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构式语法理论,对"V+他+个+X"构式做了分析。该结构是一个不典型的双宾语构式,具有双宾语构式的基本特征和构式意义:能动的赋予某物"X",整个结构具有非现实性的特征。"他个"作为一个标记,可以使X部分具体化、整体化,具有体词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构式具有语言的特殊性,汉语中存在很多自己独特的构式。试对汉语中大量存在的"V+着+V+着"构式作出解读,从"V+着+V+着"构式准入条件、构式义和构式语用功能三个层面,结合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例子进行较为详细地探究。分析得到"V+着+V+着"构式不仅有着较高的能产性,且其具有三项独立的构式义,在实际应用中也有自己独到的语用提示和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3.
"无X无不X"是一个构式,"无X"与"无不X"之间存在限而不选的选择关系和虚拟让步的转折关系两种语义关系。对应的语里意义是"无所谓X也无所谓不X"和"无X"的目的不在"无X"而在"无不X"。"无X无不X"结构是"无X无Y"构式的一种变体。  相似文献   

4.
《嘉应学院学报》2019,(5):89-93
网络流行语"我也是醉了"句式广为流传,在传播过程中衍生出"X也是醉了"构式,在结构上、语法上、语用上有比较重要的研究价值。从语言构式的角度看,可以将"X也是醉了"结构拆开分析各部分结构特点,再组合起来把整个句式带入宏观语境。对其具体语境产生的具体情感表达进行分析,可对"X也是醉了"这个构式的产生方式,语法、语义、语用等几方面加深了解。  相似文献   

5.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考察现代汉语“X不X”构式语义的概念化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言者运用头脑里“a.‘X吗?不X吗?’;b.‘X还是不X?’”的语言知识,通过省略a疑问句之间的问号、语气词“吗”或者b疑问句里的关联词“还是”,将a和b紧缩为“X不X”构式。(2)“X不X”构式表达的语义为,“发话人”就“言谈内容”通过正反问“X不X”的方式请求受话人的“确认”。根据发话人对言谈内容的确认程度,这一“确认”又可进一步分为“弱确认”“中确认”和“强确认”三个子构式。(3)“X不X”构式的原型语义是“说话人倾向受话人确认X”。“X不X”的构式义是以压缩为手段,通过概念整合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教科书式X"是一网络流行语构式,人们用它来指规范、标准、无懈可击,完美到可以写进教科书里作为示范的行为或动作。其中的"X"可以由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等成分构成,具有能产性,含有规范的、标准的、经典的、完美的等几种意义,并在句子中具有担当主语、宾语、定语的句法功能。此外,在语用方面,"教科书式X"构式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语言的"模因"、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语言的新奇性等。  相似文献   

7.
"X里X气"构式在汉语口语中较为频繁使用,笔者基于BCC语料库的检索结果,试从构式语法构式压制的角度来分析"X里X气"构式内在的语义、语用和结构特征。笔者发现"X里X气"构式具有将名词化为形容词的功能以及强化形容词语义的功能。词汇方面,构式"X里X气"中的X词汇决定了"X里X气"构式的语义以及词汇感性色彩。  相似文献   

8.
"X对Y"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语法构式,其形式简洁,以三音节为主要存在形式,并以"对"为中点呈现出很强的对称性。该构式具有对抗性和对待性两方面语义内容。从表达效果来看,其形式简洁,韵律和谐,带有比较强的主观情感性。  相似文献   

9.
“X于”集释     
便于:比较容易(做某事)。濒于:临近;接近(用于坏的遭遇)。长于:(对某事)做得特别好;擅长。处于:在某种地位或状态。等于:①某数量跟另一数量相等。②差不多就是,跟……没有区别。  相似文献   

10.
"V不V"和"V没V"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比较高,能够进入这两种格式的动词性短语有一定的限制,"V"为双音节成分的时候还常常有变式。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探究,对汉语教学以及日常言语交际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周艳丽 《文教资料》2011,(34):37-38
“爱V不V”结构是汉语中一个半固定的习语.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意义和用法。从构式语法来看,“爱V不V”是一个构式,其构式义具有多义性。表达听凭义、听凭义兼不满的情绪及对人或事物漠视、冷淡的态度等三种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且A且B"为例,基于构式语法理论说明其语法特征、构式义,以构式压制视角考察其压制的方式和机制,指出其压制方式的类型和机制。  相似文献   

13.
郑芩 《文教资料》2013,(32):160-162
“爱VSV”构式是汉语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构式。文章以句法为切入点。从句法构成、句法功能这两个方面初步探讨了“爱VSV”构式。“爱V不V”构式由两个固定不变的常项“爱”、“不”和一个变项“V”构成。常项动词“爱”表示个人主观意愿;常项副词“不”是对行为发出者或说话者主观意愿的否定;变项动词“V”以不带宾语的单音节动作性、自主性动词为主。“爱V不V”构式的句法功能较为丰富,它既可以充当单句的句法成分,又可以单独成句或作为分句,而且不同的句法功能还在使用频率和语义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V了也就V了”是一个拷贝式话题结构,拷贝成分“V了”既是话题也是焦点.“V了也就V了”属于‘‘X就x’’格式中的下位类型,基本语义仍然是“认同、容忍”,但会表现为不同的事理立场.结构的构式义与词汇义会相互制约.‘‘v了也就V了”是一个主观化很强的构式,在不同的语境下表达不同的主观情感.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汉语中,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的"无论如何"与"无论"在句法和语用两个方面都存在差异。句法上,"无论如何"出现在独立的单句结构中,其后副词"也/都"不必强制出现,多倾向于不出现,表明"无论如何"应为一个独立的构式。"无论如何"倾向于出现在助动词、情态副词前,表达说话人对某一事情或命题的坚决肯定的主观态度,表明其主观化程度很高。语用上,"无论如何"具有标示未然的功能、元语功能和语篇功能。"无论如何"的句法—语用表现与"无论"无条件复句完全不同,应该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6.
许艳敏 《语文知识》2012,(3):106-108
"V开"是一个构式,该构式根据语法化的程度,呈现多种构式意义,但是都有一个一致的原型构式义即某种力量致使某物发生变化。构式语法化的机制是隐喻,在"V开"中为结构隐喻。"V开"构式的语法化有两条不同的路径。在语法化过程中,"V开"构式內部的紧致度增加,与此同时,"开"逐渐虚化为标记。  相似文献   

17.
18.
孙晨阳 《文教资料》2011,(36):117-119
构式“V+O+V+的”表示出现某种不好现象或结果的原因。本文通过对该构式形式、意义、凸显焦点三方面的分析,总结出了“V+O+V+的”的构式特征。  相似文献   

19.
试析“X不X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从规范性角度讨论现代汉语正反问句型之一——“X不X式”。通过对大量语料的研究分析,试图解答以下三个问题:1、“X不X式”中的X是否只能是某个动词或形容词?2、进入“X不X式”的X可以有几个音节?3、是否所有的“AB不AB式”都可以缩略成“A不AB式”?  相似文献   

20.
黄静 《文教资料》2011,(36):119-121
“X得不能再X”这一格式在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中都很常见,但相关研究很少。“x得不能再x”结构中X多为形容词,且都为原型的性质形容词,这个结构常在句子中做谓语、定语,也可做补语。“X得不能再X”结构的意义并不能单纯由其组成成分叠加而成.它是一个构式,表达了“X到极点了”的意思。从信息论的角度而言.“X得不能再X”格式是一个超预期信息结构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