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守财奴》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上帝呀救救我们!’”这句话并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所以课本未加注释;而在与课本配套使用的教学参考书(人教社版)中却煞有介事地出现了一条“补充注释”.这条补充注释是这样的:“〔丈夫瞪着金子的眼睛〕用金子来形容葛朗台的眼睛,既是写实,又是寓意.因为西方人的眼睛多半是黄色的,所以用金子来修饰;又因为葛朗台是个黄金迷,所以说他的眼睛也变成了  相似文献   

2.
关于《张衡传》一条注释的补充安徽石台中学吴学良高中《语文》第六册,选编了范晔的《张衡传》。教材编者对文中的“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注解说:“上文说‘再迁为太史令’,这里又说‘再转复为太史令’,中间张衡还改任过别的什么官职,本传没有叙述。”课本注释是...  相似文献   

3.
偶读陕西师大所编《中学语文教学参考》(99年第10期)“备课参考”栏目里有关韩卫国先生《一条应该补充的注释》一文,深为韩先生学识之广博与备课之扎实所折服。但,韩文对“善为秦声”(现高中语文第六册《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所谓补充注释,笔者却不敢苟同,其理由如下。韩文所以“补充”此“注释”,其根据是秦国李斯《谏逐客书》里有关“秦声”的介绍。诚然,李文“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确系秦王所为。但,李斯为此文是在秦王(秦始皇)十九年,即公元前237年,而“渑池之会”却是在秦昭王二十七年,即公元前279年:二者相隔近半个世纪。试想,以后人之言证前人之行,恐怕于理不通吧?况且,《谏逐客书》中所“退”之“筝”,正是秦昭襄王请赵惠文王所奏之“瑟”呢。(筝,乐器名,瑟类。《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二册第5页注释〔45〕,朱东润主编)倘若秦王真的请赵王演奏所“弃”“退”了的“筝瑟”,那岂不是自取其辱?那么,相如请秦王击缶,“秦王怒,不许”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我们知道,在古代,那些乐工伶人的地位不高,秦王了解这一点,才趁“饮酒酣”大咧咧地提出“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这一极不符合赵王身份的要求。真可谓“醉翁之意不...  相似文献   

4.
什么叫光年?一光年的距离是多少公里?新编小学自然课本第四册第二十一课《夏季星空》的课文里给出了算式而没有给出答数,却给了一个注释,让儿童亲自去计算得数。 光年的数值,用每秒30万公里的光速与  相似文献   

5.
李佳秀 《学语文》2002,(5):4-44
高中语文第五册《殽之战》中“妇人暂而免诸国”一句,课本注释为“妇人几句谎话就在都城把他们放走。暂,一下子。”这个注释实在令人费  相似文献   

6.
李佳秀 《学语文》2002,(5):44-44
运用一系列喻体说明或描绘同一个本体的比喻,叫“博喻”。巧妙地运用博喻,可以使被比喻的事物或道理更生动、更具体、更形象,给人以鲜  相似文献   

7.
《师说》中有几条注释,注文是正确的,但是由于过于简略,没把问题说透,学生仍然难以理解或产生误解。现试作补注。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课文注:“哪管他们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庸,岂,哪。知,识别。年,这里指生年  相似文献   

8.
《廉颇蔺相如列传》:“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句中“不忍为之下”,现行语文教材编者注释为:“不甘心(自己的职位)在他下面。”看了这个注释,笔者想到了《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编者给“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加的注释。其中说:“为之小,双宾语。之,指诸侯。小,小相。大,大事,指治国为政。” 把“为之小”一类短语分析成双宾语结构,是一些古汉语专家的共同看法。例如: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郭锡良等主编的《古代汉语》,马汉麟所著《古汉语语法提要》等等,都有“为字式”双宾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第三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其中“勒兵”,课文注释为:“检阅军队。”将“勒”释为“检阅”,我们认为值得商榷。 这里的“勒”应释为“约束”。《后汉书·光武纪》:“降者犹不自安,光武知其意,勒令(降兵之帅)各归营勒兵,案行部陈。降者更相语曰:‘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可见“勒兵”只是整顿队伍,“案行”才带有“检阅”的色彩。这个意义在古代又说成“部勒”。如《汉书·陈汤传》:“(甘)延寿遂从之,部勒行陈,益置杨威、白虎、合骑之校。”《史记·项羽本纪》:“(项梁)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陈汤先集中汉、胡各部兵卒,然后甘延寿被迫按军队的规矩部置整饬行伍阵势,“勒”当然不是“检阅”。项  相似文献   

10.
钱久芹 《语文知识》2006,(10):40-40
我在教《勾践灭吴》一课时,发现有学生将“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一句译为“以致使百姓尸陈原野,遭受日晒夜露”.我觉得这似乎比《教师教学用书》所译的“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横尸原野”更准确。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第六册第十三课《散文重要》有这样一条注:[诗有别材]见宋朝严羽《沧浪诗话》。原句:“诗有别材非关书也”意思是作诗要有特殊的才能,跟读书没有关系。我认为这样解释“诗有别材,非关书也”是望文生义。这样的解释使人会产生误解,以为作诗只要有特殊的才能,而丝毫不需要多读书。殊不知这样解释与严羽的本意是大相径庭的。我们知道宋诗的弊病在于用典多议论多。及至黄庭坚更是强调“无一字无来处”  相似文献   

12.
邓建鸿 《阅读与鉴赏》2010,(8):80-80,72
近日,笔者教授语文版2003年1月第1版.2009年12月第9次印刷的八年级(下)语文教材第29课的王维《终南别业》一诗时,发现本诗下的注解“【晚】晚近,后来”(见教材206面注解④)欠准确,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3.
《鸿门宴》中有这样一句话:“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文下注释“之”指代“咸阳”。我认为不妥。郭锡良等人编的《古代汉语》选文《鸿门宴》,在讲到这个“之”字时,注释为指代“先破秦入咸阳者”。根据句意分析此句的“之”若指代“咸阳”就讲不过去。这个“之”应指代人较符合句意。  相似文献   

14.
15.
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16.
补充说明     
本刊2012年第2期发表的文章《巧用身边物品提高实验效果——以通电直导线受力实验的改进为例》是基金项目: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SGH0902166);陕西教育学院教改项目(09JG008Z)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补充说明     
本刊2013年第3期刊发的李春雨教授的论文《新世纪梁晓声文学创作的学术品格》,其基金项目应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CET-12-0802);北京语言大学青年自主科研支持计划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09JBT02)。"  相似文献   

18.
补充说明     
<正>本刊2014年第1期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全面开放机制探究一文柳俊为通信作者。通信作者:柳俊(1958-),女,湖北宜昌人,博士,教授,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植物变态器官发育机理研究。Tel.:027-87287381;E-mail:liujun@mail.hzau.edu.cn  相似文献   

19.
补充说明     
1、本刊2011年第2期发表的哈尔滨师范大学后勤集团党委副书记徐振岐撰写的论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节约型高校后勤》,是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项目名称:建设高校节约型后勤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1522029。  相似文献   

20.
补充说明     
本刊2012年第五期发表的论文《戴蒙德模型框架下的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探析》,其基金项目为:牡丹江市科学技术计划(软科学)项目(Z2012s0039)和牡丹江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119)。因我们编校工作的失误,将牡丹江市科学技术计划(软科学)项目(Z2012s0039)遗漏,特此补充说明,并向作者致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