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生活中,一些我们常见的成语常常被误用。下面几个成语,你知道它们的正确意思吗?一起来看看吧!惨绿少年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又惨又绿,脑海里还可能会浮现出一个头戴绿帽、满脸悲惨的少年形象。但事实上,“惨绿少年”是褒义成语,本指穿淡绿衣衫的少年,后称风度翩翩的青年男子。“惨”,通“黪”,指色彩暗淡。  相似文献   

2.
说到成语,我们并不陌生,经常耳闻,时时目睹。固定简洁是成语的外观,深邃精辟是成语的内涵。成语,称得上我们祖国丰富语言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令人遗憾的是,曾经娇艳的这朵奇葩,不似以往被人怜爱了,弃置于花园一隅,备受冷落。“成语”在偷偷地哭泣!我愿重拾这朵奇葩,让她盛开于我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绽放她昔日的异彩,也点染我的语文教学天地。一、成语是进行古典文化熏陶的丰富源泉。成语渊源流长,古代寓言故事、古代历史故事、古代典籍作品,是她的生长地,浓缩了中华文化的几多精华。溯流而上,采撷两岸成语,中国历史文化踪迹隐约而现。神话传…  相似文献   

3.
<正>现代人说"四海为家",言下之意是指四处漂泊流浪,颇有一种处处无家处处家的广阔胸怀。但是"四海为家"的意义就只是这么简单吗?实际上这个成语最初反映的是儒家大一统的政治文化理想,是指帝  相似文献   

4.
正"匪夷所思"这个成语,现在使用率颇高,文字中、口头上常能见到和听到。但大多数使用者都在成语前加上"令人""让人""使人"之类词,这其实是病句。成语中的"夷"含义就是平常,这里指平常人。成语含义是:不是平常人、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成语内已经有了"人",岂能在成语外再加"令人"?其实,成语的使用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适合语境,在语气上、语法上、逻辑上与所造句子谐调。成语在现代汉语中虽常作一个词  相似文献   

5.
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到"能说会道"这个成语,意思是指一个人很会说、很能说,即表达能力强。表达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我们应从小开始培养。很多人认为,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语言学科的  相似文献   

6.
成语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不少成语都折射出诸多的文化意义。很多成语与史实有关。如“归马放牛”本指武王伐纣后将征战用的牛马放归于华山的南坡和桃林的原野上的故事,“死灰复燃”原出西汉韩安国的故事,等等。有的成语与古代器物有关。如传说大禹铸九鼎,象征天下九州,象征国家,是极为重要的东西,故后人在说到某人的意见很重要时,用“一言九鼎”来形容。烹饪食物时,鼎下烈火燃烧,鼎内热水沸腾,有一种旺盛、热烈的气氛,于是就有了“人声鼎沸”、“鼎鼎大名”等成语。有的成语与度量衡有关。如“不同寻常”、“退避三舍”中的“寻常”、“三舍…  相似文献   

7.
国家教育部发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故事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亲切感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而"故事"纪录着一个民族的语言生长历程,是母语最为"精灵"的"孩子",极具生命力!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追寻一个民族的"故事"就能敏锐  相似文献   

8.
后生可畏     
后生,指晚辈,年轻人。这个成语是说,年轻人是新生力量,很有可能超过前人,因而值得敬畏。它出自这样一段故事:孔子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个小孩却站在旁边。孔子觉得奇怪,就问站着的小孩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  相似文献   

9.
薛玉婷 《新作文》2014,(Z2):43-43
<正>晚饭后,我和妈妈一同来到浴室洗澡。妈妈一边用香皂给我擦脖子和耳后,一边说:"耳朵后面是藏污纳垢(gòu)之所,要多擦洗。"妈妈一出口就是成语,这立刻引起了我的兴趣。要知道,我也是个说成语的高手啊。我兴致勃勃地说:"妈妈,我们一边洗澡,一边根据身体的部位说成语,好吗?""好啊!"妈妈说完就指了指她的眼睛和耳朵。  相似文献   

10.
成语是汉语文化的一座宝库,储存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学资源。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如何采用"成语+故事"的形式,从创意改写成语故事、运用成语创作故事和根据故事创作"成语"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让成语文化发扬光大,让故事锦上添花,让作文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1.
大智若愚     
老祖宗造成语真让人佩服,就说“大智若愚”这个成语吧,可以说是深刻概括了聪明智慧的本质。的确,真正的聪明,大聪明,表面上好像总是很愚笨的。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为证:  相似文献   

12.
一、精心设计口头作业 (一)听读成语,说故事 大多数成语是由历史典故或有趣的故事演绎而来的,了解了一个成语,就等于了解了一段精彩的历史或一个有趣的故事.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读成语、积累成语是自主识字、巩固识字成果的有效途径,可以减轻低年级学生识记大量生字时的学习困难,可谓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13.
故事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由于它的花果很吸引人,树下自然会踩出路来。比喻只要人品高尚,就能得到别人的尊敬和景仰。  相似文献   

14.
哭穷和诉苦竟是古代文人的必修课 听说古人爱比惨,倒也不算意外.古代的生活条件本就一般,比惨也是用自嘲来互相安慰嘛!但没想到,比惨这件事还能上升到理论高度—— 宋代欧阳修提出了一套著名的文学理论"诗穷而后工"."穷",意指诗人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的一切穷苦困厄;"工",则指精工巧作.欧阳修的意思是,诗人活得越惨,就越可能在困...  相似文献   

15.
一、从结构上类推 有些成语往往是由两个意思大致相同的并列短语组成的,因此,可从一个短语中的某一个字类推出另一短语中意义和用法大致相同的字.如"循规蹈矩"就是由"循规"和"蹈矩"两个短语构成,其中"循"、"蹈"是"依照、遵守"一类意思的"同类字",所以,由"蹈"就能推出的是"循",而不是"寻",否则,"寻"和"蹈"两个字的意思就不一致,整个词语的意思就令人费解.有些成语是由一个词分开说的,如由"奢侈"一词生出"穷奢极侈"的成语,而"侈"不能写成"耻";由"奸猾"一词引出"老奸巨猾"的成语,而"猾"不能写成"滑".  相似文献   

16.
沆瀣一气     
聪聪 《下一代》2008,(6):55-55
这是一个著名的贬义成语。沆瀣(hàn$xiè)这个词,本来是指"夜间的水气"之意,然而这个成语的形成,却跟夜间的水气没有关系,而是与一个封建时代科举场上的轶闻故事有关。这个故事,出自宋朝人钱易写的《南部新书》中的戊集篇。  相似文献   

17.
野草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的气力最大?回答纷纭得很,有的说"象",有的说"狮",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金刚有多少气力,当然大家全不知道。结果,这一切答案完全不对,世界上气力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一粒种子所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是超越一切。这又是一个故事。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致密与坚固,生理学家和解剖学者用尽了一切的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开  相似文献   

18.
"三秋"是古诗文中一个常见的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它在高中所选的古诗文中出现过不止一次,但是"三秋"所表示的时间又相对来说并不固定。要了解"三秋"的准确含义,首先,要清楚"三秋"的组成部分,它由数词"三"和名词"秋"组成。"秋"指"秋季",这没有争议,关键是数词"三"。古诗文中,"三",一般虚指,泛指多数,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几个人在一起走路,这当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再比如成语"三人成虎",意思是说谣言说的人多了,就让人信以为真了。但是,我们又不能简单地把"三秋"理解为"几个秋季",比如,柳永的"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望海潮》),就不能理解为"几个秋季的桂花"。因此,要弄清"三秋"的意  相似文献   

19.
以邯郸为中心的赵国赵地成语典故高度浓缩了赵文化的内涵、精神、特质和风格,是赵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本文从先秦赵国成语典故中选取了"安然无恙"、"董狐直笔"、"完璧归赵"、"刎颈之交"四个颇具典型意义且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成语典故作了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浏览网页“股票证券”内容,其中有这么一句:2015年6月19日,值得每一个股民记住的黑色星期五。沪指单日重挫6%,失守4500点,单周重挫13%,创下7年来最大单周跌幅。一个交易日内,巨量财富蒸发,盘面一篇惨绿,股民哀鸿遍野。这里可以用“哀鸿遍野”吗?“哀鸿遍野”是一个典故性成语,出自《诗经·小雅》里一篇《鸿雁》“鸿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