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姜夔作为南宋词坛一大家,诗词兼擅,虽然没有专门的词论专著传世,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他人词论的记载和姜氏本人的创作中一窥其词学思想。姜夔的词学观体现在:对法度的追求与自觉遵守;“清空”境界的实现与“骚雅”精神的表达;对歌词协律合乐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苏轼通判杭州的处境和心态出发,以作品本体为立足点,对其通判杭州时的词作做了深入研究,认为其创作遵循了“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自成一家”的文艺思想,且大多是“感事”而作。他早岁初试词笔时就已摆脱了“词为艳科”的羁绊;其后在朝为官轰笔,是“不为”而非“不能”;通判杭州后,其政治角色发生转换,词作渐多。而格调高雅,感情深沉,以此作为探寻生路的一种精神方式,故,把东坡通判杭州之际的词作定位在“发轫期”,或谓其词的开拓创新这时仅仅是在萌动中的提法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苏轼通判杭州的处境和心态出发,以作品本体为立足点,对其通判杭州时的词作做了深入研究,认为其创作遵循了“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自成一家”的文艺思想,且大多是“感事”而作。他早岁初试词笔时就已摆脱了“词为艳科”的羁绊;其后在朝为官辍笔,是“不为”而非“不能”;通判杭州后,其政治角色发生转换,词作渐多,而格调高雅,感情深沉,以此作为探寻生路的一种精神方式。故,把东坡通判杭州之际的词作定位在“发期”,或谓其词的开拓创新这时仅仅是在萌动中的提法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4.
拙文《沉郁雄雅的人杰心音——论稼轩词的主体风格不是豪放》,对推尊辛弃疾为“豪放派”首领的传统观点提出异议,认为此说与稼轩词的实际情况相左,不能成立。同时,从南宋的时代特点、辛弃疾的具体处境与其审美人格出发,面对稼轩词的实际情况,提出并初步论证了稼轩词的主体风格是沉郁雄雅。但是,对这一主体风格系统的内  相似文献   

5.
黄盼 《文教资料》2013,(31):55-58
袁去华,南宋初期词坛名家,现存词九十九首,词作颇具特色。目前关于他的研究文章主要集中于其爱国词的艺术分析,对其“妍雅”词风则甚少关注。宣卿词,主题雅正,艺术美丽高雅,词调选用避俗尚雅。探讨其“妍雅”词风,或有益于判定其主导词风;同时,袁去华的“妍雅”词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词“变艳为雅”的文学风气;对袁去华“妍雅”词风的考察,有利于我们对“雅”这一审美范畴的细化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雅文化”其深刻的哲学和美学意蕴 ,映象着中华民族高层次高品位的精神追求。本文试论在设计方面 ,其具有高品位的艺术性以及追求崇高的人格修养。一、从历史上看“雅文化”的美学内涵和澹泊的意境 ;二、“雅文化”在设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赖智龙 《文教资料》2012,(26):113-115
黄庭坚是宋代的一位文学大家,他的诗歌成就突出,其词也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山谷词分为俚艳词和雅词两种创作倾向,但都以"俗中见雅,由俗入雅"的语言风格见称。"以俗为雅"是一种重要的诗词创作手段,旨归皆在于"雅",这种词学观正是与黄庭坚高尚不俗的人品境界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清空"是宋代词学发展的一个趋向,表现为词在创作上由运用才学到化用才学为"清空";词在理论上由无意为词到建立法度,然后再超越这些浅易的法度而走向"清空"。宋代词学实际上存在两种"清空":一是苏轼突破法度行云流水式的"清空",二是姜夔的那种蕴含着一定法度的"清空"。江湖词派所尊崇的姜夔式的"清空",与吴文英的"质实"在词法上有疏密之分,但不存在整体风格上的矛盾;二者前后相继,取长补短,共同承载着骚雅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9.
辛弃疾是文武双全的英雄,但南宋朝廷不让他去干英雄事业,他只好多方面寻求心理补偿。对雅人格的赞美和追求,便是一种重要的补偿方式。稼轩词中的雅人格意识,有多种表现。它们建构起一个內涵丰富的、既有个性色彩又体现宋代文人普遍避俗求雅的审美精神的雅人格境界。  相似文献   

10.
人格是教师对学生、事业以及自己的态度在其言行中的反映,是教师魅力的核心。“人格”在拉丁文中最早被翻译为“面具”,即表演的自我,大庭广众面前自我的呈现。“魅力”一词的产生是20世纪以后的事。“魅力”在英语中相应的词是attraction,意思是“吸引、诱惑和被人喜闻乐见”。在《现代汉语字典》中被解释为“很能吸引人的力量。”从以上东西方对“人格”“魅力”相同或不同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格魅力并不是一项单纯的性格或特质,而是多方面的综合呈现。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育使命有清醒的认识,要有为师为范的正直的人格力…  相似文献   

11.
律词申议     
洛地先生提出的“律词”的概念,可将中国音乐学史上诸种歌辞摊除在外,使我们对词体性质的认识更为清晰。所谓“律词”,是指合格律的词作,或具有格律规范的词作。唐宋以来的词,可称为“律词”。但如果仅从民族学形式着眼而无视其为音乐学,遂以为它是从唐代格律诗体发展演化而形成的,就忽视了词体出现的特定化条件,以致掩蔽了其艺术特质。律词的产生并非由于近体诗格律的发展,是其句式简单变化的结果,而是由于隋唐新燕乐的流行应运而生的新体音乐学。律词是唐代新燕乐的歌辞。敦煌曲子词已是律词。每一支燕乐曲歌辞的始辞是倚声制作的,经过许多人的模拟,遂使该乐由成为具有独特格律意义的词调。因其倚声制词,以辞从乐,故是长短句的形式,并形成以词调定位的独特的格律。唐宋时词是依据音谱而演唱的,在此情形下,并未因律词的产生而弱化原有的乐曲,而是使律词音乐化了。律词与音乐的关系不仅是歌辞与音乐系统的结合,它们在形式上也融合,因而律词是中国音乐学的最高级形态。  相似文献   

12.
以"唐诗宋词"代表"一代之文学",主要是元代以来边缘文人的观点,而正统文人多以"唐诗宋文"代表"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说只有限定于韵文系统内,文体自身历代纵向比较特别是与后代比较,才最具合理性.王国维、胡适以从西方引进的纯文学观念改造"唐诗宋词"说,使此说上升为现代主流学术观念,胡适更"误读"为"唐诗宋词"胜过同时代其他文体.事实上,"唐诗宋词"代表"一代之文学",是元代以后"追认"的,远离文学史原生态."唐诗宋词"并提,但不"等值",唐诗比宋词更有资格代表"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说对唐宋文学研究格局和撰写模式都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从特定的角度看,此说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不应当作"定论"接受.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马兴荣、祝振玉两先生校注的《山谷词》一书中有关词语的注释,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4.
苏轼超高绝逸的过人才华、旷达豪迈的磊落气质使他的词呈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面貌,汪洋恣肆,清劲雄放。因而也得到了两种极端的评价,"落笔绝尘"的赞赏与"句读不葺之诗"的不满。词源于诗歌,随乐而制,故其节奏和音韵上都有严格要求。作为各体均通的文学巨擘,苏轼的词居然不协音律,而成了"句读不葺之诗",实在匪夷所思。词的音律无外乎是押韵和平仄,故我们从这两方面入手,对苏词进行全面的考察,用事实和数字证明,苏词并非不协音律者,即便是为数不多的不协律之词都有其特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以哲学、美学、史学、文学等方面的成就成为近代学术史上一座丰碑。他的词论专著《人间词话》一直为人称道,其中“隔与不隔”这种品评文学实践的理论新标准,更让人们保持了长久的研究兴趣。把它置入文学创作真实境界的视野,再从《人间词话》的本身出发,我们可以获得文学语言的真率、文学想象的真切和文学情感的真挚三种真实境界。  相似文献   

16.
张晓宁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3):66-67,84
山水是中国文学的传统题材之一,但在宋代正统散文中却不易找到以此为题材的作品。然而宋代词序中却有不少可以山水小品视之,成为山水小品这种源远流长的文学形式在宋代文学中的归宿之一。之所以如此,与词序是一种非独立的文体不无关系,通过分析以姜夔与周密为代表的山水词序便可得以印证。  相似文献   

17.
由一系列的考证可知,“辞”“、赋”在上古都有特殊的涵义。前者指假物取类、长于修饰的文饰之语,后者指“不歌而诵”或“不歌而诵”的诗“。辞赋”的得名正是以此为基础的。不了解“辞”“、赋”的特殊涵义,对扬雄“诗人之赋”与“辞人之赋”的划分就不可能有一个透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词坛上一位大家,在她的《词论》里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著名论断,要求填词必需严格按照协律、铺叙、重典、情致和故实等五个标准进行创作,缺一不可。她提出的作词标准是有见地的,但对前人的词作批评,过于苛求,有失公允,有的甚至是不正确的,就是她的某些词作也没有完全严格按照《词论》的标准去创造。  相似文献   

19.
辞与赋     
学界历来“辞赋”连称,但实际上“辞”、“赋”虽指同一对象,二者的涵义却大不相同。称其为“辞”主要是从语言特征上讲的,而称其为“赋”则是从吟咏方式上讲的。“辞”、“赋”上古都有特殊的涵义,“辞”乃经人为加工而形成的言曲旨远的文饰之语,而“赋”则是从“辞赋”的“不歌而诵”的特征讲的。  相似文献   

20.
吴处厚的《青箱杂记》为北宋中后期重要笔记之一,多记五代至北宋年间朝野杂事,尤以诗词为甚,其中蕴含丰富的词学、文学思想,具有重要的词学理论和词学文献价值。其辨证分析人品与文品、词品的关系,提出"正人端士亦皆有艳丽之词"和"尤物能移人,情荡则难反"等论断,系对北宋时期流行的"艳词损德"社会舆论之反拨,为文人写作艳词正名。其心态虽未必完全健康,然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吴氏且把"气象"等引进词学批评的理论域阀,将之作为品评词人精神风貌之标尺。词史上最早写作的药名词,幸赖吴氏《青箱杂记》一书以存,吴氏并指出陈亚药名诗词自成一家"俳谐"的艺术风格,而"斡运曲折,使各中理"乃为写作药名词之要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