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公文程式指公文的文种、结构、用语、行款、用纸等各项要素的规程法式。现代化大略可以概括为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演变,是一个理性不断增长(合理化)的发展过程。而公文程式的现代化,就是传统公文程式不断获得科学化、理性化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民国时期。1912-1949年,是中国历史的过渡期,也是中国公文的转型期。随着现代化思潮的启动,传统公文的文种、行款、纸面布局、装叙结构、语体及套语修辞,呈现出一种世俗化、平等化、大众化、效率化、工具化的演进趋势——这诸种  相似文献   

2.
侯吉永 《档案》2014,(3):51-56
在民国学人看来,公文白话化的渊源在于《尚书》,其前奏与背景则是白话文运动,进程则滞缓于文学。个中原因,既有语言因素,公文的程式结构与文言长期契合,白话一时难以取代;也有社会政治因素,标举文言在于维持精英主义的知识体制和特权阶层的文化霸权。其文白的分野标示着阶级的对抗与话语权力之争。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是一个身份等级社会.公文中的称谓,因为能够直接体现出官署之间的尊卑高下,契合了等级政制的需要,所以历来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形成格式规范而被严加恪守.发展至清,其格式之繁已臻于极致.及至民国,复杂的称谓格式却逆转而下:渐趋简化,甚至解体.这个演变过程折射出我国公文"礼仪"让位于"效率"的现代化精神.公文称谓格式的演变,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公文称谓词语的简化,二是公文署衔程式的进化.下文试作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科举革废之际,学田缘于其助学功能得以延续。此后,清查是各级政府管控学田的主要手段,晚近政权更易背景下,其效果亦有不同。(民国)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开展的学田清查呈现出从学款到地亩关注点的差异,而助学目的又具有一致性。1943年,国民政府强势介入后,在教育与行政权力统合的契机下,学田清查最终上升至中央层面。近代学田清查大体呈现出由“款产”到“地亩”的转向,该过程体现了中央权力在教育场域对地方的渗透,亦是教育财政体系由传统向近代演进的局部写照。  相似文献   

5.
明人围绕公文所开展的辨体活动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对公文文种与非公文文种进行了区分,公文的文体特征逐步走向清晰;二是在公文文种内部强化了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整个辨体的过程既有聚焦于个体的关注视角,又采用了一定的类化处理方式,整体上呈现出一种体类兼顾、博约而返的研究趋势,对公文文种“源出于经”与“源出于史”的探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公文处理过程中,讲“民话”有助于发挥公文服务于人民并为其造福的作用.它是“以人为本”理念在公文中的集中体现,也是整治公文文风的一个突破口.讲“民话”应当务实抑浮、贵直忌曲、尚易戒涩、求鲜弃腐.  相似文献   

7.
"城中村"的媒介话语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艳 《新闻大学》2007,(1):20-27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核心报纸上289多篇以“城中村”为标题的新闻报道所做的内容分析,试图揭示主流大众媒体在“城中村”这一中国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独特社会空间的社会建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当代中国社会权力关系对于这一媒介建构过程所产生的影响。文章主要回答了中国主流媒介如何再现“城中村”这样一个社会空间、“城中村”如何从一个被忽视的空间演变为一个受人关注的公共问题,不同的社会权力如何影响着媒介对于“城中村”的报道内容、不同的社会权力在“城中村”这个话语场中呈现出怎样的关系,又是如何相互咬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田素美  高晓波 《档案》2011,(1):23-26
公文用印是各个历史时期公文制作的普遍现象,体现了公文的真实性、权威性。本文以甘肃省档案馆所藏民国文书档案为例,论述了民国时期文书档案印章的种类、时代特点,并分析了民国文书档案印章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治理本身是一个各方利益诉求的协调和体现过程.尽管大学图书馆作为一个学术型机构具有松散型组织的特征,但其所担当的社会使命与责任却日趋复杂化和专业化,这就要求大学图书馆必须超越科层制的单一治理模式,重新匹配大学图书馆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建立起一种行政与学术权力均衡耦合的共同治理结构,以实现“行政型治理”向“学术型治理”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张清改 《兰台世界》2013,(26):150-151
民国公文的事由分"事""由"两端:文首叙由("事"字式)和稿面摘由("由"字式)。民国公文并无标题,现在见到的档案文件标题,是编辑公报、汇编文件和讲解公文程式的编者们撰拟的。  相似文献   

11.
公文效用的发挥存在于传播过程中。就民国时期来说,公文传播具有宣传说服与政治教化、修辞行为与政治灌输、符号意义与政治认同等政治功能,皆为树立和巩固政治权威所服务。然而,民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公文传播的政治功能效果明显但有限。  相似文献   

12.
<正>一、民国公文主要种类民国时期,政局多变,各个政权建立后,都颁布了自己的公文程式,公文名称亦时有补充和变化,正式规定的文种有十几种,其他杂体文多达数十种。现结合云南省档案馆民国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的档案以公文为主。由于民国政府在档案立卷归档中实行的是"有文必档"的原则,使民国档案保存的案卷内容繁多,薄厚不一。由于公文没有和现代的公文一样形成文件标题,只能以问题为单位提供案卷级检索,给档案的鉴定、保管、利用带来了不便。民国档案文件级著录工作的开展,对建成全国民国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中心,实现民国档案馆际交流,更好地为历史研究服务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英翠  饶鉴 《编辑之友》2017,(9):97-102
借助梵·迪克话语分析理论中的内容研究方法,文章以“题材话语”和“思想话语”为切入点,对民国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新闻述评进行了分析,并认为“题材话语”是围绕“服务事实、侧重军政”展开,而“思想话语”则围绕“意在抗争、旨在宣传”展开.同时认为,民国报刊新闻述评之所以呈现出上述话语特征,是对救亡图存和国富民强追求的外在使命的结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内在传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实践中,一些权力部门利用手中公文,往往无视法规、滥用权力、超越权限,制发出一些与法律法规相违背、相抵触的公文.要想写出的公文合法,我们需要建立公文备案审查制度,需要对公文进行评估与责任追究,还需要依法清理以往文件.  相似文献   

16.
质疑“非请示性公文”概念,认为“非请示性公文”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均较为模糊,且可能引起党政公文处理中不解或误解,提出应当将其改称为“非请求性公文”,其外延包括“请示”、上行“意见”、请批“函”、“议案”等四个公文文种,这样概念清楚,所指明确,便于操作,有利于达到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科学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一、电子公文概述1.电子公文的概念“电子公文是指各地区、各部门通过由国务院办公厅统一配置的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处理后形成的具有规范格式的公文的电子数据。”①2.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目前,国务院办公厅统一配置的电子公文传输系统是书生电子公文传输系统。该系统是在Lotus Notes/Domino平台上开发的,包括电子公文系统和电子邮件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二、保障电子公文真实性的技术措施电子公文的真实性,即指对其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进行鉴定后,确认其与形成时的原始状况一致。1.可靠的电子签名/签章因为“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签…  相似文献   

18.
金花纸是一种将金粉粘、涂在纸面上的彩色纸。它最早出现在唐代 ,并被当作公文用纸之一 ,以后历朝相沿不废 ,但不同的朝代 ,对金花纸在公文中的使用范围有不同的规定 ,本文对此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观其 《青年记者》2009,(23):88-88
从定性思维向功能价值思维转变,从政治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从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变,从概括性陈述、公文式陈述向实事陈述转变,从“面向大众的媒体”向“大众的媒体”转变……  相似文献   

20.
田素美  高晓波 《档案》2011,(2):36-39
电报作为公文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民国时期被广泛运用。从甘肃省档案馆所藏民国电报中,能够探寻近代电报公文发展的基本状况,如在公文程式改革及一般公文格式的影响下,电报公文的格式、收发处理程序及其存在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