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传》载鲁隐公元年夏五月,郑庄公克段于鄢,段的罪名是"袭郑"。今依据原始文献尤其是之前尚未被研究者采用过或未被充分使用过的历史文献,对郑伯克段于鄢的史事进行探微发覆,第一次指出:郑庄公克段是有鉴于当时晋国因分封导致的连年战乱;郑庄公果断克段,化两国为一国,为其图霸事业奠定基础;晋郑两国在东周初年的越礼行为是春秋时期一系列不法事件之导源;《诗经·郑风》中两首《叔于田》乃是讥刺郑庄公未能很好地行使大司徒之权。结论:所谓郑伯克段于鄢纯系郑庄公制造的冤案,但段亦确有越礼之行,郑伯克段,对春秋史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郑国的"小霸"事业是夷夏东西交互胜败的历史大势及郑庄公雄才大略之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左传》开篇的“郑伯克段于鄢”事件与先秦“贵族共政”的政治传统和郑国的现实环境有关。清华简(六)《郑武夫人规孺子》一文,不但反映了郑庄公继位之初郑国的朝堂局势和母权影响,而且还从深层次方面揭示了此后郑庄公试图挑战“贵族共政”的政治体制以加强君权的政治意图以及“克段”的缘由。庄公之母“武姜”作为母权代表,也参与到郑国初年君权斗争当中,此处的“母权”应当是“小宗”权力异化试图挑战国君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中的名篇 ,文章以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以叙事来展示人物性格。通过描写郑庄公与其弟为争夺权利而骨肉相残的历史事实 ,揭露了封建道德的虚伪性。  相似文献   

4.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成功刻画了郑庄公这一人物形象,传统观点认为郑庄公是一个阴险狠毒的反面人物,而今天却有越来越多的读者认为郑庄公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文章分析了造成两种不同评价的原因:传统观点是从伦理角度对郑庄公做出的道德评价;而新观点是从历史高度对郑庄公做出的政治和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5.
《郑伯克段于鄢》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篇章,也是大多数高中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语文教学中对郑庄公形象的解读存在诸多争议,本文首先对郑庄公及这一历史事件的接受过程进行梳理,进而以立体化视角观照郑庄公形象所展现的纲常和伦理的冲突,从而达到对这一历史人物的客观、全面、详实的体认。  相似文献   

6.
“郑伯克段于鄢”地理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伯克段于鄢”究竟是怎样的一桩历史公案?受公羊传统的影响,郑庄公处心积虑谋杀弟弟,几乎成了普遍接受的看法。然而,历史事实究竟如何呢?从地理的角度考察当时的政治形势,或可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庄公即位后,母亲武姜要他把制封给弟弟共叔段。制与虎牢,统言可视为一地,分言则为相邻两城,据险共同构成郑国与周王室的交通要塞。考虑制的重要战略地位,郑庄公拒绝了,但把京封给了共叔段。京虽大城,却非险要,且受制于包括制和国都在内的三座重要城市。共叔段倚仗武姜的支持和京的强大,先收边邑,后北据廪延,南控鄢地,意图夹击郑都。经过二十多年的扩张,控制了便于与卫国联络的黄河渡口延津,以及南部重镇鄢地,几乎占有郑国一半的领土,与庄公势成水火,给郑国公室造成严重威胁。庄公凭借地理优势和民的支持,打败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往卫国,途经庄公控制区域,未遇阻拦。这说明,庄公无意杀弟,所谓杀弟之说实为臆断。  相似文献   

7.
《左传》的开篇之作《郑伯克段于鄢》记叙了郑庄公镇压姜氏、共叔段阴谋夺国的经过。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三个人物,郑庄公、姜氏和共叔段。对于郑庄公,众多的参考资料都认为他是一个阴险狡诈的统治者。对此,我有不同看法。对于兄弟间发生的矛  相似文献   

8.
《郑伯克段于鄢》是粤教版语文课本必修五的篇目,选自《春秋左氏传》。从中华传统文化"孝"文化对文本进行挖掘,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中省略的人物的心理动机和情感取向。一、武姜为何罔顾"公弗许"?郑武公在位期间,武姜就多次请求变更继承人,废郑庄公寤生,立共叔段。但是郑武公都没有答应。在郑庄公登上王位之后,武姜不顾丈夫意愿,不惜叛乱,只为实现一己之好。这样的女性,在现代眼光看来也是非常厉害的。男尊女卑的观念早已产生.  相似文献   

9.
《左传》中“郑伯克段于鄢”,是一段著名的公案,原文是这样的:初,郑武公娶于申,日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日“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日:“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日:“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相似文献   

10.
《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中的名篇,流传千古,读来朗朗上口,也是今天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必修课,笔者梳理此篇,以次讲述《左传》和《春秋》的关系、儒家伦理和政治行为、郑庄公的形象特征、如何促成中国古代小说的叙述模式化、以及其他文言常识等。  相似文献   

11.
读罢《郑伯克段于鄢》,众人多认为郑伯实乃阴险狡诈之徒,但在我看来,郑伯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庄公一出生,其母姜氏就厌恶郑伯,屡次想让他弟弟登位,庄公的王位多次受到威胁,两兄弟早因君权之争失去兄弟情谊,这并非他一人之过。刚登位,其母即为其弟“请制”,当其时,他羽翼未丰  相似文献   

12.
仁者未必智慧,智者未必仁厚。《郑伯克段于鄢》的郑伯,我认为是仁者和智者相结合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3.
以《郑伯克段于鄢》为例,从情节、人物、环境三方面看《左传》的叙事特点。其叙事情节曲折、变化莫测,人物语言个性化,环境描写与叙事的谐调周密直接深刻的影响了后世小说。  相似文献   

14.
《左传·隐公元年》有一段文字,各编选者均以《郑伯克段于鄢》为题,而且在评述此文时,都这样说:"它描写了郑庄公的阴险狡诈,其母姜氏的偏心狠毒和其弟共叔段的贪婪愚蠢,表现了  相似文献   

15.
与其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不如说语言就是文学的美的基本组成部分,文学与语言不可分离和割裂,人们理解和欣赏文学要靠语言,对文学进行分析要通过语言,领会文学的思想内容要借助语言。《郑伯克段于鄢》的语言运用充分体现了语言与文学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6.
读了《郑庄公克段于鄢》后,深为庄公宽厚仁智、慈善孝母的行为而叫好。出乎意料,文后评郑庄公却是“老谋深算”,对此我疑问顿生。庄公和共叔段本是一母同胞,庄公为长,他登基就位,应是名正言顺。况且庄公个人素质并无欠缺,然而共叔段在母亲的荫庇下,怀有非分之想,策划阴谋叛乱篡权夺位。先是武姜替他请求封地,然后,又想办法把西部北部的边邑据为己有。最后,共叔段厉兵秣马,准备与母亲里应外合袭击郑国。他逐渐有步骤有计划地去实现自己的政治阴谋。正在这时,庄公突然发兵,击败共叔段,共叔段出奔共。由此可见,共叔段阴谋叛乱,可谓是蓄谋已久,…  相似文献   

17.
《商洛学院学报》2019,(1):40-44
《左传》研究中,对传文《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的道德动机——"郑志"的分析歧意纷见。借助先秦考古成果与儒家仁学思想,该研究揭示了《左传》撰者深刻的仁学体验以及大胆取舍、以仁学情感作为历史叙事与历史评价圭臬的仁学史观。在仁学"中庸"方法下,《左传》撰者对郑庄公给以"同情的理解",形成了奇诡而庄严的叙事风格,并内在地化解了郑庄公人物形象解读的分歧矛盾。  相似文献   

18.
称谓是言语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同一指称对象称谓的转换,可以调节人物之间的社会关系。本文以《郑伯克段于鄢》为例,分析称谓转换所传递出的社会功能,从而进一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9.
郑庄公形象,诸家"援经解传"见解偏颇,矛盾纷呈。从"礼"的角度着手,还原历史事件,细致分析《左传》中郑庄公形象,能从"礼"对郑庄公树立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一、“庄公之心,天下之至险”《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中的名篇。因而在各类高校的文科教材中,往往少不了它,而且还属重点篇目之列。这篇文章记的是公元前722年,即鲁隐公元年发生在郑国的一场宫廷政变。郑庄公之父是郑武公(即在前770年同晋文侯、秦襄公、卫武公一起率兵护送平王东迁洛邑的郑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