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师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教育家,在长达近50年的教师生涯中,孔子大胆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的命题,打出了“有教无类”的招牌,创立儒家学派。他以培养高级治国人才“君子”为教育宗旨,以“六经”为教学内容、广招天下学子,通过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培养了“三千弟子”。终其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确不愧为万世师表。孔子的一生,正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教师精神的最好概括,应继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巧得很,位列“人类四圣贤”的释迦牟尼,耶酥基督、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某种意义上都可以称为教师。所不同的是,释迦牟尼和耶酥基督毕生向信徒播撒善念、传播福音,重在以情感人;苏格拉底和孔子则孜孜以求在学生的心中播下求知、“爱智慧”的种子,重在以理服人。而且同佛祖和基督比起来,苏格拉底和孔子属于更严格意义上的教师。二者不仅才学出众且精通育人之术,能教且善教,堪称教育艺术大师,为后为人师者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教育财富。一、孔子与“启发式”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师之一。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学而不…  相似文献   

3.
孔子是东方教师的始祖,苏格拉底是西方智者的先师。虽然两位素不相识,但他们在教育教学上却都不大重视“教材”。孔子的教育教学提倡“论而不著”,这意味着教育内容在人的思想之中而不在文字  相似文献   

4.
巧得很,位列“人类四圣贤”的释迦牟尼,耶酥基督、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某种意义上都可以称为教师。所不同的是,释迦牟尼和耶酥基督毕生向信徒播撒善念、传播福音,重在以情感人;苏格拉底和孔子则孜孜以求在学生的心中播下求知、“爱智慧”的种子,重在以理服人。而且同佛祖和基督比起来,苏格拉底和孔子属于更严格意义上的教师。二者不仅才学出众且精通育人之术,能教且善教,堪称教育艺术大师,为后为人师者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教育财富。一、孔子与“启发式”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师之一。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学而不…  相似文献   

5.
问卷调查表明:新手型教师与经验型教师对涉及概念命题的探究课问题串设计评价差异不显著,而对解题或者试卷讲评课的评价差异显著,暴露出新手型教师对于解题、数学知识本身的理解与经验型教师存在差距;经验型教师在编制问题串的过程中比新手型教师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回归课本”以及将知识点进行“串联”;教师对问题串的评价能力与其编制问题串的能力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6.
反思型教师:教师形象演变的新取向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阐述了从“经验型教师”到“反思型教师”的演变历程,探讨了教师形象背后的教育理念与价值观念的变迁。经验型教师严重依赖经验与技术,反思型教师则是对经验型教师的超越,体现了后现代主义视野内人们对现代范式下经验型教师的批判与解构,预示着教师形象演变的新取向。  相似文献   

7.
王澍  周霖 《今日教育》2007,(1S):22-23
因材施教是地道的教育原则.当人们追溯这条原则起源的时候.追到了西方的圣贤苏格拉底和中国的圣贤孔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被后人归纳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我们可以从两位圣贤展开的教育实践不同前提进行分析.判断一下苏格拉底和孔子谁更像教育学意义上的教师.从而为当代教师展开教育实践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学》2011,(3):6-6
教师专业能力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因此着重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成为我校改革与发展始终如一的核心问题。我们将学校的“磨炼”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之中,把教师的专业发展设置四个台阶,予以专业发展培养的实践要求,建设教师专业发展连环制度,依上述分类,通过“手拉手师徒制”促进新手型教师向经验型教师迈进,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具有大批知识创新人才,而知识创新人才的培养则需要大量的“智慧型”教师。文章在分析“智慧型”教师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把“智慧型”教师与“经验型”教师和“知识型”教师比较分析,指出“经验型”教师和“知识型”教师不能提供富有智慧的教育,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知识创新能力,只有“智慧型”教师才能承担培养知识创新人才的历史重任,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因材施教是地道的教育原则,当人们追溯这条原则起源的时候,追到了西方的圣贤苏格拉底和中国的圣贤孔子。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被后人归纳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我们可以从两位圣贤展开的教育实践不同前提进行分析,判断一下苏格拉底和孔子谁更像教育学意义上的教师,从而为当代教师展开教育实践提供一些启示。一、苏格拉底和孔子是怎样展开他们的教育实践的苏格拉底和孔子都没有留下亲笔撰写的著作,都是弟子们根据回忆对他们的言论给予纪录,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思想主张。弟子们和他们的对话就是他们的教育实践展开的形式。从…  相似文献   

11.
周霖  王澍 《外国教育研究》2006,33(12):12-16
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分别是中西方教育思想的源头所在。在他们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中,有着“因材施教”的共同旨趣,也有着明显的前提性分歧——苏格拉底对学生之“材”作了单一的假定,即“心灵的回忆”;孔子则没有进行单一的假定,并认为由于个人的差异,教师的指导也是多样的。由此,苏格拉底开启的路径产生了严格意义上的“教育理论”,而孔子开启的路径则只产生了“教育思想”。这直接导致了中西方教育传统的不同,也决定了它们直面教育实践时的境遇分殊。  相似文献   

12.
大力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以教育的科学推进科学的教育”,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如何优化教师的科研素质,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本从原因、要求和对策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小学青年教师》2008,(3):45-45
诚如本书副标题所言,“从苏格拉底到杜威”。在横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西方教育史上各个时期最具影响力的20位思想教育家可谓悉数登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希腊三位伟大的哲学家、教育思想家同与之相应的三介著名的教育命题“美德即知识”“教育是一种艺术”“如何获得美德”在这里交相辉映。德国教育“三剑客”“科学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与“德国教师的教师”第斯多惠在这里实现跨越性的“历史会晤”。凯兴斯泰纲的“公民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乡村教师是实现教育振兴的重要力量。提升乡村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有利于解决乡村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促进乡村教育的高品质发展。针对乡村教师教育科研的现状,通过“共读·共写·共研”的“三共”模式可以有效提升乡村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帮助乡村教师实现经验型到专家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论教师“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的观念转移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经验型教师向专业型教师的转变是人类教育生活历史性进步的一个重要表征。由一般性的教师职业道德向教师专业道德的方向观念转移实际上是经验型教师向专业型教师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专业道德概念的建立和教师专业化运动具有相同的历史必然性。顺应时代发展,我们应当从专业生活质量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角度专业性地推进教师的专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6.
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存在着“记问型”、“经验型”、“研究型”和“教育家型”四种类型的教师,相应地也存在着记忆、理解、探索和创新等四种教学水平。研究教师类型与教学水平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广大教师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实现由“经验型教师”转变成为“研究型教师”,力争成为“教育家型教师”。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德国数学家、思想家笛卡尔有旬名言:我思故我在。有时单纯而快乐地活着也是幸福的,因为无知;思索或许是令人痛苦而备受煎熬的,因为大多情况都无力去改变;但教师作为文明火炬的传递者,一个育人者,理应是一个思考者,应该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无论是孔子、苏格拉底,还是赫尔巴特、杜威……可以说古今中外所有真正的教育家都首先是思想家。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反省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在反思中肯定有痛苦,但不经历风雨,哪来彩虹?英国思想家弥尔说:“你愿意做一个痛苦的苏格拉底,还是做一只快乐的猪?”我想,不少教师都愿做痛苦的苏格拉底!  相似文献   

18.
课改以来,我们发现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仅仅凭着良心和经验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缺乏反省和超越的研究意识,经验型的教师多,研究型的教师少,一般化的教师多,特色教师少,这就成了制约教师发展以及学校发展的瓶颈。因此,我校把反思作为促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阶梯,重视引领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鼓励他们做“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  相似文献   

19.
孔子《论语》中“学”、“思”、“知”有其各自不同含义,孔子私学中注重好学多思的修身之道,孔子私学教诲之道较之苏格拉底“产婆术”更近于“教育”的本义。  相似文献   

20.
试论个性教育中教师的三个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个性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及教学风格将直接影响个性教育能否实现,因此,在社会迫切要求教育变革的今天,教师要从旧框架中解放出来真正成为学生个体健康发展的引路人就必须做到:树立现代学生观;构建平等、和谐、合格的师生关系;实现从“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