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一段时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不断发出惊人的言论。他说,人类完全有能力利用自然规律实现"穿越时空",他还极力推崇制造"时间机器"。他甚至显得有些急切:"我们的人口和地球上的资源成反比,而技术的更新,也不一定会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好,因为我们人类的遗传基因中决定了自己的自私,所以我们生存的更多机会是将目光瞄准其他星球,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  相似文献   

2.
正人类是自然生态环境的产物,又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人类要依赖自然生态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并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永续发展的目标。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反映的是人类现实生存条件的危机,空气安全、饮水安全、食品安全、物种濒临灭绝等,引发了西方社会的强烈反响和普遍的关  相似文献   

3.
对人类而言,乌鸦是最熟悉的鸟之一。它们给人的印象是:在都市中心随意丢下垃圾,有时还会袭击人,是一个真正的坏蛋。那么,要从哪些方面对“头脑聪明”的乌鸦生存的生态环境进行充分了解,并对它们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才能解决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从古到今人类所创建的一切文化,都是引导人类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的一种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生存样态,应该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引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文化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启迪了科学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引导着人类文明的希望和理想。文化是指导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灵魂。人类要进步发展就必须求真崇善、除邪斗恶。我们一是要认识到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优化,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多样性状态与格局;二是要遵循"建设美丽家园,过上美好生活"的正确指向,牢记环保使命;三要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我们人类繁衍生息的这颗星球,准确地说是“水球”,而不应称为“地球”,因为它70.8%的面积被海洋所覆盖。水是生命之源,地球的血液,在地球生命演化的过程中,水无可争议地扮演着主角,它  相似文献   

6.
论生态文明理念与国家发展战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当此世纪之交,越来越多的人士趋同于这样一种共识:20世纪是“工业文明”的世纪;21世纪应当是“生态文明”的世纪。然而,诸如“什么是生态文明,国家发展战略应作哪些调整”之类的问题,目前似乎还缺乏明晰而深入的研究。为此,笔者不揣冒昧,试着议论一番。 一、生态文明理念及其基本主张 生态文明理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别。狭义的生态文明,一般仅限于经济方面,即要求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广义的生态文明,则囊括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要求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而且要求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是全方位的和谐。 1.狭义生态…  相似文献   

7.
<正>在地球的大约46亿年历史中,病毒出现在30多亿年前生命活动的早期。相对于人类在地球上的区区几百万年历史,病毒无疑是地球上的“原住民”。在漫长的物种进化进程中,病毒通过细胞内的寄生和基因整合,深刻地影响了物种的进化史。对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发现,高达约10%的基因来源于逆转录病毒基因,显示病毒早已和人类共生共存。  相似文献   

8.
动物来到地球上时,人还没有来.人还在进化.人还走在猴的路上,后来人又走到了猿的路上,数百万年,也许是数千万年后,人走到了人的目的地那里. 也就是说,人来到地球上时动物早就在大地上存在了若干年,人是蹒跚而来的迟到者,人是最后来到地球上的,而且,人到时,动物已经在地球上建立了它们的家园.可以想见,那时的地球上到处是动物的故乡.  相似文献   

9.
恐龙为什么在地球上生存了那么久,而且分布的地域是那样地广阔?科学家认为这种动物的巨大身躯能够为这些问题提供一个答案。恐龙现已绝种。它们大约是在7亿年前突然消失的,许多人对此感到困惑不解。然而科学家们说,我们应对作为一种动物为什么生存了那么久而感兴趣。从地球的赤道到两极地区,几乎到处都发现了恐龙的化石,在11亿年间这些动物的足迹遍布全球。科幻影视片中往往把恐龙描绘成凶猛的动物,喜欢互相残食,实际上大多数恐龙的生存不必通过独自的侵略与实力较量。大型的恐龙生存得最好,因为它们能很好地保持身体内部的温度。像今天的爬行动物一样,恐龙可能是冷血动物,这意味着它的体温应能随环境的温度而升降。如同大型的爬行动物,大恐龙在环境温度的变化中能很好地保护自己。查一下大海龟,我们就可以知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昆虫的耐受性在所有生物中居首位。这一结论无疑经受得住任何标准的检验。昆虫出没于森林,聚集于沙漠,浮游于水下,爬行于洞穴。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阻挡不住它们的去路,极地冰冠的严寒危及不到它们的生命。它  相似文献   

11.
汽车是现代文明的见证,汽车诞生与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人类运用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凝聚着无数汽车发明家的心血,充满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创业故事,至今仍值得我们思索和回味。1886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世界上的第一辆汽车,人类因此结束了使用原始交通工具和人拖肩扛的历史。100多年来,人们不断将智慧的结晶融于汽车制造技术中,使汽车突飞猛进地进步;同时,汽车工业又改变了当代世界的面貌,刺激人类社会向更高更强更快迈进,“汽车化”已成为当代物质文明与进步的象征,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汽车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种力量,是跨…  相似文献   

12.
康弘 《世界文化》2005,(3):23-26
在人类历史中曾经历了无数次的自然灾害,其中有海难、地震、火山、瘟疫等,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毁灭性的威胁。面对强大的自然界,生命是那样地脆弱和渺小,常常被各种突如其来的灾难毁于一旦。但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还有一种更加强大的武器能够与灾难对抗,那就是人类的精神与灵魂,人类正是靠着一种信念与坚强不息的精神,战胜了无数次的自然灾害,从而将生命延续至今。而人类的灵魂却常常要靠作为人类理想的艺术去拯救。这也是为什么经历了这么多的天灾人祸之后,艺术依然不朽的原因所在。绘画艺术在一开始是以记载和描述历史及心灵事件的功能出现的,它能够激发和唤起人们对于当下美好生活的热爱。在世界绘画史中,我们随手就找到了以下这样一些记载灾难的画作,我们在震惊那样的灾害出现和怜悯当事人的同时,也在庆幸自己的存在和企盼噩梦不再回来。  相似文献   

13.
正人类初始,刚从野兽中升级脱离,不得不与野兽为敌。数万年交战,野兽尸体提供的蛋白质使人类智慧迅速成长,猎器更是凶猛生长;于是,当今人类可以傲慢地对任何野兽宣告:不服从,便灭亡。野兽们,只好或驯服,或远遁,或灭绝,人类无敌于天下。可是,没有了野兽为敌,世界并没有变得更美好。人类相互视"非我"为野兽,猎器变成武器,世界仍是猎场,相互杀戮,几  相似文献   

14.
持续发展是唯一出路──哲学思想和发展战略的转变钱易纵观人类在地球上栖息生存且不断发展的漫长历史,可以看出在人类、环境(包括资源)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相互关系,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有正面效应,也有反面效应。例如:环境和资源为人类和地...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为审美化的“人学”,必须从人的生态去审视人,而不应该只是从意识形态去看人。只有这样,才能从人类生命存在和人性生成的根本去把握文学的生命意蕴和文学内涵。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文学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探究人性的最捷径的路,也是人性从本原到崇高的理想之路。  相似文献   

16.
"人"的生存问题,中国美学主张诗意栖居,认为审美境域的达成是"为仁"与"体仁","为仁"与"体仁"是"人"的一种诗意化生存态势。并且,从关注人的"心性",人的"生存境遇""人生追求"等问题出发,中国美学重视"人"的人格熔铸、珍爱人生,强调作为个体的"人"的自身生命意识的培养,认为"仁"审美域的达成即"人"本心本性的复归。这种原初"仁心""仁性"的复归与还原,是一种属"人"的本真生命的呈现态与心灵的升华,以及原初心性的复原,其中传达着一种生存的体验与对生命的感悟,蕴藉着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挚情。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亡命天涯》再次引起观众对好莱坞明星哈里森&#183;福特的关注 ,最近美国电影科学艺术学会正式宣布 ,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授予现年57岁的福特。哈里森&#183;福特 ,好莱坞的超级明星 ,虽然他的电影为好莱坞带来滚滚财源 ,但他却生活简朴 ,平易近人。生活中的福特外穿一件整洁的格西装 ,里面是一件黑色的开斯米毛衣。这一形象与其在电影中的角色一样震撼人心。他曾使众多影迷在1985年涌入影院争相目睹他主演的《目击者》。有线电视播放他主演的《亨利其人》时 ,那么多影迷兴奋不已。他在1998年57岁被《人物》杂志评为“最性感”男士。这位90年代的加利&#183;库柏酷爱户外运动 ,近来一直住在其怀俄明州的320公顷大牧场里。他十分关注涉及人类生存的整个地球的种种问题。福特说 ,“我们生活的地球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威胁。地球上人口越来越多 ,我们正在用尽永不可再生的资源。人类的生活方式导致动物濒临灭绝的速度之快仅次于恐龙时代。”鲜为人知的是 ,在现实生活中 ,他全身心地投入拯救地球生态系统的活动之中。他为迅速发展的“全球环保组织”投入了大量精力。这是一个总部设在华盛顿特区的强大的环保组织。福特是该组织的董事之一。作为影星 ...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严重的生态危机引发了人们从历史和现实中寻求出路。本文从中西、传统与现代的角度出发。将两种最具代表性的生态思想——西方的人类中心主义和中国传统的儒家和合生态思想进行对照。它们之间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一)哲学基础相异:“天人合一”、“天人相分”。(二)儒家生态哲学是“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但又和“人类中心主义”相区别。希冀从正反两方面的对比中,人们能继承和发展两种思想中的合理部分和现实适用性部分,同时也为当前的生态伦理学科的建设,及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寻找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米兰世博会的主题"滋养地球,生命的能源",其实是为各国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论题——全球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引领各国聚焦食品安全,进一步促进国际合作。今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的主题也是"关注全球范围内的食品安全"。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有关食源性疾病的一些新数据说明了不安全食品对人类造成的威胁和危害,因此有必要在整个食品工艺链采取协调一致的跨界行动。研究显示,不安全的食品可能含有有害细菌、病毒、寄生虫和  相似文献   

20.
“自然生态”命题是20世纪以来受到全人类关注的课题,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爆发,人类发现自身正陷入空前的生存困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于对自然的回归,并将伦理关怀普及到人类以外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