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广告翻译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广告翻译过程中语言的选择和使用是以实现广告终极目的为目标的动态顺应的过程。语用顺应论为广告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文章认为广告翻译中应做到三个方面的顺应;社会现象的顺应,心理需求的顺应,语言现实的顺应。  相似文献   

2.
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论指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基于内部或外部原因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为适用交际需要而不断作出选择的过程,选择的目的是为了顺应交际的需要。翻译事实上也是一个言语交际的过程,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过程,它牵涉更多的变量。因此翻译也是一个不断选择和顺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语用顺应论对于商务广告翻译具有强大的解释力与应用价值。在商务广告翻译过程中译者对语言的选择必须顺应语言语境及交际语境中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从而更好地实现广告翻译在目标语中的语用等效,说服消费者去实施购买行动。  相似文献   

4.
在概述语言适应论的基础上,从适应跨文化的语用翻译、适应意识突显性的语用翻译、适应语言结构的语用翻译等三个方面论述了适应论对语用翻译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翻译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语用顺应论为广告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文章认为广告翻译过程中语言的选择和使用是以实现广告终极目的为目标的动态顺应的过程,翻译中应特别注意对受众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的顺应。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理论框架,从顺应论的角度来综观跨文化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和过程。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解决方法,认为培养顺应观念,增强学生的顺应能力,教师有必要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张慧芳 《培训与研究》2009,26(11):26-28
语用模糊是交际的一种常见现象,是交际双方在交际活动表达和理解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确定性的总称。本文运用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对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进行了解读,语用模糊是根据语言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的特点,对话语形式、话语内容或语用策略进行选择及推理结果进行判断的动态顺应结果。语用模糊是语言动态顺应性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语用模糊是交际的一种常见现象,是交际双方在交际活动表达和理解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确定性的总称。本文运用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对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进行了解读,语用模糊是根据语言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的特点,对话语形式、话语内容或语用策略进行选择及推理结果进行判断的动态顺应结果。语用模糊是语言动态顺应性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赵景昆 《林区教学》2014,(11):49-50
语用失误现象一直是语用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课题,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且成果显著,但在研究视角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顺应论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运用这一理论可以从认知、社会、文化的视角去研究语言现象。基于此,通过实例论证,探讨分析语用失误现象的成因,以期对此领域的研究能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1999年维什尔伦(Verschueren)在他的新作《语用学新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中提出了顺应论,在一个全新的平台上去理解和解释语用学。按Verschueren的观点,语言的使用,归根结底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不  相似文献   

11.
从顺应理论视角分析跨文化语用照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顺应理论认为,语言运用的过程就是不断作出选择的过程,跨文化语用照应也是一个语言选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语用照应的运用要顺应交际语境,对交际语境的顺应是综合考虑跨文化交际语境中各因素的变化动态地做出的。在跨文化交际中说话人要顺应交际双方的交际语境进行语言选择,促使听话人通过语用推理照应理解其试图表达的意义,从而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2.
称赞语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日常交际有着重要影响。在言语交际中,语言使用得体才能达到理想的交际目的。在使用称赞语时应该注意语用策略,运用顺应理论避免称赞语用失误。在称赞时应顺应称赞对象、社交世界以及社会文化等语境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Jef 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的角度来分析交替传译中的语用流利性,探讨译语怎样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上动态地顺应交际语境和语言结构,从而使得产出的话语在语用上连贯、得体、流畅,并且使译语具有合适的语速,表达更易于听众接受,从而使得交际更顺利有效地进行。在此视角下,文章的"交替传译中的语用流利性"是指译员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上动态地顺应语境和语言结构,译出语不仅准确地传达原语的含义,而且达到连贯、得体、流利,同时具有恰适的语速,确保交际顺利进行。译语不仅忠实地再现原语的内涵意义,文体风格,感情色彩,而且有效地架设说话人和听众的交际桥梁。  相似文献   

14.
在语用理论视角下翻译是双重跨文化交际行为,语用理论的兴起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哲学基础,关联理论与顺应理论对翻译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可以为翻译研究提供宏观的理论和微观的策略与方法。语用翻译观认为翻译是对语境的顺应与选择的动态过程;翻译的本质则是通过明示与推理达到原作者、译者和读者之间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5.
语用模糊在外交语言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经常被外交人士作为一种策略来运用。运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可以探析,在外交语言活动中,实际上是由于语言与语言使用者(交际对象),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心理世界等语境因素动态顺应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语用含糊不仅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还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在交际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一种主观故意的行为。本文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作为理论依据,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语料分析在具体语境中语用含糊作为一种交际策略以达成某种交际需求的现象,提出语用含糊策略的应用是交际双方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相互顺应的结果,证明顺应论对于揭示语用含糊策略的本质及其语用功能具备一定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7.
跨语言、跨化的语用现象涉及两种语言和两种化对交际的影响,不同化背景的人用某一种语言进行交际总避免不了语用失误,从而影响信息的交流。因此,在语言翻译中,只有正确把握两种语言的化差异,并对其具体的语境进行合理的语用对比,即通过语用翻译才能使语言交际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近现代翻译史上,复译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并带动了几次高潮,值得对其产生机理进行研究。适应与选择论,作为一种运用综合法来阐释翻译生态环境的理论,强调翻译过程中译者对文本、文化、读者等因素的适应与选择。运用适应与选择的观点,结合简略的翻译史研究及个案分析,指出复译现象的存在是适应与选择的结果,并论述了复译的策略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