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12年6月初,弗吉尼亚大学校长特瑞萨·沙利文被迫辞职事件引起了美国各界的强烈反应。在公共选择视角下看事件是以州长、校董会、联邦政府为代表的政治利益集团、以教工代表委员会为代表的教工利益集团、以学生及家长为代表的学生家长利益集团、以公立研究型大学校长为代表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及办学方向的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美国公立研究型大学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平衡这四方利益,走尊重教育规律、服务于社会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英国高等教育政策从撒切尔政府开始具有较为明显的公共选择倾向,它们主要体现在注重绩效、减少特权、强调公平。分析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公共选择倾向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高等教育产品的性质看高等教育的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并不具备完全公共产品的属性,本文认为由政府提供的高等教育应该属于准公共产品的范畴,而由市场提供的高等教育则是私人产品.因为其所具有的外部性,要求政府在高等教育的供给上必须负有主要供给者的责任.同时也因为其不是纯粹的公共产品,就使市场供给具备了可能性和合理性.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由于高等教育供给相对不足,所以由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应该是在当前条件下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4.
特许学校运动是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的一项美国教育改革运动,旨在通过市场机制来促进公立教育改革.特许学校已成为美国联邦政府推进公立教育改革的重要政策抓手.新上任的特朗普总统将包括特许学校在内的学校选择设定为其最优先的教育事项.特许学校在本质上仍然属于公立学校.其关键特征是将公共资金支持和私人管理相结合,通过以"责任"换取"自治",特许学校获得改革创新的空间,从而引发整个公立教育系统形成健康的竞争环境,并最终促成教育的公平与优秀.  相似文献   

5.
公共选择中投票者"无知"和"冷漠"现象及其克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共选择中,投票者对投票不关心,或有意保持一种不知情的状态.我们应该克服这些现象.  相似文献   

6.
美国公立中学问题的公共经济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立中学是19世纪后期以来美国实施普通中等教育的主要机构。本文综合运用公共经济学与教育史的研究 方法与思路,对美国公立中学的创立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7.
论教育人力资源配置的二元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不同层次教育的产品性质不同,我国教育人力资源配置存在本质意义上的二元结构。义务教育的公共产品性质与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决定了对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的配置应采取不同的方式。对义务教育人力资源的配置,应当以政府供给和政府调控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对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的配置方式,应当是政府间接供给与市场配置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服务供给仍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以生产-消费为视角对我国高等教育服务供给中的教育消费者选择制度进行了研究,发现,教育消费者对高等教育消费存在着选择空间,但是教育消费者的选择是失灵的,这种失灵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据此,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教育消费者选择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公共选择理论视野下的教育公共品供给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公共品供给的总量不足、形式单一和使用低效以及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阶层之间教育公共服务的不均等是我国当前教育公共品供给的突出问题。在公共选择理论看来,这些问题都是政府垄断公共品供给体制的必然产物,由于政府是由个人组成的集团,因而不可避免地放逐自身对个人利益和集团利益的追求,从而导致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政府失灵"。因此,必须改革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动摇教育公共品供给不均等的基础,构建教育和谐发展的新秩序。这些措施包括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公共教育行政体制和多方参与的教育决策机制以及教育督导的社会化等。  相似文献   

10.
美国学校改革与公共教育的公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述了美国公立中小学改革的两类措施和设想:公立学校私营化、自愿性公共教育,由此揭示出目前美国公共教育所追求的自由、效率和质量的价值取向,并将其置于美国公共教育的发展历程中,从而指出美国公共教育发展的公正性意蕴,并谈及对我国当前办学体制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国教育公共治理改革的主要策略,即教育多元中心治理和教育择校的有限尝试,是在学生学业"失败"上升为一个公共问题的条件下,因教育官僚制自身缺陷而必然采取的策略。它并不想整体突破教育官僚制和实现完全的择校自由,而是在持守教育公共性的前提下对教育官僚制缺陷的自我调整和弥补;它不仅仅体现为治理结构的改进,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卢梭式的追问中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公共性。从这个意义上看,教育公共治理实现了公共性的转型。对教育公共性的内涵我们需要重新理解。  相似文献   

12.
社会职业发展的模式特征决定了公众的教育选择倾向。单一模式将形成一元化的教育选择,多元模式会引导形成多元化的教育选择。中国社会的职业发展模式具有“一主多元”并存的特征,而公众教育选择倾向则主要受主流模式影响,以致形成以升学竞争为主导的特征。未来职业发展模式多元化将成为大趋势,方向和路径选择将成为公众教育关注的重点,教育应顺势进行多元改革。  相似文献   

13.
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中各种有违教育公平原则的行为有其天然不合理性,重组势在必行。这就要求结合教育发展的趋势,从重组的理念重塑、结构再造、人力资源、生源与财政资源入手形成路径依赖,消除原有教育资源配置的弊端,完善教育权利保障与权利促进,确保公共教育资源重组及惠及广大弱势群体,实现教育公平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80年代、90年代以后的三个不同历史时期,英国和日本采取一系列教育政策改造传统的公共教育体制,不断扩展公共教育的空间。现在,在全球化背景下,公共的教育空间不是变得规则、协调了.而是在各自的地理环境中变得不规则了。对英国和日本的教育政策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刻地认识英日两国菊在于公共教育空间背后不同的教育特质和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在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学生收费制度和贫困学生资助制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地表现为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和公共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理论分析表明,应强调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教育财政职能。今后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和完善教育财政法规、建立公平的公立学校资源分配制度、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制度、选择合适的高等教育财政模式以及完善贫困学生资助制度。  相似文献   

16.
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教育受到严峻挑战。为了抗击疫情、缓解冲击、重建疫情后的世界教育、维护人类共同利益,多个国际组织呼吁各国提供教育国际公共产品。通过回溯"公共产品"概念的出现与形成,梳理"国际公共产品"理念的发展,探讨国际公共产品对全球治理的价值,分析国际公共产品的类型,尝试对教育国际公共产品进行分层分类。此外,通过检视中国为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所做的努力,向中国比较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共同奋斗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蔡笑岳  于龙 《教育研究》2007,28(4):56-60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我国东北、西北、西南、华东和华南的主要城市公众的教育观念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公众的教育观念基本符合社会发展状况,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存在着区域性差异;教师、家长教育观念与当前教育观念的理想状态存在显著差异;教师与家长之间、不同教育程度、不同地域的公众在教育观念及各子观念上存在显著差异;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应考虑进行社会心理和教育行政方面的双向调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