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俗话说得好:“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教语文的过程中,我发现某些语文学习资料中有令人生疑的地方。比如,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中有一句话叫做“见渔人,乃大惊”,其中的“乃”字在不同的教本和参考资料上有不同的解释,使人生疑。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蹄子"作为詈语专指女性,除特殊情况偶见男性使用外,使用者也主要为女性。这种现象根源于传统缠足文化中女性之足成为性符号,并进而成为性禁忌。文化制约着词语的使用寿命,现在"蹄子"作为詈语不再专用于女性。  相似文献   

3.
《触龙说赵太后》一文有这样的句子:“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其中“乃自强步”的“乃”字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注解为:“这里当‘却’讲。”并把“乃自强步”一句译作“自己却勉强散散步”。中学语文课本和教参也依此说。  相似文献   

4.
孔子《前551-前479),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相传他有七十二位名弟子,实际上是七十六位。他们是:  相似文献   

5.
说“乃”     
“乃”是文言文中使用相当广泛的一个虚词。它在句中主要用作副词,其次是作代词和连词。本文准备就副词“乃”的一些用法特色,谈一点粗浅的学习体会,希望有助于理解和翻译使用副词“乃”的文句。 “乃”作副词,一般多用于谓语动词之前,起修饰、限定、强调,确认等作用。如果用于叙述句后一分句之首,则有时间和事理上的相因关系。应当指出的是,不论副词“乃”的功用如何,一般说来,它大多带有事情发生之不易,结果出现之难,强调数量之少、时间之久的意义。这里的“乃”字,大略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于是”、“就”、“才”、“仅仅”,“原来是”、  相似文献   

6.
李爱华  张安成 《现代语文》2006,(11):110-110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选入了唐代柳宗元的诗作《渔翁》,其三四句为“烟销日出不见人,歙乃一声山水绿。”其中“歙乃”注为“ǎi nǎi,摇橹声”。过去“乃”字的读音常被人忽略,词典注音也不统一。我们的看法是应读“ǎr”。依据如下。  相似文献   

7.
爪子和蹄子     
  相似文献   

8.
吕伟超 《师道》2014,(11):39-40
生活.有时.不过是声音的汇集。每天,我们进入,或是逃离。单位身处闹市,车水马龙,颇为嘈杂。边上是一个公园,清晨,我去公园散步,须先快速跑过公园的广场——广场舞的歌声和鼓点,和制造它们的大妈们,如色块斑斓的冲击波,已经把周边的房价,打压得抬不起头来了——因此。跑的时候,我必须尽可能地,低着头。有时我跑到公园东首的寺庙边,听梵音缭绕,有时跑到公园西面的小学旁.听书声琅琅。  相似文献   

9.
笔者一直认为:不管孙悟空(学生)的能耐有多大,都翻走不出如来佛(教师)的手掌心(所了解的解题方法)。可就在前一些时,学生解答一道思考题后,彻底改变了笔者的看法,不得不去重新认识自我、审视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35页,题目为:一个物体从高空下落,经过4秒落地。已知第一秒下落的距离是4.9米,以后每一秒下落的距离比前一秒多9.8米,这个物体在下落前距离地面多少米?课堂上让学生初步理解题意后,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后按学习小组交流解题情况,重点放在研究用不同方法解题上,且越多越好。约五分钟后,学生小组…  相似文献   

10.
一般人认为,“有眼不识泰山”的“泰山”是山东境内的一座名山,一些词典也都这么解释。对此曾有人表示怀疑。经查阅古籍资料,找到了答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的不少师者,不党不官、特立独行,具有传统名士的真性情、真风流.而他们的弟子也多放浪形骸、个性卓异者,与师辈相比,不少人称为"牛"弟子也不为过. 在北大读书时,众师生对康白情的才智与不逊时有耳闻.那时,康白情是个"迟到王".他上马叙伦的《老庄哲学》课,从来没准时.这日,马叙伦正在台上畅谈玄学,康白情又推门而入,全班学生不约而同聚焦一处.马叙伦终于发怒,责问康白情何故来迟.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的不少师者,不党不官、特立独行,具有传统名士的真性情、真风流。而他们的弟子也多放浪形骸、个性卓异者,与师辈相比,不少人称为"牛"弟子也不为过。在北大读书时,众师生对康白情的才智与不逊时有耳闻。那时,康白情是个"迟到王"。他上马叙伦的《老庄哲学》课,从来没准时。这日,马叙伦正在台上畅谈玄学,康白情又推门而入,全班学生不约而同聚焦一处。马叙  相似文献   

13.
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11月出版的《小学语文第四册备课用书》第22页中写道:“兜”是上下结构,上面由组成,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在教学中,我按照上述方法进行笔画笔顺指导。可是有一位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向我提出:“兜”字右上角不是(一画),而是(两画)。我查阅了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相似文献   

14.
近读《“伊人”非“佳人”》一文,(《语文世界》2001年第6期)陈健梅先生认为《蒹葭》中“所谓伊人”之“伊人”非“佳人”,伊人乃为男性,此说我不敢苟同。陈健梅先生举《诗序》“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又举《郑笺》同《诗序》说法一致,谓诗中所追慕“伊人”为周礼之贤人,按古代重男轻女思想,无疑指男性。据此断言:此“伊人”非“在水一方,有位佳人”之彼“佳人”,且授之以学生。理由似乎十分充足,但未免有失偏颇。众所周知,《诗》三百篇,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在《国风》中最集中…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初语第一册教师用书中对《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字,注释为“指志同道合的人”。笔者认为这种解释欠妥,至少是不明确的。“朋”在这里应该指“弟子”。理由如下。 首先,就“朋”的字义讲。郑玄曾为《周礼·地官·大司徒》“五曰联朋友”作注,“同师曰朋,同志为友”,同师即同出一个师门的人,也即同学。根据词义邻近引申的规律可引申为弟子。同志则是指志同道合的人。“朋”“友”复合成词是“朋友”的全部内涵,泛指同师同志一类关系好的人。《辞海》给“朋”字作注时,义项的第一个例句便是《论语》中“有  相似文献   

16.
说“欵乃”     
“欸乃”一词,可注意者有三:一是它的释义问题,二是它的读音问题,三是它的词类归属问题。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而以释义为其中心环节。自从唐人诗中出现了“欸乃”一词之后,宋人对它的读音与释义即表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胡元任著《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里,有过如下一段记载,兹先引录如  相似文献   

17.
在人才竞争愈来愈激烈的情况下,职校生的就业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职校生就业难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这一问题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显得尤为突出。纵观职校生成功就业的经验,可得出扬长避短是职校生的择业对策。 那么,职校生有何长处,又有何短处呢?由于职业高中的教学特点,决定了职校生自身素质上存在着长处和短处。其中,动手能力较强,上岗快,这是其长处,这是职校生的优势;这也是职校生就业的一张“王牌”,可以说,这是职校生就业的有力通行证。而知识层次低,理论水平的深度不够,这是职校生的短处,  相似文献   

18.
《同学少年》2014,(9):8-9
<正>同学少年为什么把写作比作煲汤?经常有同学对我说,作文不知该写些什么。这种困惑普遍存在,也是很多同学对写作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其实,我们完全不必为写作而苦恼,写作实际上就是生活的一种反映,只要你能认清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位置,了解身边发生的故事,懂得喜怒哀乐种种情绪,你就拥有了丰富的写作原材料。接下来要做的,无外乎是将这些原材料加工一番。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古文运动作家研究不再局限于韩、柳大家,欧阳詹因其与韩愈的特殊关系也自然逐渐受到学界的重视。为使对"韩门弟子"欧阳詹的研究进一步深入,特从文献研究、思想艺术研究、文化研究三个方面对有关欧阳詹的研究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义课本第六册四十一页,有“船儿在水面上滑行,只有桨声欵乃,愈增加了一湖幽静。”此处“欵乃”应是“欸乃”的误印。“欵”是“款”的异体字,异体字是不应进入现行教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