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幸福的青鸟     
小音 《良师》2010,(2):17-17
很久以前,一个小王子出发寻找幸福。大巫师告诉他:“幸福是一只青色的鸟,有着世界上最美妙清脆的歌喉,找到了之后得马上把它关进黄金做成的笼子里,这样,你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幸福。”  相似文献   

2.
猴子入笼记     
16大家都知道,猴子的聪明程度在动物界是仅次于人类的。要逮住它们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但人们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用笼子关。猴子是怎么入笼的,让我说给你们听听。先在猴子经常活动的悬崖峭壁附近选好一个场子,挖一个大坑,上面用木条盖住。再在土坑的一面开一个洞,洞门安上“机关”。在土坑不远的地方再搭一个最多能容纳两个人的小隐棚。隐棚朝着土坑的一面设有小孔,可以清楚地窥视土坑。地上放一条绳子,一头系住笼子门上的“机关”,另一头延伸到隐棚里面。最后再把玉米粒撒在猴子可能来的那条路上,一直撒到笼子边上,当然笼子里…  相似文献   

3.
美国邮政最高首脑吉姆·法里就是运用"记住别人"的谋略获得成功的。吉姆10岁时就进入砖瓦厂做工,由于家贫,没机会接受正统教育,但是他后来却当上了美国邮政总局局长和民主党全国  相似文献   

4.
"愤怒的青年"的代表作家金斯利.艾米斯的代表作《幸运的吉姆》向高雅文化、精英文化发起了挑战。主人公吉姆对高雅文化的反叛,尤其是他在"可爱的英格兰"演讲会上对文化精英的嘲讽令读者忍俊不禁,拍案叫绝。而当我们深入研究吉姆对高雅文化的反叛时,可以发现,吉姆的反叛是温和的,而非直接的、彻底的。  相似文献   

5.
张梦云  陈明华 《考试周刊》2014,(52):191-19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十八届二次全会上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随即引起全党及社会的关注或者说更多的是一种期待。本文主要就建立科学有效制度的必要性、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铁笼"和如何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寓言人生     
逃出笼子的鸟一天,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鸟,趁主人不注意,逃出了笼子。逃出笼子的鸟,一边飞向天空,一边欢呼:"我自由了!我自由了!""你是怎样获得自由的呢?"一只鸟忍不住问。"过去,我一直被人关在笼子里,现  相似文献   

7.
杜明业 《唐山学院学报》2011,24(4):65-67,70
选取康拉德小说《吉姆爷》之主人公吉姆身份的双重性为研究对象,从"白种人的流浪汉"圣人与魔鬼"和"主人和俘虏"三个方面揭示出吉姆身份认同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特点,展现其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8.
笼子里的肉     
《课外阅读》2009,(21):1-1
笼子里挂着一块肉,狮子站在笼子外.看着那肉。聪明的狮子知道.这笼子是猎人放的。猎人就在不远处,过一段时间他就会来看一下。  相似文献   

9.
两只竹鸡     
雄竹鸡羽毛艳丽,叫声又洪亮又好听,"扁罐罐……扁罐罐……"它们一口气可以连续叫上几十声,不到筋疲力尽不会停下来。所以,人们往往把它们抓来关在笼子里,欣赏它们艳丽的羽毛,听它们洪亮的叫声。在一个春天里,有两只雄竹鸡就被人抓去关在了笼子里。甲竹鸡自从关进笼子后,就不再鸣叫,而且还趁人不在的时候,把艳丽的羽毛在笼子上擦得乱蓬蓬的,看上去像个  相似文献   

10.
Why I Was Born     
译文:为什么会有我一天,吉姆问妈妈:"妈妈,为什么会有我呢?"妈妈对他说:"因为我爱你呀!"但是妈妈的回答并没有满足吉姆的好奇心。于是他又去问爸爸:"爸爸,为什么会有我呀?"爸爸说:"有了你,你就可以帮我干活了。"  相似文献   

11.
一棵小树生长在两个笼子里,还没有机会施展自己就已经被关进笼子了,还没有经历风雨就已经被保护起来。小小的树都被笼子束缚得扭曲变了形,几乎无法呼吸。虽然它的理想可能是远大的,但是它面对的是一个又一个笼子。它本以为自己已逃出笼子的枝叶可以冲向天空.却没想到又被另一个笼子拢住了身躯。  相似文献   

12.
康拉德的长篇小说《吉姆爷》集中体现他的艺术追求和道德探索;它的一大特色是象征性。小说中最令人回味的是"蝴蝶"与"甲壳虫"的象征意义,它们象征着人性的双重性,吉姆这个典型人的人性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13.
哑蝉     
正"织了——织了——"清晨六点钟,笛青便在知了的叫声中醒来了。一只早起的知了,在窗前的柳树上卖力地唱着。十四岁的笛青是村里最巧手的孩子。一条金黄的麦秸,在笛青的手指间绕来绕去,眨眼便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戒指套在手指上。一些细细草茎在他手里翻转,穿梭,一会儿工夫便会做成一只精巧的蝈蝈笼子,任谁见了那精巧的小物件,都会啧啧赞叹。春天里,一截新绿的柳枝也是笛青的好材料,他会像变戏法一样,马上就把它变成一段柳笛,放在嘴边"呜呜——"地吹响,整个人都渐渐变成了一棵新绿的小树。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在网上看到一个关于"袋鼠与笼子"的小故事,觉得很有意思,摘录如下:有一天动物园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它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十公尺加高到二十公尺。结果  相似文献   

15.
韩青 《中国德育》2012,(18):78-79
有这样一个心理学实验:实验人员将三只鼠分别放在三个笼子里,第一只笼子里的鼠只要打开了笼子,就会得到实验人员送来的食物。由于食物起到了奖励鼠打开笼子的作用,因此,鼠会不停地尝试打开笼子以寻求食物。而第二只笼子里的鼠,一旦打开笼子就会受到电击,久而久之,鼠就不敢再去尝试了。第三只笼子里的鼠遇到的情况更加复杂,它第一次打开笼...  相似文献   

16.
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习得性无助"这一概念,它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这是用狗作的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电击。这时狗因关在笼子里,所以逃避不了被电击的痛苦。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这时狗不但不逃,反而不等电击就先倒在地上开始呻吟和颤抖。后来  相似文献   

17.
夏天的昆虫     
<正>蝈蝈蝈蝈在我们那里叫做"叫蛐子"。因为它长得粗壮结实,样子也不大好看,还特别在前面加一个"侉"字,叫做"侉叫蛐子"。这东西就是会呱呱地叫。有时嫌它叫得太吵人了,在它的笼子上拍一下,它就大叫一声:"呱!——"停止了。它什么都吃。据说吃了辣椒更爱叫,我就挑顶辣的辣椒喂它。这东西是咬人的,有时捏住笼子,它会从竹篦的洞里咬你的指  相似文献   

18.
典子看到这幅漫画.自然想到了少年的成长。其实我们每个人的青少年时期,都是需要"笼子"的.有的来自于家庭,有的来自于学校,那是一种保护,那是一种爱。而当我们羽翼渐丰,需要独自面对世界时.会自然地萌生突破笼子的愿望,想从笼子里伸出自己的"枝丫"。而家长和老师.以及社会上那些热爱着我们保护着我们的大人,也该适时地调整罩着我们的笼子的型号大小和栅栏疏密.给我们足够的伸展空间。切不可让"保护"变成"禁锢",让"爱"变成"碍"。  相似文献   

19.
佚名 《高中生》2008,(23):25-25
捕黄鳝的竹笼子真是精妙,做起来也不费事。一束细篾片织成拳头粗细的笼子,笼子尾部是进口,一圈轻而薄的篾瓣朝里形成一个漩涡状口子。黄鳝被笼里的诱饵吸引,就从那篾缝中钻进去,但是它在笼子里没法转身,于是被收笼子的人提起来,没有一条能够逃脱的。其实,这笼子什么机关也没有,只有进口处那一圈篾  相似文献   

20.
<正>提到"笼"字,人们可能会马上想到"鸟笼、灯笼、竹笼、铁笼"等。这些笼子形状可为球形、圆柱形、长方体形或其他复杂形状。你可能不会想到,除了这些实实在在的,我们可以看到的、可度量的笼子,在自然界还存在着另外的笼子。只不过这些笼子很小,小到人眼根本无法直接观察,只有利用放大倍数为十万倍至百万倍的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这些小笼子。换一句话说,这些笼子的尺寸在纳米级,只有几十个氧气分子的大小。然而,别看它们小,在科学上极为有用,这些笼子为科学家打开了一扇通往新型碳材料的大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