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教学”是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师生双方共同进行的双向活动。教师之“教”离不开学生,学生之“学习”离不开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的作用,学生则发挥“主体”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教学”之成败,取决于教师与学生这双方面的诸多因素。那么,在众多的错综复杂的因素中,哪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2.
观察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智力发展、技能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写字的过程中,观察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假如把学生对字形的表象称作“眼中之字”、把学生对字形的分析思考称作“胸中之字”、把字形的书写称作“手中之字”的话,那么,“眼中之字”就是对字形进行观察的初步感受,“胸中之字”就是对字形的整体把握和深入认识,“手中之字”就是对字形的直观再现。试想,如果没有“眼中之字”,便不可能有“胸中之字”,更谈不上“手中之字”了,而如果“眼中之字”模糊不清,“胸中之字”就会模棱两可,“…  相似文献   

3.
“教书匠”之“匠”是工匠之“匠”,是“句读之师”;“教书匠”所教之“书”是片面的、残缺的教育内容,他们以“书”为中心而把学生边缘化,把教学当做认知过程而不是发展过程:“教书匠”之“教”是一种单向传授的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陶行知对旧社会“教书匠”之害人、害己、害国家做了深刻批判.现在拿来批判今天的“教书匠”们也是切中要害的。另外,应正面、直接地批判夸夸其谈的“教育家”。不必用“旧瓶”装上“新酒”去批判这些人“新瓶”里的“假酒”。  相似文献   

4.
“教书匠”之“匠”是工匠之“匠”,是“句读之师”;“教书匠”所教之“书”是片面的、残缺的教育内容,他们以“书”为中心而把学生边缘化,把教学当做认知过程而不是发展过程:“教书匠”之“教”是一种单向传授的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陶行知对旧社会“教书匠”之害人、害己、害国家做了深刻批判.现在拿来批判今天的“教书匠”们也是切中要害的。另外,应正面、直接地批判夸夸其谈的“教育家”。不必用“旧瓶”装上“新酒”去批判这些人“新瓶”里的“假酒”。  相似文献   

5.
蒋依宝 《湖南教育》2000,(15):50-51
众所周知 ,郑板桥画竹经历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阶段。“眼中之竹”是对创作对象的意象积累 ;“胸中之竹”是将积累的意象重新组合、内化于心 ,做到胸有成竹 ;“手中之竹”是画家创造性思维的物化 ,注意形似 ,力求神似。这是画家成功的诀窍。笔者认为 ,小学生要学好几何初步知识 ,也必须经历这三个阶段。教师要从中设法引导 ,促成学生从“眼中之竹”过渡到“手中之竹”。一、帮助学生丰富“眼中之竹”学生的“眼中之竹”指的是空间观念 ,它是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及它们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在人脑中的表象。…  相似文献   

6.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门育人科学。班主任需要多花心思,多了解,多观察,多动脑。引导学生得用“心”,会用“心”。即对学生有“爱心”,能“操心”,有“耐心”和“真诚之心”,对班干部有“放手之心”,与科任教师有“协作之心”,对家长有“热情之心”,对自己培养“进取心”。有了这些“心”,班级就好管理了。  相似文献   

7.
要“减负”,就必须弄清哪些是“负”。课业负担固然是学生之“负”,而其心理之“负”却往往被忽视。学生每日在课堂坐五、六个小时,如果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呆板,语言干巴枯燥,把学生的脑袋当作盛装知识的容器一味地满堂灌,这必然成为学生最大的心理负担。生理之“负”要减,心理之负尤其要减。如果说一堂生动活泼的课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享受;那么,一堂呆板、枯燥的课对学生而言则无疑是一种精神折磨,学生只有在下课后才会感到如释重负。若如是,资料再少,作业再少,“负”也未必能减下来。反之教师若能不断根据学生实际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每堂课都…  相似文献   

8.
“智理课堂”是“智”与“理”和谐统一的课堂,是走向教学新常态的课堂.“智理课堂”追寻数学之“理”与学生之“智”的同构共生.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追流溯“理”、疏流渗“理”、沿流入“理”,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探本之“智”、探究之“智”、探寻之“智”.  相似文献   

9.
正可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之者”是学习中的最佳境界,只要学生达到了乐学的境界,就能以学为乐,勤奋好学,苦中求乐。因此可以说:学生对数学学科兴趣的强弱决定了学生数学质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10.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其神圣使命是对学生传道、授业、启疑。“传道”是学生思想道德的灵魂塑造;“授业”是授予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之业、分析和解决问题之业;而“启疑”,则是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的养成。“传道、授业、启疑”是教师职责的基本内涵,它的内在本质是创新。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学校围绕着“应试”实施教育与管理,其内容有两大弊端应引起教育者注意:一是在教育过程中,偏重智育,轻视了学生特长和有益的兴趣爱好之培养与训练;二是在教育评价上,对学生群体素质的评定只有“文明班”(或“先进班”)与非“文明班”(或非“先进班”)之分,对学生个体素质的评定只有“三好生”(或“优秀生”)与非“三好生”(或非“优秀生”)之别;而且能获得这些荣誉称号的群体与个体只限于少数,而大多数群体素质较高的班集体和有特长的学生都被拒绝于激励之门外。集体与个人的努力得不到承认,积极性严重受挫,学生…  相似文献   

12.
吴宝席 《班主任》2023,(1):56-57
<正>当学生对一些娱乐明星追得不亦乐乎时,我们应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明星”。可以开展“学习标兵”“劳动之星”“才艺之星”“诚信之星”“正义之星”等评选活动,并加大对这些活动的宣传力度和奖励力度,让学生知道并不是只有网络媒体上的那些人才是明星,在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在本地区、学校、班级就有很多可追的“星”。身边的“星”看得见、摸得着、易追崇,是更真实、更能带给自己正能量的榜样。  相似文献   

13.
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要激发学生“好之”“乐之”教师就必须树立起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导入“趣味性”。有目共睹,趣味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助燃剂”,激发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入新课时,应注重创设情境,增强情感色彩,营造课堂气氛,做到引人入胜, 妙趣横生,使教材以新颖,风趣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防止学生产生对政治课的厌烦心理。  相似文献   

14.
关注发展,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学改革始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坚持三大原则,即由学生之“有”而“诱”,循学生逻辑起点、现实起点设计教学;由学生之“惑”而“友”,从学生疑难困惑、质疑问难设计教学;为学生之“能”而“猷”,为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设计教学。努力让教学设计紧贴学生生长的地面,紧贴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相似文献   

15.
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学习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先进的教育理念。我国的传统教育,特别强调让学生“自悟”,“自得”,这里的“悟”是竖心旁,与“思”有关。孟子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可见,“思”与“悟”是“得”的前提。孟子又指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从中可以看出,“自得”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为促使学生“自悟”“自得”,必须改变课堂中学生“静听”模式。针对语文教学讲风太盛的通病,要提倡施无言之教。当然,“无言”不是“不言”,而是既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忽视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  相似文献   

16.
取消句子独立性是虚词“之”用法中的一个入难点,学生不容易搞明白。如“两狼之并驱如故”,学生就非常困惑:这个“之”是怎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看来有必要对这一难点,结合语文课本中的实例加以解析。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从回应学生的文本之问、现实之问、未来之问3个维度进行了探索,即以对经典文本的学理性分析,回应学生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文本之问”;以马克思主义原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回应学生关于当代世界变化的“现实之问”;以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奥秘的探寻,回应学生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之问”,在不断启发中引导学生水到渠成地达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8.
张基景 《天津教育》2023,(18):51-53
<正>“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论的教学论思想,认为其是生活现象、教育现象的说明。“以生为本”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基于“教学做合一”思想,构建小学数学“生本课堂”,对教学而言是做,对教师之长进而言是学,对学生之影响而言是教师的“教”。在现代教育观点影响下,  相似文献   

19.
卢晓华 《天津教育》2021,(9):167-168
作业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深化,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笔者认为,重复低效,过多过滥,思辨性不强的作业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本文着重从“巧换形式,辨之有趣;巧设梯度,辨之有法;巧借错源,辨之有度;巧接生活,辨之有味”四个方面去追求“思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践行“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体育新课程的实施,有关“快乐体育”的探索正逐步展开。为使“快乐体育”真正落到实处,在对“快乐体育”中的“快乐之本”、“快乐之源”和“快乐之情”进行理性思考后,我们提出:教育观念的更新是新课程下实施“快乐体育”的核心所在,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是新课程下实施“快乐体育”的动力之源,而激发学生的高尚情操是新课程下实施“快乐体育”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