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V+个+N"结构中"个"不表示任何实际量的情况,以往的研究只偏重于对它进行描写,而对于留学生来说,他们并不能清楚地理解交际中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结构以及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选用这种结构.从语义方面考察"V+个+N"结构,分析"V+个+N"结构在不同语境下的派生意义,归纳出结构的基本语义功能是"减势",减势是该结构的"体",而"表示事件微小""表示随便""表示不在乎、无所谓""表示经常做的事情"等都是"用",是结构的减势作用在不同语境下派生出来的意义.明确了"V+个+N"结构的语义功能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语法意义,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一篇文章为引子,回顾并评价了语言学界对"NP 的 VP"结构(是指"这本书的出版"、"春天的到来"、"她的走"和"长城的伟大"、"柠檬的酸"这样一类结构)的认识.并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形式语法学理论中的"中心词理论"指出"NP 的 VP"其实是一种正偏结构.然后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NP 的 VP"这一结构.  相似文献   

3.
“动词+形容词+名词”(V+A+N)是一个有歧义的句法格式,它的句法层次可以是“V+(A+N)”,也可以是“(V+A)+N”,在两种组合层次中,句法结构表达的意义不同。“节律常规”即汉语音节组配的倾向性,它对“V+A+N”格式的歧义的形成有显著的作用。本文从“V+A+N”这一句法格式出发,讨论了韵律因素对歧义格式和歧义度的一般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V 个 VP"格式非常具有独特性,在形式上它与"V 个 NP"相似,但在语义上却与带"得"的述补结构更接近。对于它的结构关系,学者们一直在"述宾"与"述补"之间争论不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表达功能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V 个 VP"在表达上侧重叙述事件,这与"V 个 NP"相似,而与带"得"的述补结构侧重描写结果状态的功能明显不同。因此,我们认为从表达功能的角度看把"V 个 VP"看作非典型性述宾结构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5.
"NP1+V+有+NP2"句包括了两种意义类型:存在句和领属句.句子类型不同, "V有"的性质也不同.本文从存在句和领属句的角度分别研究"V有"句,包括"V有"中V的性质,"V有"的性质,以及"V"和"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时期绝大多数"V1 O V2"格式还是不能看作动结式,至少不能是是典型的动结式;此期也出现了少数可视为动结式的"V1 O V2"结构,主要是考虑到这类用例中,后项动词直接且只与前项动词发生关系,而与施事主语没有"支配--被支配"关系.  相似文献   

7.
句式“N A 的 VP”可一分为三:NA A的 VP;B.NB A 的 VP;C.NA/B A 的 VP。用层次分析法和语义特征分析法分析三者语法语义的不同及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汉语语言中,"说"字因其丰富的内涵而被广泛地应用,在英语语言中,"说"字同样以多种面貌出现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本文结合多方资料,对"说"字的基本译法进行简要分析,以望对"说"字的英汉使用方法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别从语义特征、语法特征和语用特征三方面对澧县话的形容词"V人"进行了描写和解释,并对形容词"V人"与词组"V人"进行了多角度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有一个"V+得个+w"结构,文章从"得个"后成分"W"的类型、"得个"后成分"w"的语义指向、"得个"前"V"的类型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唐宋时期的"V+得+时量短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汉语学界,对于"V 得 时量短语"格式几乎未有专门的讨论, 通常只是将它作为"V 得 数量短语"的一个部分,而"V 得 数量短语"格式又仅仅作为"V 得 O"的一个表现形式被提及,同样不被重视.我们依据<敦煌变文集>、<祖堂集>、<景德传灯录>、< 五灯会元>、<朱子语类>前五十卷等相关语料,结合其它学者的研究成果,考察唐宋时期的"V 得 数量短语"与"V 得 时量短语"的用例、所表达的语法意义和功能,同时探讨"V 得 时量短语" 、与"V (了) 时量短语 了"可能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陆俭明教授对"NP 的 VP"结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是一种名词性的"的"字结构.文章分析了"NP 的 VP"结构的中心词,肯定了"NP 的 VP"结构是偏正短语,并重点从表达功能角度解释了"NP 的 VP"结构.  相似文献   

13.
"双减"要求作业灵活高效,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在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特点,确保个性化作业有层次性、创新性、实践性,进而让语文作业走向"私人定制".  相似文献   

14.
"下"用作动量词最早表示动作量,后来也表示时间量。根据动量结构中的动词和宾语的不同性质,"数词+下"有时在宾语前,有时在宾语后。一定条件下,"数词+下"用在同一宾语前或后都说得通,且两种情况下结构意义基本相同;有时,同形的"V+宾语+数词+下"或"V+数词+下+宾语"有两种语义,该歧义现象的产生是结构中的"V"和宾语的双重作用的结果。语言教学中,要注意区分结构中动量词"下"表示的不同语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成书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五部史书为基本语料,通过对共时平面上"将"字句使用情况的分析,讨论了"将"字处置式的产生年代和来源,认为"将"字句的连动式是处置式产生的形式条件,而在"将"字连动结构中, "将+0+V+Pw"式通过连动式的词汇扩展,形成了广义处置式中的处置(到)类型;"将+01+V+02"式中的一类特殊情况,即"02为复指01的'之'",形成了狭义处置式的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16.
在"被VN"中,"被"不是粘附在"VN"前面,而是粘附在"V"前面,"被VN"与"VN"语义上的时立并不是由"被VN"与"VN"形成的,而是由"被V"与"V"构成的."被VN"中的"N"与"被V"的关系是比较游离的.其地位较之"被"与"V"的组合关系而言也是相对独立的.从结构关系看,"被VN"的结构层次只能是"被V/N",而不是"被/VN".绝大多数的"被VN"并不是词,而是短语;"被VN"中的"被"大多也不是词缀或准词缀,而是助词.  相似文献   

17.
"想 V N"和"想 N V"是两个语序不同而语义相近的同义结构,进入这两个结构的动词和名词的语法性质及语义特征都对结构是否成立有着制约作用,同时,这两个结构在逻辑重音、预设内容、信息焦点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汉语中,"(N)+V得+NP+VP"句式屡见不鲜,前贤已经对此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通过从(N)、V、得、NP、VP五个部分着手,对此类句式的成分构成可作出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想+V+N"和"想+N+V"是两个语序不同而语义相近的同义结构,进入这两个结构的动词和名词的语法性质及语义特征都对结构是否成立有着制约作用,同时,这两个结构在逻辑重音、预设内容、信息焦点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新建地方院校地理学类人才培养质量,文章通过对我国不同办学层次高校地理学专业大类招生与培养情况进行分析,对比了专任师资力量、专业开设课程及"自然地理学"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差异,指出"自然地理学"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研究表明:"自然地理学"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决定其只能在低年级开设,且办学层次越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