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家读《论语》会发现,这里面经常出现一个词:君子。我们直到今天还常常将其作为做人的一个标准,说某某人非常君子。但是究竟什么是君子呢?  相似文献   

2.
孟子的君子之道不仅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也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孟子的君子之道的现代价值,更有助于我们理解两个文明建设共同发展的方针,树立远大理想目标,有助于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党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君子教育是孔子开创并经后世不断丰富发展的一种主流的人才培养思想。孔子吸取商周时期的“礼乐教育”精髓,结合当时“学在民间”的文化发展现状,以“仁”“知”“勇”“礼”为主要教育内容,在私学教学中开创了“君子教育”。君子是孔子追求的人格理想,也是孔子在教育中对自身及弟子的要求。在教育内容上,他主张君子应当具备“仁”“知”“勇”“礼”等品质;在教育方法上,他主张君子应当求学、养德、修己、笃行,在自我完善的基础上以身作则,教育他人;在教育特点上,君子教育主要表现为内容上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并重,形式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功能上情感培育与政治教化并重。在大力推崇时代新人培育的当前,君子教育依旧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与现时意义。  相似文献   

4.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论语>作为儒家经典的文献之一,其中"君子"一词出现的次数多达百余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君子"思想在其中所具有的地位和价值.通过对"君子"词义的梳理,探讨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所具有的标准,进一步把握<论语>中"君子之道"的内涵与实质,最终落脚于君子在价值追求层面所彰显的人格魅力,这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深邃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君子作为孔子所推崇的道德培养目标,曾对国人的道德追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几千年来,君子所蕴藏的德性内涵引导着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方向。作为一种理想的道德人格,君子是如何养成的?本文以孔子的思想为蓝本分析了君子的成长之道,从君子养成的自我修养和外部教育两个角度探讨了这一道德目标实现的方法,进而在分析我国目前学校道德教育方法基础上,探讨了君子成长之道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方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论语》,二千五百多年前的经典语录,今天还能启发我们的心智吗?还能对我们今天的心灵产生触动吗?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以独特的个性视角来解读《论语》。我们摘录了修养、交友、理想等与同学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三个方面.希望与同学们一起.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去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高校素有"象牙塔"的美誉,然而,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原因,社会对高校这个"象牙塔"产生了质疑。这种质疑对于高校德育工作者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孔子的"君子之道"承袭并拓展了中华文明的核心道德观,为当代的道德教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典范本。  相似文献   

8.
君子道德与君子人格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不懈追求的人生境界。这一人生境界可以概括为“君子之道”,其主要理念包括乐道、弘毅、善良和尊贵。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的重任,应将君子之道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9.
君子道德与君子人格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不懈追求的人生境界.这一人生境界可以概括为"君子之道",其主要理念包括乐道、弘毅、善良和尊贵.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的重任,应将君子之道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大学》所说的“大学之道”、《中庸》所说的“致中和”、《学记》所说的“小成”和“大成”作了现代诠释。认为克明明德、自新新民、文质彬彬、从容中道、止于至善的真君子仍然是现代大学教育的目标;这样的目标是经由离经辨志、敬业乐群、博习亲师、论学取友、知类通达五个具体的阶段性目标逐步达到的。  相似文献   

11.
12.
君子道德与君子人格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不懈追求的人生境界。这一人生境界可以概括为“君子之道”,其主要理念包括乐道、弘毅、善良和尊贵。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的重任,应将君子之道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3.
刘国庆 《师道》2011,(6):51-51
我曾做过这样的设想,原始的养成教育是什么样子的? 偶尔在《动物世界》里看到,一头母狮不停地在小狮子面前摇晃尾巴,这引起了小狮子的注意,于是它以母狮的尾巴为假想敌,练习抓咬撕扯,腾闪跳挪。抓咬撕扯是为了获取和满足个体的生存和心理所需;  相似文献   

14.
15.
孔子并不排斥器,孔子看轻的是仅以己身供人用,则我身仅如一器,无道可言,己与道不是合为一体,而是己与道隔绝分离。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君子不器,而仍贵其能为一大器,己与道之合为一体,其义在此。孔子之道,进则以政治为业,退则以学术为业,道须臾不离己身,孔子用道行道之志坚,然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不得已删订诗书以讲道传道。  相似文献   

16.
孔子思想中对于君子的人格设计有两种,一是君子之德;二是君子之风。"德"是君子人格的内在底蕴;"风"是君子人格的外在表现。孔子主要以"德"为中心,从君子之德、之学、之才以及君子与人相处等方面阐述自己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形象。  相似文献   

17.
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经典所倡导的是一种通过引发个体之“学”来修身成人的教育,其目的是“学为君子”,或者说是走向君子之道.站在个体成人的视角上,君子和君子之道即是要基于个体的“质朴”本性和本有“质地”,经由学习而不断获得外在之“文”的教化引领,以此实现两者的辨证.这也显明了若要成为君子,则每个人都须在生活中基于自己内在...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成为君子是一种人格理想。“君子”的内涵是道德品质,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君子。我们应怎样提升品质,完善人格呢?从儒家经典中,从道德模范的事迹里我们可以得到答案:孝悌、谨信、爱众、亲仁,是比学习文化知识更为重要的:实际的行动比单纯的理论学习更能让人快乐,也更有实效。  相似文献   

19.
尹建强 《广西教育》2015,(7):123-124,151
孔子并不排斥器,孔子看轻的是仅以己身供人用,则我身仅如一器,无道可言,己与道不是合为一体,而是己与道隔绝分离。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君子不器,而仍贵其能为一大器,己与道之合为一体,其义在此。孔子之道,进则以政治为业,退则以学术为业,道须臾不离己身,孔子用道行道之志坚,然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不得已删订诗书以讲道传道。  相似文献   

20.
当前对"大学之道"的探讨受到我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大学制度的双重影响,从而形成了两个认识误区:教化之道与管理之道,忽视了教育对象——大学生的主体诉求。而在以知识经济与网络传播为特征的新时期,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普及化,大学生主体地位的空前提升,"学习之道"成为新时期"大学之道"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