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宇 《传媒》2017,(24):44-46
海外华语电视媒体是海外华文媒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媒体融合发展的整体趋势,海外华语电视主要指在中国境外制作和播出电视(视频)节目的媒体机构.海外华语电视媒体的传播主体包括海外华侨华人创办的媒体,中国大陆以及港澳台媒体机构和个人在海外创办的媒体,还包括海外非华文媒体机构和非华侨华人的个人在海外针对华人群体创办的媒体.海外华语电视媒体的播出渠道包括当地数字地面电视、有线电视系统、卫星电视平台以及网络电视平台等.随着网络电视的发展,传统海外华语电视在节目来源、受众需求、竞争格局等方面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亟需转型.  相似文献   

2.
崔航 《视听纵横》2007,(4):76-77
对外宣传离不开媒体,而电视作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媒体在对外宣传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我国的电视对外宣传一直以来基本上是“闭门造车”:不管受众接受不接受,我们只是一味做我们想做的和擅长做的。可是今天的电视外宣不仅要为海外五千万华侨、华人服务,更要为数十亿讲英语和其它语种的外国观众服务;既要与海外华语电视竞争,又要与西方传媒争夺世界舆论阵地。[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近日,北京库普兄弟文化和韩国HAOTV电视机构达成一项合作计划,基本内容是将中国内地的优秀电视剧输出至韩国。韩国HAOTV电视机构则在自己覆盖韩国的主流电视网络中,开辟一个专门的华语频道,播放配有字幕的华语电视节目。在保留华语节目原汁原味的同时,让韩国观众了解中国内地优秀的电视节目。这将为向韩国输出中国文化产品做一个开端。(摘自《北京晚报》2002年8月27日)韩国HAOTV将开设华语频道  相似文献   

4.
彭雨晴 《传媒》2019,(3):57-60
2018年8月21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展形象”的重要使命任务,明确了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工作要求,提出要在新形势下推进外宣工作、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华语电视对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海外华人所接触的华语电视,既有中国对外传播的内容,亦有海外华语电视频道生产的内容。本文的研究对象《籍宝乡》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华语电视频道8TV(八度空间)新闻及时事组于2017年12月推出的文化节目,节目以籍贯文化为主题,以纪实拍摄为手法,讲述马来西亚华人与其籍贯原乡的故事,以“满足”的方式传播中华文化,创下马来西亚本土文化类电视节目收视率之冠的成绩,节目首播的每一集作品都获得了50万以上观看人次的收视热潮,可以说,该节目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华语电视文化节目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李宇 《传媒》2009,(2):61-63
海外华语传媒、华文学校和华人社团是海外华人的"三件宝".在海外华语传媒中,华语电视自诞生以来一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2008年海外华语电视就在中国南方地区遭受冰冻雪灾、西藏"3·14"事件、北京奥运火炬海外传递、四川汶川大地震以及北京奥运会等重大事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凝聚当地华人力量、沟通当地社会、抨击歪曲报道、传播正确信息等方面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王小康 《青年记者》2020,(11):86-87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的文化发展目标①.华语视听节目推广的宗旨是借助媒介力量,运用生动形象的视听语言传递信息,完善中国与海外的交流合作途径,树立中国的国际形象.但是,华语视听节目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可制定方案,对我国文化产业在海外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确保文化产业相关内容借助华语媒体平台在海外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2,(9):U001-U004
今年的十月一日,是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CCTV-4)开播十周年。十年来,国际频道及时、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和介绍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教等各方面的情况,为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做出了重要贡献;十年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从只有几个栏目发展成为目前拥有新闻、专题和娱乐等几十个栏目、覆盖全世界98%的国家和地区的对外传播频道,节目制作能力、传播效率和国际影响力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2年9月2日,国际频道全面改版,推出24档整点新闻和“走遍中国”、“名将之约”、“周乐五洲”等一批新栏目。为纪念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开播十周年,特缟发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十年大事记,以示志庆。  相似文献   

8.
陈栋 《今传媒》2006,(7):4-6
徐俐,中央电视台国际中文频道的资深新闻主播。从业以来曾两度获国家政府奖,华语节目主持人金奖。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几乎所有重大新闻报道都由其担纲主持,如早期的香港、澳门回归庆典、“9.11”袭击事件、伊拉克战争、中国入世报道等等。2005年的“直播新疆”更被喻为其职业生  相似文献   

9.
世界传媒机构之间的竞争,既是文化间的先进性,感召力的竞争.也是国家间的精神产品之生产能力和推销能力的竞争。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为代表的国内电视传媒.多年来始终将向海外推介中华文化.为几千万海外华侨华人提供精神家园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纵观近年来中文电视文艺的创作、接受及获奖状况.可以发现.受华人社会欢迎的节目,栏目.其共同特征是具有浓烈的民族情感.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以及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上述诸特征的获得.则源于创作者在选题、创作等环节.贯彻”受众本位”的理念.强化节目的针对性.从而使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跟海外受众的实际欣赏需求结合起来.做到了文化、情感和娱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陈剑 《视听界》2007,(4):42-44
国际电视传播与一般电视传播的功能有所不同。后者目的比较单一,主要为一般观众提供资讯和娱乐服务,由电视的传播主体获得利润。而国际电视传播则在上述功能的基础上,追求文化影响力。中国的国际电视传播一方面是为海外的华人观众提供电视服务,另一方面则通过国际电视传播为世界提供一个了解中国的窗口,向世界展示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及中国的风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冯小楠 《今传媒》2011,(7):87-89
凤凰卫视作为在全球颇有影响的华人卫星电视台,借助其从国外引入的"主持人明星制",迅速树立起清新而鲜明的频道形象,短期内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品牌地位。作为中国电视媒介改革的先锋,凤凰卫视所首创的华语电视"主持人明星制"的成功之处,正是广大中国电视人需要正视和学习的。本文借鉴凤凰卫视成功打造传媒明星,对我国选拔和培养大陆电视传媒明星的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我国也必将朝着名牌栏目和主持人明星制互相催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9月2日是中央电视台创建35周年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最近为中央电视台题词祝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的题词是:“努力办好电视,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的题词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月,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以“传承中华文明,服务全球华人”为新的频道定位进行了节目改版,新闻杂志型栏目《华人世界》,在农历正月初一以“全球华人大拜年”的形式与观众见面。《华人世界》下设“全球华语台联播”、“全球华文报刊浏览”、“华人故事”、“华人咨询  相似文献   

14.
朱巧梅 《今传媒》2024,(1):139-146
从东南亚各国移民的历史来看,泰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移民的聚集地之一,华人百年来身份重构时间大体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华文教育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再中国化”,二是“断层阶段”,三是“再华化”。泰国华裔青年作为华语传承的中坚力量,随着中泰两国多渠道、多领域的合作与发展,其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这有利于华语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对泰国华语传承的基本情况、泰国华裔青年华语传承的研究设计、调查结果汇总和分析,以及泰国华裔青年华语传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相关的调研数据得出:影响泰国华裔青年华语传承的因素主要有中国与泰国政治、经济的合作交流,泰国本土高质量的学校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身魅力及其流行因素,以及家庭语言环境教育,旨在助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栾方 《现代视听》2013,(4):51-53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和"中国第一个面向全球中英双语播出的纪录片频道",是弘扬中华文明、树立中国形象的重要窗口。开拓宽广的文化传播路径不仅是纪录频道内在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推行文化发展战略的要求。本文从《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探索和日本广播协会的"文化战略"中总结经验,期望能给纪录频道文化传播的发展带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栾方 《现代视听》2013,(5):55-56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和"中国第一个面向全球中英双语播出的纪录片频道",是弘扬中华文明、树立中国形象的重要窗口。开拓宽广的文化传播路径不仅是纪录频道内在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推行文化发展战略的要求。本文从《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探索和日本广播协会的"文化战略"中总结经验,期望能给纪录频道文化传播的发展带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神州戏坛》作为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对外的戏曲栏目,应如何确立创意?如何筛选剧目?面对国内戏曲栏目丰富多彩的局面,我们如何突出“对外”特色?经过反复探索,我们终于寻觅到这样一条思路,那就是:以民族文化为脉,扬传统道德之神,连中华儿女之情.这条思路的确立,是通过对海外电视观众进行调研的结果.通过信息往来、人员接触,使我们心中有了底数.随着中国向世界开放,世界人民以极大的新奇和渴望想了解中国的文化艺术.世界上凡是有华侨、华人聚集的地方常常是“票房”林立,“票友”成群.更使我们惊喜的是,一些在国外定居不…  相似文献   

18.
电视外宣节日,就是面向国外观众制作播出的电视节目,其对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华人、华侨,一种是外国人。电视外宣节目的播出,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国内上星,海外落地,就像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另一种是把节目送到国外,通过国外有线电视网络播出节目,就像中国黄河电视台的美国斯科拉有线电视网。小同的对象,不同的传播方式,决定了电视外宣节目不同于一般电视节目的特质和要求,必须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电视传媒为研究对象,重在探讨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路径,并以2015-2016年国侨办海外华裔及港澳台地区青少年夏令营"中国寻根之旅"福建集结营为契点,实证探究福建电视台少儿频道系列节目在传播传统文化中的具体实践成效,探析电视传媒融入传统文化传播的理念、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陈康 《传媒》2019,(4):57-58
中华家风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凝聚海内外华人、展示中华文化风采的重要载体。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指示,2018年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创新推出了一档以展现全球华人家庭文化传承为主的季播节目《谢谢了,我的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