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视儿子为一所学校,我要做那里最好的学生。这是我给亲爱的儿子一生的承诺。——题记一这些日子,儿子成了"易中天迷"。他一集不落地看完了《百家讲坛》中的"易中天品三国"部分,一遍又一遍地读《易中天品三国》,外带着重新细读了《三国演义》,甚至还  相似文献   

2.
文化教育篇     
《高中生》2007,(23)
学术超男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通过《百家讲坛》栏目迅速走红,由一位学者变成了大众文化的传播者。后来,《三联生活周刊》刊载了王小峰的《"学术超男"易中天》,由此,这一称呼得到大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3.
中央十台有个很火爆的栏目,叫<百家讲坛>."明星学者"易中天、于丹等等皆诞生于此,一跃成为大众眼中炙手可热的红人.说不清是<百家讲坛>成就了学术明星.还是学术明星捧红了<百家讲坛>,总之,<百家讲坛>给大学教授们提供了展示"文本细读"成果的舞台--刘心武解读<红楼梦>;易中天解读<三国演义>;于丹解读<论语>;阎崇年解读<明亡清兴六十年>……一时间,全国兴起了"红学热…"三国热""国学热"……  相似文献   

4.
张鑫 《教师》2010,(11)
学生依旧,教材的变化无疑是给我们广大数学老师(或者说每一位老师)一个艰巨的任务."脱胎换骨"摆脱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扮演好角色,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应是我们执行新的<标准>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2006年至今,"易中天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极大关注。易中天走上央视《百家讲坛》,讲述"汉代风云人物"、品评"三国",以现代的视角、通俗的语言受到观众热捧。众多学者认为:易中天实际上扮演了历史学启蒙者的角色,通过独特的说史方式和个性解读,唤起人们对历史学的兴趣,这对于普及历史知识是有很大贡献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易中天现象"带给人的思考是全方位的,远远超出了历史学本身。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语文教学改革日益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当我们殚精竭虑挖掘内部潜力的时候,需要一种外部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我这个人,什么事都赶不上头班车,消息不灵,行动不敏,拖拖拉拉,常常连末班车也乘不上,于是只好放弃人们常说的那个"重在参与",只在一旁看热闹.就说2007年红得发紫的两位大名人易中天、于丹吧,我就既没有打开电视机听他们的一节课,也没有到书店去排长队买他们的一本书,真是失敬得很.   ……  相似文献   

7.
周彬 《湖北教育》2007,(11):41-41
一次非常真实的听课体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课的是一位可以与我直面谈话的朋友,听课的学生中有一名和我非常亲近的孩子,基于这种人际关系,使得我们可以更为真实地对这堂课进行对话与反思。课后,我问那位孩子:"你觉得这堂课上得怎么样。"他说:"就那么回事  相似文献   

8.
"六一"就要到了,在这个孩子们的节日里,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会不由得想念起两位给了他们许多教益的"孙老汉",他们就是故事爷爷孙敬修和百岁将军孙毅。在此,我们编发一篇短文,让大家共享两位"孙老汉"之间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9.
《教育文汇》2014,(1):15-15
正2013年12月22日,易中天教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礼堂为该校学生作了一场题为"历史的底牌"的演讲。易中天从"中华梦"、"中华根"、"中华魂"三个角度剖析了从"女娲"到"邓小平"中国通史的"底牌"。易中天在演讲过程中穿插了为学生们答疑互动的环节,现场气氛火爆。当日上午,易中天应皖新传媒的邀请,在合肥新华书店三孝口店举办媒体见面会暨"易中天读友会"成立仪式,并与读者们一起回顾了《易中天中华史》前六卷的写作历程。  相似文献   

10.
易中天教授在《品三国》之"三顾茅庐"中认为:"凡三往,乃见"为"一共去了三次,就见面了";并认为"三顾"是"多次"、"再三"、"频繁"的意思。笔者以为不可。应是:"总共去了(光顾)三次(隆中),第三次(哦)这才(在草庐)会见了"。三顾草庐与孔明出山更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1.
高校公寓历来是公认的育人的重要阵地.国家教育部、各高校都在探索有效的管理办法.借鉴兄弟院校管理办法.总结我校多年来公寓管理的经验, "三位一体"的高校公寓管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新型公寓管理模式."三位"是指的三类人:老师、学生和宿管员.  相似文献   

12.
杂说易中天     
一 "学术萝卜"易中天 佚名 几年前的易中天,博不精,专不透,高不成,低不就;今天的易中天,让人们喜欢听,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崇拜者对他趋之若骛,批评者对他毫不留情.对话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一同体验他的麻辣生活.  相似文献   

13.
对于杨绛,我了解不多,只知道她是钱钟书的妻子,只读过她的《洗澡》。最近,看了她写的《我们仨》,对她连同她与钱钟书的女儿"他们仨"多了些了解。 贤妻杨绛 易中天曾在《中国的  相似文献   

14.
《教育》2007,(27)
《百家讲坛》采取讲课的形式,主讲人站在台上讲,观众坐在底下听,按理说这是一个极易枯燥的节目,但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却让万千观众如痴如醉,为什么呢?易教授"讲"得实在高明啊!如果我们能像易中天教授一样地"讲",还怕学生不认真听吗?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是易中天成就了"百家讲坛",也有人说是"百家讲坛"成就了易中天。无论是谁成就了谁,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易中天以"百家讲坛"为平台,以"品三国"为抓手,一举成为"文化名人",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他的博学、机智、幽默、风趣、儒雅,一举颠覆了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的凝重、遥远的印象,变得轻松、亲切而灵动。而"百家讲坛"自易中天始,也成为中央电视台最受群众欢迎、最有品位的重要栏目之一。无论在什么场合,只要有人提及"百家讲坛"就会引起一致共鸣。继易中天后,纪连海、刘心武、王立群、阎崇年等一大批"文化名嘴"相继登台,潇洒自然、思想深邃的于丹更是把"百家讲坛"推向了极致",百家讲坛"现象悄然形成。这些不仅让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6.
曹成玉 《大学时代》2003,(10):38-39
"研热"现象的形成原因 长期以来,考研问题和就业问题可以说一直是倍受高校学生关注的热门话题,也可以说这是每一位大学毕业生最后必将面临的一个选择.从总体看来,虽然每年我国绝大部分高校毕业生选择了就业,但是考研的队伍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壮大.因此,考研似乎成了一股潮流,一种趋势.那么,考研确实有用吗?我们为什么要考研呢?  相似文献   

17.
"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给高校体育的教学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高校和体育教师必须进一步端正指导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本文对"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8.
引领社会,一直是大学的理想,也是社会对大学的期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关于"社会发展已领先高校"的视频引人深思.他指出,我们的高校落后于社会发展,全世界高校都有如此迹象,社会在许多方面走在了大学前面.如很多新的颠覆性技术,不是产生在校园,而是在校园外产生.一些现代企业所拥有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远远高于高校,他们所拥有的设备、装备、理念,都比高校培养学生用的教材、模式要先进.北京大学原校长林建华近期在厦大的讲座也持同样观点.两位校长的演讲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9.
王建武 《教育探索》2011,(1):150-151
大学生"城市就业"并非"城市依赖".大学生城市就业与基层就业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大学生"城市就业"源于城市发展优位,源于高校专业设置的城市指向,源于传统的成才和择业观等.实现大学生基层就业,一是要缩短城乡差距;二是政府要建立长效机制,鼓励学生基层就业;三是高校要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四是要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20.
"麻辣学者"易中天的人气真旺!近日,他做客天一讲堂,为宁波读者开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众多"易粉"为了一睹易中天的风采,早就排起了队,连演讲厅的过道也不放过。易中天的演讲也很对得起诸位观众,一开口就妙语连珠,特别是谈到老子的"无为"思想时,还举例说,"最差的就是最好的,所以讨老婆也是一样,就要娶最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