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校跨学科在知识生产、服务经济社会需求中扮演重要角色,其重要性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但仍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国外普遍认同的“Interdisciplinary”(跨学科)与本土化语境下的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的概念关系尚不明确;二是实践中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之间的区分模糊,任意交叉现象明显;三是学科交叉演变为交叉学科的过程,尚未与国外的跨学科分类研究相对应。高校跨学科过程是不同学科之间的互动,基于整合程度的不同,在瞬时性上体现为不同的类型。学科性是高校跨学科演变的关键维度,也是从“学科交叉”到“交叉学科”演变的本质区分。因此,基于学科性维度,探讨了“Interdisciplinary”与“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的概念及其在分类上的对应关系,以加强国内外在跨学科研究上的沟通对话,促进高校跨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知识与学科是一对相互寄生的逻辑概念,学科是知识生产的符号化表征,学科分类是知识分化流变的理性产物。通过比较美国、英国、日本与我国的学科分类目录,发现从单一学科到交叉融合已成为学科发展的国际共识,新的知识生产图景以开环的学科会聚与学科交叉为显性标识。我国在新的学科分类建设中应调整学科分类目录,增设交叉学科门类;超越学科界限:从单一学科走向学科集群;扩宽学科分类渠道:从强分类走向自组织;重组院系,建立矩阵式跨学科组织。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交叉学科的定义、学科交叉融合的使命和交叉学科的设置需求,并探讨了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发展困境,提出了建设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改革举措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推动交叉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该研究对于了解交叉学科的发展现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促进交叉学科教育和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交叉学科成为推动科技源头创新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立足加快发展交叉学科的时代背景,运用ROSTCM6、UCINET、 SPSS等分析工具,对我国二级交叉学科发展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基于实证分析结果,结合我国交叉学科设置的基本特征,研究提出交叉学科发展的建议:在发展理念上,以育人为核心,培养交叉学科拔尖创新型人才;在发展模式上,以改革为动力,完善机制体制,促进交叉学科发展;在发展路径上,以融合递进为牵引,建立三层次交叉学科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科研范式加速转换与创新版图深刻重塑的时代背景下,优化交叉学科科研评价对于以高质量学科体系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意义重大。交叉学科科研评价生成于内部学科发展与外部质量问责的双重逻辑,面临传统学科科研评价普遍问题、学科交叉科研评价共性问题以及交叉学科科研评价特殊问题的叠加挑战,亟待系统变革。变革举措包括出台国家标准,统筹学科评价;丰富评价指标,创新评价方法;同时遵循学科规律,完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6.
7.
交叉学科具有跨学科性、创造性、实用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在学科分类体系中设立“交叉学科”门类,既体现了知识发展内在逻辑的客观要求,又满足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较好地适应了社会和科技进步的时代指向。通过分析中美两国学科分类体系中“交叉学科”的设置情况可以发现,美国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交叉学科体系,学科目录修订过程中的背景研究、征求建议、召开会议和公示结果等环节都延续了其统计服务功能。相比之下,中国的交叉学科体系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且展现出规范指令性的特点,下一步还需要构建以动态管理和准确把握为原则的“交叉学科”门类管理体制,建立以实践创新为目标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和以问题为导向的交叉学科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范式的交叉学科发展逻辑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范式出发重新定义了学科和交叉学科,并以物理学发展史为例分析和展示了交叉学科的发展逻辑;提出了元学科和人工学科的新概念,认为交叉学科的实质是不同范式指导下的人工学科不断地、无限接近于元学科的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交叉学科发展呼唤人才培养模式革新。学科规训是学科后继人才培养的基本手段,规训理论提供了从组织制度和知识体系两个层面分析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框架。交叉学科既要留足知识体系融合的自由空间以保持生机,又要完成分门划界的制度建设任务以维持生存,由此产生了人才培养的“去规训”与“再规训”悖论。比较传统学科与交叉学科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发现,二者在学科萌芽时期分别将“规训”和“去规训”作为人才培养的唯一方式,而学科成熟时期则将“规训”与“开放”视为人才培养的并存关系:传统学科是“规训的开放”,即以服务学科规训为目的实施学科交叉;而交叉学科则是“开放的规训”,即以限制学科交叉过度开放为目的实施学科规训。因此,交叉学科应当建立一种制度化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巩固规训”与“保持开放”中维持平衡,消除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中的“规训悖论”。  相似文献   

10.
托尼·比彻的学科分类观及其价值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科分类观是英国托尼.比彻教授主要的学术观点之一,他把所有的学科从认识论角度的硬/软和纯/应用维度,以及社会学角度的会聚/分散和城市/乡村维度进行了划分。托尼.比彻的学科分类观是对C.P.斯诺"两种文化"的否定与超越,既较好地诠释了学科的本质属性,对当今大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又恰当地昭示了学科的根本特征,为我们进行学术评价提供了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跨学科研究生的学科文化融入及培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学科文化"和"跨学科研究生"的内涵,说明了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影响跨学科研究生实现学科文化融入的因素,阐述了跨学科研究生学科文化融入的过程和途径,最后提出了促进跨学科研究生实现学科文化融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建设一流大学,各国有不同的战略。德国"卓越大学"的建设不以学科为导向,而是以"卓越集群"建设为重点。"卓越集群"聚焦重大研究问题,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鼓励不同学科和院系的研究者合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术平台。德国"卓越集群"的发展历程对中国"双一流"建设的启示在于,在注重学科基础建设的同时,应当考虑如何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为大学内部学科之间的合作与整合,为跨学科的研究团队的涌现多创造一些制度性条件。  相似文献   

13.
战后日本政府根据第三次世界科技革命发展趋势,改革高等教育的单一结构,建立以培养具有行业专门知识和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技术高等教育机构。增强学科专业服务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能力,提高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人才培养规格与职业岗位要求的适应性,建立产学合作体制,扶持国立大学新兴学科、前沿学科、尖端学科以及交叉学科,加强研究生院建设,重点开展宇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核聚变等领域的尖端科学研究,培养拥有高精尖技术的"高才能的人",以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日本学科专业调控实践启示我们:按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科技发展要求,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保障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以及理工学科与产业变革协调发展。提高学科专业的适应性,增强人才供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政府必须通过立法、拨款、资助、奖励等方式有效引导行业企业和大学开展实质性合作,建立有章可循、保障有力的产学合作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4.
《文学》为国内学人对当今西方文学研究的现状提供了一个全景式的深入介绍。作者们肯定了文学以及文学理论在今天存在的价值,同时也质疑文学完全超然物外,独立存在的观念。学者们将思考放在“多元化”这一观念之上,挖掘边缘文学和文化,重视各种文学理论自身的发展扩充,避免传统的单极中心主义对差异性的磨灭。这种具有包容性的恩考方式无疑为我们进行学术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5.
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德国职业教育理念,应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教学大纲开发过程及其课堂教学方式,结合中国职业教育的具体情况,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6.
以分类评价为政策工具,促进学科特色发展已成为学科评估改革的基本原则和重要趋势。然而,从评估内容和评估主体来看,当前的学科分类评价存在单一学术逻辑主导的现象。基于托尼?比彻的学科分类体系,不同类型学科遵循着不同的发展逻辑,纯硬学科以学术逻辑为主,纯软学科以社会逻辑为主,应用学科以市场逻辑为主。受学科发展逻辑的影响,不同类型学科的评估方式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纯硬学科以同行评估为主,纯软学科以社会评估为主,应用学科以市场评估为主。因此,真正的“学科分类评价”应基于不同类型学科的发展逻辑制定相应评估体系,而不能按照单一学术逻辑进行学科评估。为促进学科分类评价的有效实施,需要加强政府政策供给,完善分类评价顶层设计;树立多元主体评估理念;调整学科评估主体结构,扩大学科评估范围;构建多类型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7.
“双元制”企业参与培训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题组 《成人教育》2009,29(11):23-25
德国的"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培训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我国职业教育应认真借鉴德国的"双元制",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办学之路。文章试从德国企业积极参与培训的成功因素入手,结合我国校企合作的问题,提出应从政府、学校、企业三方面努力,使校企合作有突破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关于学科设置基本规律的探究显得十分紧迫。公安学的兴起、发展、制度设置以及调整过程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样本,以此为例证展开的归纳研究表明,新兴学科的制度设置往往显示出这样的基本规律:学科创生往往经过“他向”向“自向”培育的转变;“他向”培育中学科之间将受这种依托关系的相互影响;学科通过“跃升”的方式发展成为上一层级的学科;在这些阶段中,学科反省是常态发生的必要考虑;由学科反省进行的调整往往产生学科碎片、出现学科空白。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存在校企合作程度较浅、结构和功能单一、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保障机制等问题。德国的“双元制”、跨企业培训中心和技术转移中心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典型模式值得借鉴。建立有效的政府引导机制、用法制保障各方利益、灵活吸引更广泛的参与者,是完善职业教育集团管理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