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祝福》是鲁迅的代表小说之一,文章应用明暗两条线索进行组织。祥林嫂死于中国人民的相互祝福声中;旧中国的劳动人民死于封建,资本主义的祝福声中,祥林嫂更死于她自己的魔掌中,她更是在自己对自己的祝福声中忽忽地离去,留给他们的除了她的那些“阿毛的故事”外,另一无所有。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论述了何为对比艺术,然后重点阐明了《祝福》文中的对比艺术,包括环境与环境的对比、环境与心境的对比、人物之间的对比、篇章结构上的对比。通过诸多对比,建构了祥林嫂这个悲剧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的《祝福》,不知读过多少遍。然而,每读一遍,总有新的收获,可谓“常读常新”。它好像一座含蕴十分丰厚的宝山.只要你诚心诚意地去发掘,是绝不会空手而回的。  相似文献   

4.
鲁迅小说《祝福》,虽属短篇,却内含深刻。细加思索,更感其味无穷。  相似文献   

5.
我们常说,备课要备学生.怎样才算是备学生呢?这次教学<祝福>,我一改过去的做法,在尝试中深深地体会到:学生是教师备课、实施课堂教学的丰富而鲜活的资源.  相似文献   

6.
多次教鲁迅先生的《祝福》这篇小说,总觉得比照手法的巧妙运用是小说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杨春 《湖南教育》2008,(12):32-32
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笔者不知读过多少遍,也教过多少遍了,每次教都有新的收获,但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那次改换标题教《祝福》的经历。  相似文献   

8.
《祝福》是鲁迅描写病态社会中正常悲剧的典范之作。悲剧的形成与发展,完全按照这个社会的正常秩序来进行。《祝福》的创作原则体现着对立统一规律。  相似文献   

9.
鲁迅小说《祝福》的主题思想前人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大多认为是揭露了四大权力对祥林嫂的迫害,但是本文认为分析作品更应该从小说本身提供的信息为主要分析依据,而不能总是站在类别化的立场上去分析和定论问题,或者以某种时代观点去分析,据此,本文认为祥林嫂的悲剧并非完全是四大权力造成的悲剧,而是有其命运的原因,也有封建迷信的问题,还有"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庄颖 《学语文》2004,(5):56-56
对于《祝福》主题的解读,从建国至80年代中期,教学中主要并存两种定论:一是通过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揭示,表现了鲁迅对中国女性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三权”罪恶的揭示。二是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我们从此类主题解读中看到的完全是小说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但我们知道,鲁迅先生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  相似文献   

11.
1.“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鲁镇永远是过新年”,“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情是祭祀”。  相似文献   

12.
《祝福》是高中语文传统篇目,深刻博大的主题思想,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精巧严谨的结构布局,凝练含蓄的语言特色,凝重浓郁的抒情氛围,都会给学习者留下深刻印象,但这只是作品的大要而非全部。我以为鲁迅在几个细节处故设反差,留下了很大的艺术空间可供读者思索。  相似文献   

13.
《祝福》是鲁迅先生创作辉煌时期的作品,对它存在着不同的解读。本文认为《祝福》的主题应是表现了作者对女性处境和命运的关注,揭示女性身上存在的落后一面,进而唤起人们起来抗争。其中的人物卫老婆子精明能干,形象鲜明。全篇人物语言精湛恰当。  相似文献   

14.
《祝福》起于“况福”,终于“祝福”。小说主人公祥林嫂又死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中。鲁迅先生用“祝福”做标题,就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鲜明地摆在读者面前,形成强烈对比,在表达主题方面就更增强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5.
《祝福》和《活着》基本情节和写法有些相似,但创作时代的不同使得这两部作品的创作观念、作品风貌和阅读效果大不相同。这一差异体现了文学由政治视角向文化、艺术、哲学视角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鲁迅在写作技巧上不懈地进行着“创新”。《祝福》一文,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鲁迅在艺术上的独具匠心,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美好的愿望与现实悲苦构成的反讽;二.不知姓名与鲁镇人“看客”形象的相互关照;三.未改姓名与非正常心理的隐秘呼应。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的《祝福》写于20世纪20年代,老舍先生的《月牙儿》写于30年代;前者的主人公是农村妇女,后者生活在城市。尽管作者以及时代社会背景不同,这两篇小说都是文学巨匠以女性为主人公的不朽的悲剧作品,两位主人公的形象也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8.
在1926年8月,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彷徨》出版了,收集了1924年至1925年的11篇小说。鲁迅在后来的《彷徨》的扉页上,题写了一首五绝:“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是他当时自感孤军奋战的寂寞心情的写照,也是他当时彷徨四顾,矢志不渝地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艰辛历程的记录。鲁迅曾说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和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相比肩 ,金介甫说沈从文是“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 ,仅次于鲁迅”(《沈从文论》) ,确是公允的评语。他们都是闻名世界的中国现代作家 ,他们的作品都被译成多国文字 ,被多家外国大学选入教材。他们的创作都以一个实际的具体的地域为背景(一为汉文化古城绍兴 ,一为湘西苗族聚居区凤凰 ) ,通过描绘这个地方的人和事来反映中国传统文化 ,并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旨趣。他们的创作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个地方。沈从文和鲁迅的小说创作值得一比。高中语文新教材第四册第一单元同时选录了沈从文的《边城》(…  相似文献   

20.
《药》、《祝福》作为鲁迅小说的名篇,集中反映了鲁迅小说反封建反礼教,哀民众之不幸,怒百姓之不争,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无边的主题。人们已经对小说形象的意义基本达成了认识。但这种传统的认识与分析过于概括,多少给人一种概念化、政治化的印象,特别是有些问题,无法给人一个清晰的解释。比如《药》的两条线索为什么这样安排而不把它调换过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