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宋胡仔在其《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晁无咎条下著录了一段论词之语,称李易安云。魏庆之《诗人玉宵》卷二一《诗余》条,在《晁无咎评》之后,亦引此文,题作《李易安评》,又另作《李易安云》,文字略有出入。清代《词苑丛谈》卷一《体制》转引此文,题作《李易安词评》。  相似文献   

2.
刘放在《中山诗话》中认为,晏殊词与冯延巳词一样具有可歌性,而不是晏殊词继承冯延巳词风格;晁无咎《评本朝乐章》中晏元献一句出现晏几道的词句,当确为评论晏殊而非晏几道,只是其后的词句将晏几道词误记为晏殊词;李清照《词论》中批评晏殊词有“以诗为词”和“不协音律”两项,前一项已确证,而后一项可能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3.
虽然有关王灼、晁公武各自的研究已颇为可观,但二人的交往至今尚不见有人提及,而此事直接关乎《碧鸡漫志》、《郡斋读书志》二书对李清照生平事迹的载录,并连带影响到后人对李清照再嫁一事的评价.考辨可知,南宋高宗绍兴十四至十五年间,同在四川遂宁的王灼、晁公武有过较密切的接触,王灼《颐堂先生文集》卷五所收《次韵晁子与》五首实为与晁公武唱和之作,“子与”乃“子止(公武字)”之讹.晁公武的特殊身份及经历使之有可能知晓李清照早年情况,并对《词论》内容有所耳闻.王灼《碧鸡漫志》所记清照事当得自晁公武口述,其评苏词之言“今少年妄谓东坡移诗律作长短句”,可证《词论》作于清照婚前.  相似文献   

4.
《现代语文》2006,(3):80-80
诗词语序的颠倒是因为: 1.声律的要求初盛唐成熟的“近体诗”和后来的词曲,除押韵和字数限制外,还要讲究平仄的调配和对仗的工稳。为了符合声律的要求,诗人便不得不在词序安排上作些变通。晁无咎《临江仙》词“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二句,本是套用王维《终南别业》诗的成句。王诗正作“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相似文献   

5.
转词是《马氏文通》所论的句读成分之一,是动字的一种连带成分。卷十“论句读”专门论述的四种句子成分依次为:起词、语词、止词、转词。转词在《文通》卷四论动字、卷七论介字中曾多次论及,但都是附带讲到。《史通》到卷十彖四才对转词进行了专门论述本文拟对转词的用法与矛盾之处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点绛唇·蹴罢秋千》是否李清照作品,历来争论不断,难以定论。王学初先生在《李清照集校注》中说:“此首别作苏轼词,见杨金本《草堂诗余》前集卷下又作无名氏词,见《花草粹编》卷一、《续草堂诗余》卷上、《古今词统》卷四、《古今诗余醉》卷十二、《花镜隽声》卷七、《诃汇》卷七、《同情集诃选》卷四。别有误作周邦彦词。按一九五九年出版之北京大学学生编写之《中国学史》第五编第四章,  相似文献   

7.
正晁补之是北宋中期以后比较活跃的一位词人,尽管他并不完全以词著名。因为当时的文人雅士大都染指长短句,作为当时文坛重要人物的晁补之自然也不会例外。在苏门六君子中,并不以词见长的陈师道尚且以为自己的词作不在秦七、黄九之下,更何况生性豪隽、倜傥风流的晁补之。根据唐圭璋《全宋词》所载,晁补之共存词168首,这在宋代词人中是个不小的数量。晁补之的词,其《鸡肋集》并未收载。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收录了晁补之的词,称之为《晁无咎词》,共一卷。明朝毛晋所刊晁补之  相似文献   

8.
张志和的《渔歌子》约写于大历七年(772)秋(8月),时作者四十二岁,即写于张志和与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在湖州交往期间。据清代张宗捕《词林纪事》引《乐府纪闻》所载:“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尝谒颜真卿于湖州,以舴艋敝,请更之,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雪间,作《渔歌子》词。清代胡风舟编辑《金华丛书》,在张志和著《元真子》卷上前,载有颜真卿《浪迹先生元真子张志和碑》,其中记有“大历七年秋八月,讯真卿于湖州。真卿以舴艋舟敝,请命更之。”另唐代沈汾《续仙传》有云“志和守真养气,天下游览,颜公真卿与之有善。颜为明州刺史,与客会饮,乃唱和《渔父词》。其词首唱即志和之词。”  相似文献   

9.
《词律订》是戈载的论律之作,惜已散佚。《词律订》一书是否完成在清代即存有不少争议。秦巘《词系》引录不少《词律订》内容,依据《词系凡例》推断《词律订》业已完成。《词律订》以订定万树《词律》为主要内容,间论及韵,与《词林正韵》可参互考订。《宋七家词选》是戈载撰写《词律订》过程中编订的,两书可互为补充。对戈载校定《词律》之评价应避免偏颇,既要认识到其贡献,也要察觉其不足。  相似文献   

10.
费振刚、胡双宝与宗明华三先生辑校之《全汉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用力甚勤,大便于汉赋之研究。然为“全”者,实非易事,此学人之所共知。故见窄识浅如愚者,亦得一二遗珠以为此《小补》云。不当处,祈方家有以启之。一、补句P150:王褒《甘泉赋》。《文选》卷35《七命》李注引有“耀照形之玉壁”一句。P159:刘向《行过江上七雁赋》。杨慎《丹铅杂录》(丛书集成本)卷10“雁赋”条引有“顺风而飞,以助气力;衔芦而翔,以避结缴”四句(题作《雁赋》)。P278:傅毅《洛都赋》。《韵补》(丛书集成本,下同)卷1:“旄”下…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之苦的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在词中诉说了自己的孤独寂寞,表达了急切盼望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li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相似文献   

12.
《云谣集》是发现于敦煌写卷中的我国今存最早的一部唐代民间词集,它不仅奠定了早期词的基本格局,还为后来词的发展繁荣打下了良好基础;《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词风影响很大,被誉为“近世倚声填词之祖”。对比《云谣集》与《花间集》发现,《花间集》继承了《云谣集》写作对象、写作内容及写作形式,并在题材选用、语言运用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3.
《破阵乐》、《破阵子》、《十拍子》在《教访记》中是三种各自独立的曲名,因曲谱失传,三者在音乐上的关联已难考述,通行的《破阵子》是从《破阵乐》中摘遍而来的说法似难成立,又考之词律,《破阵乐》是不能作《破阵子》的别名的,《十拍子》能否作《破阵子》的别名,目前也难定论。《破阵子》的词体、词情和气格,都“始”于并“正”于《云谣集》中的四阕敦煌词。  相似文献   

14.
《词境新诠》一文是詹安泰先生发表在1947年第1期《文教》杂志上的一篇长文,但詹安泰先生的《词学研究》、《宋词研究》、《宋词散论》、《詹安泰词学论稿》、《詹安泰词学论集》以及《詹安泰文集》都不曾收录,此文应是詹安泰先生词学研究中“论境界”的原稿。该文一是对《词境新诠》的主要内容作了简要评述;二是追溯詹安泰先生本人对此文...  相似文献   

15.
《马氏通》的转词较为复杂,在形式上可以从“所系动字之类为别”、“转词所处先后之位”、“有介、无介之别”等三个方面来考察。《马氏通》所论的转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相信这样的词句你一定耳熟能详。李清照的词多半写闺情幽怨,笔风含蓄、委婉.但是却有一首风格特殊的豪放之作——《渔家傲》。她用《离骚》《远游》的感情来写小令,不但是五代词中所没有的,就是北宋词中也很少见。  相似文献   

17.
陈贤 《现代语文》2006,(10):20-21
南宋词人史达祖历来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千百年来历代词论家对史达祖其人其词的评价很不一致,毁誉参半,意见纷繁,有些观点还是根本对立的。请看:毛晋《梅溪词跋》:“余幼读《双双燕》词,便心醉梅溪,今读其全集,如‘醉玉生香’‘柳发梳月’等语,则‘柳昏花暝’之句,又不足多矣。”《白雨斋词话》又卷五:“独怪史梅溪之沉郁顿挫,温厚缠绵,似其人气节章,可以并传不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词论,词评,考证三个部分全面评价了《惠风词话》在词学理论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酉阳杂俎》一书中因传抄讹误或使用俗语词等而造成理解困难的词语有很多,我们考释了其中的六个:“作梵”乃“作犯”之误,“继”指病名,“灶瘃”乃“龟瘃”之误,“条”指鸟之粪;“丫戾”乃“了戾”之误;“羊脾”与“羊髀”同.  相似文献   

20.
本人有幸参加了2008年湖北高考语文阅卷,我评的是第十四题诗歌鉴赏。2008年高考湖北卷鉴赏的是宋代词人侯蒙所作的《临江仙》一词。本题共两小题:一是指出作者的人生态度并结合词作出简析,二是比较分析本词和《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上阕中共同使用的意象“夕阳红”的象衙意的不同之处,分值各四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