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知识现是目前课程改革的主导知识观,包括建构主义知识观、后现代主义和人本主义知识观.通过对上述知识观理论基础的分析,可以发现其虽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文章最后指出.马克思主义的能动反映论或许可以为新课程改革的知识观变革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需要掀起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全新的知识观,这对教师的传统知识观提出了严峻的挑夏。本主在分析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教师传统知识观的弊端和新课程改革的知识观的基础上,从教育与学生的关系、教育异化问题和后现代主义对知识的看法三个角度,探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知识观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中学物理新课程改革使得物理教学内容发生的很大的变化,文章从知识价值、类型、习得方式和范围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新课程改革知识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知识观对于现代知识观的客观性、普遍性和中立性进行了反思与批判,强调知识的文化性、境域性和价值性。这对于我国新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均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推动下,教育界在知识观、课程观、学习观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当然,一轮课程的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难免会有理念上和现实上的冲突。要在实践中正确把握新课程的知识观、课程观与学习观,唯有此才能能更好的促进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6.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在课程建设、课程设置、课程标准等方面进行变革。而课程内容的变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教给学生就极为重要。这就涉及知识观的问题。力求在分析后现代主义知识观的基础上,探讨新课程改革与后现代主义知识观之间的链接。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与知识观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观的转变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新课程确立了新的知识观,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促进了教师教授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而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知识观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是我们探讨语文教育与人的关系时必须直面并要我们作出假设与选择的一个核心的命题,也是此次语文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命题。而知识对语文教育最集中的影响则体现在语文知识观上,即人们对语文知识的态度与看法。此次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重建语文知识观,包括对语文知识的性质、来源、生成方式及知识对人的意义关系等基本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和建构。  相似文献   

9.
三、坚决摒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提法根据上面所说的情况和问题,我们必须坚决摒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提法。不如此,思想混乱就不会澄清和消除,素质教育的意义就会演变而走向反面,就不能为素质教育正名。我们一贯遵循的教育理论将不能进一步发展,教育方针、政策将不能顺利贯彻,教育改革将受到干扰,特别是偏离了正确的改革目标,也不能与世界潮流汇合。(一)不摒弃这一提法,教育思想混乱的局面将一直继续下去这一提法会造成思想混乱,使得素质教育遭遇困境、成为难题,是必然的。一方面,它的宣传,自然会使人们在思想上不…  相似文献   

10.
知识观是课程观的哲学基础,知识观的转型势必引起课程观的变革。与现代知识观相比,后现代知识状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突出表现在知识的生成性、知识的个体性、知识的境域性和知识的非良构性。与此相对应,形成了以对话课程观、自主课程观、本土课程观和实践课程观为主要特征的新课程观念。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问世以来,关于语文知识的讨论成为语文教育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新课标明确指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并且取消了在原来教学大纲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基础知识”这个专门条目。这在语文教育界引起了比较大的争议。重建语文知识体系成为语文教育研究的新动向和新问题。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语文知识问题?为应对语文知识观的变化,语文教学必须作出哪些积极变革?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新课程下的语文知识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自启动以来就一直争议不断。争议的焦点之一即在于知识观问题。“新课程理念”认为我国目前的教育是一种“以知识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忽视学生的个性和能力,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提倡“以能力为中心”,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和体验,通过活动、实践、探究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被一些学者称为“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诸多问题开始暴露,其中有些也涉及到知识观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反思,以保证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是否具备正确的知识观是新课程实施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知识的价值观制约着新课程实施的目标取向,知识的本质观决定着新课程的范式,知识的生成观决定着新课程的实施理念。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从固有知识观中走出来,重塑科学的知识观体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新课程中知识的来源观、增长观、学习观、情意观和整体观等五个方面的分析和阐释,试图帮助广大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新课程中的知识观,并借此树立科学的知识观。  相似文献   

15.
一、传统知识观及其局限 (一)传统知识观传统知识观一般是指客观主义的知识观,客观主义知识观认为科学知识是客观的、可靠的、稳定的观点,长期以来一直左右着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从哲学来源来看,客观主义知识观可分为理性主义知识观和经验主义知识观。理性主义认为,一切知识均源于理性所显示的公理。理性主义的知识观把知识当作外在于主体的客观存在,学生的学习就是要获得这些客观知识。与理性主义知识观相对的是经验主义知识观。经验主义知识观以哲学上的经验论为其理论基础,其基本观点是:第一,知识的来源是现实的生活,而不是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第二,知识获得的方式是从个别到一般,而且只有以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才是可靠的。它反对由一般演绎为特殊,也就是说,认为知识是纯粹经验的产物而不是理性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新知识观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前提和努力方向之一。新知识观的确立和生成对于顺利实施新课改、衔接整合其他教育理念、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具有战略和全局性意义。基于这一点认识,笔者将对新知识观生成的学理结构及特征做一梳理和剖析,希望能使大家有一点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新教学观要求不能把教学只当做“课程”的执行过程,更应视为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它倡导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倡导重结论,更重过程;倡导关注学科,更关注人。  相似文献   

18.
传统教育把让学生学习系统知识视为教育的核心,这种"知识中心主义"倾向致使教育价值取向发生了偏差,背离了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大讨论反思了多年来我国教育"唯智是举"的弊端,旨在政变基础教育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学科本位而严重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素质发展的现状。当前我国实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知识、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新课程并非轻视了知识教育,而是在谋求其他素养和知识素养并重,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当前史无前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它所针对的问题是“一切为考试而教、一切为考试而学”的教育价值观对课程体系和学生人格的扭曲。近来,有些人对“素质教育”及当前的课程改革提出了不同看法。任何真诚的学术观点都值得尊重,但观点只有在商榷和对话中才能显现真理性。有鉴于此,最近,有幸拜读了王策三先生的宏篇大论《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主持人注:本刊曾于2005年第3期、第4期从《北京大学教育评论》转载,下文简称为《“轻视知识”》),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20.
知识观的转变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新课程确立了新的知识观,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促进了教师教授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而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