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侯建萍 《新疆教育》2013,(7):130-130
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口头性语言、文字性语言、视频性语言、情态性语言、形体性语言等五种功能语言形式,综合性地表述、分析或再现历史和历史认识的。本文主从文字性语言,重点以有关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的文字性语言角度,谈一谈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语言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般而言,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通过口头性语言、文字性语言、视频性语言、情态性语言、形体性语言等五种功能语言形式,综合性地表述、分析或再现历史和历史认识的。本文主要从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课件以及提出问题的文字性语言角度,谈一谈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语言问题。由于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文字语言的实现途径只能通过单一的粉笔黑板的工具模式,为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文字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不完备性是语言的特性之一,表现在语言的线性、离散性、歧义性、疏略性、不够用性和不确定性。语言的不完备性不能从语言内部被克服,只能从语言的内部和外部进行补救。本文从语言自身的发展和人类一般认知的角度分析自然语言不完备性的补救策略,包括与人类认知能力相关的概念范畴理论、完型认知理论、通感认知手段、隐喻认知观、认知推理观几方面。  相似文献   

4.
高芸  邓卉 《宜春学院学报》2006,28(1):137-140
本文从语言的认知表达功能、文化功能和美学功能探讨可译性问题。笔者认为语言的认知表达功能决定了语言之间的总体可译性,语言的文化功能造成了语言之间的相对不可译性,而语言的美学功能乃是语言之间产生绝对不可译性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5.
试论王朔小说语言的陌生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朔小说通过语言文体创新、语言变幻术等创造了具有新奇性、生疏性、耐人寻味的文学语言,即陌生化的小说语言。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的诗歌语言是一种与科学语言或理性语言相对而言的情感语言、非逻辑或反逻辑的变异语言。从语言结构和词语本身讲,变异语言具有特殊性。其表现在对语法规则的偏离性、言内和言外的差异性、动态运用与语境的关联性或生成性、对客体描写的变形性和对理性逻辑的悖逆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语言符号任意性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存在争议的话题.语言人类学的学科定义以及语言实践、言语行为、指引性和参与性等理论方法的研究视野加深了我们对语言的理解.基于语言人类学从象似性和指引性两方面来探讨语言的非任意性,认为任意性原则是针对语言系统内单个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关系而言的,而象似性则主要表现在符号组合之间.  相似文献   

8.
语言具身认知范式主张身体在认知和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尤其强调身体、大脑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更具有具身性特点。本研究以学前儿童第二语言习得为例进行实验研究,具体从字母、单词和句子三个层面对身体性、情境性和交互性在儿童语言能力发展中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身体性、情境性和交互性在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体现了儿童语言发展的具身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语感与英语学习的关系,提出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注重英语的语言性、过程性、思维性和技能性,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让学生通过接触、体验和实践所学语言,逐步达到内化和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语言象似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象似性在过去几十年一直为语言学界所关注,现已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点。通过对象似性的概念、其与任意性的关系及语言象似性的基本原则等方面的探讨,可以看出语言结构确实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与人的认知结构、概念结构相照应的现象,尤其是在顺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等方面,但同时也不应否认语言任意性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11.
在胡塞尔现象学中,语言分析是意向分析的准备工作之一,语言与意向性、现象学还原、主体间性和生活世界等现象学问题都有紧密关联。这些关联包括:第一,语言与意识一样,也有指向性、构成性和发生性等意向性特征;第二,语言也需要现象学还原,以通达本质;第三,语言是主体间性构造的要素;第四,语言参与了生活世界的构造的全过程。总之,语言贯穿于胡塞尔现象学诸问题之始终,正是凭借语言,我们才有可能把握意识的本质结构。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师因其本身的职业特点,教学语言包括声音语言、动作语言和口哨语言等形式,并具有规范性、时空性、趣味性、灵活性、指示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性别歧视性语言指的是不必要地区别女性和男性或排除、轻视、贬低任一性别的表达方式(Parks&Roberton,1998,p.455)。性别歧视性语言既有针对女性的,也有针对男性的,但相比较而言,女性要比男性更经常地成为此种语言的受害者。因此,本文主要着眼于针对女性的性别歧视性语言。文章比较了汉语和英语中的性别歧视性语言,主要提到了两种性别歧视性语言各自的特点,以及在词序、职业名称、称谓、谚语、歌曲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相似性,并就如何消除性别歧视性语言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以语言全息论为视角来探讨语用推理,指出语用推理具有语言内全息性与语言外全息性。其一是语言内语用推理的全息性,主要从重音、词序等来讨论;其二是语言外语用推理的全息性,主要从动态语境、认知、文化等方面来分析。最后指出,语用推理是一个全息的统一体,具有全息性。  相似文献   

15.
先天与后天之争形成了语言习得三派观点。生物语言学为语言习得理论提供了跨学科的全新论证角度。人类语言的生物学性主要表现大脑功能三个方面:语言的器官性、语言的模块性、语言的基因遗传性。大脑功能的这三个方面论证了生物语言学与三派语言习得理论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的语言苍白、缺乏指导性,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益无法得到提升。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导入性语言、提问性语言、讲析性语言和评价性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思考、突破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智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言学认为认知来自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经验与体验。语言结构反映认知结构。语言形式的复杂性反映这一形式所表达的概念或语义的复杂性。形式越复杂,可预测性或可及性越低,在认知处理上所需的注意和时间越多。数量象似性反映了人们的认知隐喻概念:语言形式是容器,容器越大,内容越多。标记性理论与语言结构的数量象似性理论有直接的联系。标记性特征表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它既能从认知层面,又能从功能层面对语言的形式与语义进行解释。标记性理论对象似性的其他类别如语言结构的距离象似性、顺序象似性、范畴象似性、话题象似性、功能象似性及隐喻象似性等也有很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课堂语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从教师课堂语言的规范性、教育性、评价语言的技巧性、教师的语言机智四个方面结合实例进行全面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三一语言学"理论中的显性和潜性存在于语言世界和非语言世界中。在语言世界中,语言系统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义、语法等子系统都有显性和潜性;在非语言世界中,文化世界、心理世界和物理世界也都有显性和潜性。显性和潜性理论不仅是语言学的全息论,也是哲学全息论。  相似文献   

20.
艺术语言的变异性、吁情性和隐指性等审美特性是艺术语言区别于常规语言的根本特性,是艺术语言成为语言中最富有艺术魅力和艺术活力的语言的最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