜里,但身上却冻得有些发抖了。正在这时,我突然听得一人在高叫我的名字,是父亲。我猛地回头,见父亲正蹲在一处墙角抽烟,身子蜷缩着。  相似文献   

19.
我为书狂     
覃祚华 《师道》2003,(1):53
我生于农门,长于农村。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告诉我:读书是咱们惟一的出路。现在回想起来,我迷上书并不只是因为父亲说过的这句话,而主要是父亲最初买给我的那些“小人书”。那时候,家里穷,父亲就叫我把家门前的佛手从树上摘下来切成片晒干,然后拿去收购站卖,得来的钱就拿去买“小人书”。我对“小人书”的爱好一直延续到上初一那年。读中学的6年里,由于母亲的病,使我家的生活更加困难。但是父亲节衣缩食、东借西凑也要让我和弟妹们完成学业。这样一来,家里就更加一穷二白了。但是我们谁也不愿辍学,上学读书对我们来说是多么大…  相似文献   

20.
男孩的14岁     
男孩终于鼓起勇气向父亲坦白:“我要退学,我一天都不想在教室里待了,我一进学校就烦!” 男孩以为,父亲会揍他一顿,至少会把他骂个狗血喷头。奇怪的是,父亲什么也没说,只是靠着门框蹲着抽烟,一支接一支,弄得满屋烟雾弥漫,如同战争结束后硝烟弥漫的战场,宁静而可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