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项光荣 《电大教学》2002,(5):51-54,14
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挫败了日本的北进计划,保障了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有力地支援了苏联的卫国战争  相似文献   

2.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东北、华北、华东等地以后,积极准备实施“北进”计划,由于中国军民在中国战场上坚持旷日持久的反侵略斗争,消灭了日本法西斯的有生力量,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阻止了日军北上进攻苏联的企图,在客观上保卫了苏联  相似文献   

3.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百万红军越过中苏边境,在当地抗日武装的配合下,全歼盘踞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和伪满军队,结束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长达15年之久的血腥统治。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苏美英等国划分了太平洋地区受降分配区,规定中国东北三省、库页岛南部及朝鲜的北纬38度以北的日军向苏军总司令投降;中国战场(除东北三省外)和台湾及越南的北纬16度以北的日军,向中国军队投降。从受降区的分配来看,东北三省的日军是向苏军投降。但是,东北的日伪产业并没有规定在苏军受降的范围以内。就是苏美英三大国以牺牲中国利益为目…  相似文献   

4.
早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就开始制定侵略苏联的北进战略计划。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督促日本尽快实施北进战略计划,以求东西夹击击败苏联,尽早赢得欧洲战场的胜利。但是,由于70%以上的日本侵略军陷于地域辽阔、民气坚劲的中国抗日战场无力自拔,无法集中百万兵力闪击苏联,其北进战略计划最终流产。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大量地牵制和歼灭日本侵略军,迫使日本帝国主义的北进战略计划流产,客观上支援了苏联的卫国战争,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为了达到利用中国战场捆住日军手脚的目的,苏联通过外交关系影响国民党,通过共产国际影响共产党,促成中国国内两大党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为抗战前期的主要支援国,苏联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民党挑起大规模内战的企图,对维护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积极贡献。但苏联为了本民族利益,过分看重国民党,甚至要求中共以妥协退让来维持统一战线的做法使中国抗日有生力量遭到重大损失,妨碍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北进南进策略与中国战场孙少艾日本的北进与南进策略,是日本帝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外侵略扩张、称霸世界的基本国策,是日本世界战略的主要内容。所谓北进,即通过中国向苏联远东地区扩张,主要对手是苏联;所谓南进,即通过中国向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扩张...  相似文献   

7.
作者认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政府“北进”苏联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敌视和进攻苏联是日本侵略远东计划之一。为建立北进的军事基地,日本迫切希望占领中国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于中国的抵抗和苏联军队的强烈反击,日本“北进”战略计划破产。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打乱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计划,延缓了德日法西斯的勾结;粉碎了日本"北上"进攻苏联的企图,支援了苏联人民的抗德卫国战争;迫使日本法西斯背着沉重的包袱发动太平洋战争,减轻了英、美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为"先欧后亚"战略原则的最终实现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打乱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计划,延缓了德日法西斯勾结;粉碎了日本“北上”进攻苏联的企图,支援了苏联的抗德卫国战争;使日本法西斯背着沉重的包袱发动太平洋战争,减轻了英美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为“先欧后亚”战略原则的最终实现作出了重大贡献,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美国在20世纪初叶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活动作了系统的剖析。通过美国策划成立东三省银行,实施锦瑗铁路借款与诺克斯计划,进行币制实业借款等事件,说明美国对我东北主权的侵犯蓄谋已久。这些侵略图谋与沙俄、日本对我东北的侵略计划发生矛盾与斗争,最终导致日本将美国势力从中国东北乃至整个远东地区驱逐出去。  相似文献   

11.
一、日军金山卫登陆计划的出笼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中国驻军奋起回击,正式揭开了抗日民族战争的序幕。继平津失陷后,8月13日,日军对上海发动进攻。日本军部原来设想十天攻占上海、三周夺取南京……三个月灭亡中国。但在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因而中国也是当时世界矛盾斗争在远东地区的焦点。抗日战争时期各大国不同的对华政策反映了他们在远东地区利益的统一和对立。本文仅就抗日战争时期苏联的对华政策作一点浅析。抗日战争时期苏联的对华政策是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但大体上可以以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和19士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胜利为界标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的“九·一八”事变到1939年9月德国发动侵略波兰的战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百余年来,规模最大、坚持最久、威力最强的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曾经作了伟大的努力” 一、中国抗战打乱了日本的世界战略计划。 日本是当时世界上第二号法西斯强国,是法西斯国家集团在东方的支柱。按照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初期的战略企图,是要“速战速决”,迅速灭亡中国。然后,利用中国的资源,以中国为“兵站基地”,“北进”侵略苏联,“南进”对英美作战,独霸亚太地区,并进而争霸世界。所以中国战场的变化,直接关系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局。过去被日本视为“不知何为”的中国,战端一开,  相似文献   

14.
1931年发生于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者有预谋,有计划的侵略中国的事件,这已是史学界的公论。同时,笔者还认为,“九·一八”事变与日本策制的“北进”战略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是发动侵苏战争的序曲。敌视和进攻社会主义苏联,是日本蓄谋已久的称霸远东的侵略计划之一。在十月革命后不久,日本帝国主义者便企图‘北满州北部和西伯利亚纳入日本劳力范围”’“,1917年底,日本政府打着反希尔什维主义的旗子向协约国提议日本军队派往西伯利亚,并表示愿意单用日本的力量来对苏俄进武装干涉,以便趁机“占领满州北部及…  相似文献   

15.
一、苏联远东经济的开发为我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苏联远东经济区包括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堪察加州、萨哈林州、马加丹州、雅库特自治共和国。该区位于亚洲的东北部、濒于太平洋。它远离苏联欧洲中心腹地,与亚太地区的中国、蒙古、南朝鲜、日本相毗邻。远东地区的特点,是资源丰富。这里蕴藏的木材占全苏的26%,1985年苏联出口木材1545万立方米,远东提供了其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的主战场之一,其历史贡献主要有三点:(1)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消耗了日本的国力,打乱了其战略部署;(2)阻止了日本北进,拖延了日军南下,粉碎了日军与德军会师中东的战略计划,支援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3)配合了盟军的战略反攻,对促使日本败降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沈佳颖 《历史教学问题》2020,(1):123-129,168
从日本1938年4月生效的"特别志愿兵"制度到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抗日战争期间共有10余万朝鲜人参加日军,其中有将近3万名加入了日本侵华部队。这些朝鲜人入伍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普遍在部队里受到日本官兵的歧视。另一方面,中国抗日军民和媒体也密切关注着敌军中的朝鲜籍士兵。部分报道反映出当时许多中国人不太了解朝鲜籍日军,有些误会甚至保留至今。  相似文献   

18.
1944年春,新四军第一师(兼苏中军区)部队,发动了著名的车桥战役。 当时,苏联红军把德国侵略者驱逐出国境,希特勒彻底崩溃已成定局。在太平洋战场美军增强了对日反攻。日本帝国主义为挽救其太平洋战场的失败,摧毁美军在华南的空军基地,于1944年1月发出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命令,从后方抽调兵力发动对国民党战场的战略进攻,企图打通平汉、粤汉、湘桂等铁路,建立由中国大陆至东亚各地区日军的交通补给线。在苏中战场,由于日军调走大批老兵,补充一批新兵,战斗力和士气都有所下降。为了弥补兵力不足,日军一方面收缩防区,一方面大规模扩建伪军,仍能相对集中兵力,继续对第四军分区进行“高度清乡”,阴谋对第三军分区实行“扩展清乡”,对第二军分区实施“强化屯垦”。中共苏中军区委员会针对这一形势,根据中共中央和新四军军部的指示,提出了“更顽强的坚持原地斗争和更有效的准备反攻力量”的方针,广泛地开展对敌攻势,打击日伪军“清乡”、“屯垦”计划,缩小沦陷区,扩大解放区,为最后战胜日军创造条件。 淮安、宝应以东涧河沿线地区是日军华中派遣军第六十五师团和第六十四师团驻防的结合部,车桥是这个结合部的边缘据点。车桥又是苏中抗日根据地和苏北抗日根据地联系的枢纽。夺取涧河沿线的车桥地区,既能  相似文献   

19.
初中《中国历史》第四册第74页提到,东北抗日联军"有八个女战士在日军的重围里英勇奋战,最后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投入牡丹江".下面,对在人民中广为传颂的"八女投江"的英勇事迹,作一些简略的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华的关东军在1937年有四十万人,在我国东北地区残踏、蹂躏,到1938年增加到五十万人.他们对东北人民加强其法西斯统治,进一步实行“归屯并户”和“三光”政策,使抗日游击区广大农村变为一片焦土,并在经济上严密封锁,严格管制东北人民的衣食住行,连一尺布、一斤棉、一粒粮都不准外运,妄图隔断抗日军民的血肉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战后初期,在中国东北地区占据军事优势的苏联,为了自身在远东地区的利益,在东北地区对国共双方采取了两面政策。这种政策对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发展以及远东地区战后格局的划定都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