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生态教育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恶化,生态危机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生态教育也应运而生。高校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地方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的好坏。高校应以公共基础课程为基础,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教育,同时应关注师资、课程建设,生态教育的内涵及有效辐射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极为流行的“原生态”一词反映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某种价值追求。反映了变革时代人们渴望返璞归真的那种家园情结。原生态价值取向对当前的教育研究具有独特的启发意义:教育研究在其研究目的上更加具有家园感和本体感;教育研究在其研究内容的选择上更加关注处于原生状态以及与之关系密切的非原生状态下任何时空中教育形态;教育研究在其研究方法上更加强调研究者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参与教育研究,更加强调现场感。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校生态教育的困境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教育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当前高校生态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并取得突出成效的并不多,要走出困境,实现超越,就应该打破“随意性“,加强生态教育的教学规范;打破“闭关“局面,加强相关课程的生态渗透力;突破资源“瓶颈“,加强生态教学的保障;营造生态氛围,提升校园文化的生态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In this paper, I defend the viability and relevance of Heidegger's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and consider its emancipatory potential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First, I situate Heidegger's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within the broader emancipatory project of his early work—the fundamental ontology of Being and Time—and emphasise the role of language and (self-)appropriation in human subjectivity. Second, in light of the importance Heidegger placed on education for resisting the reifying and alienating effects of technology, I conclude with some critical reflections on recent attempts to develop a positive Heideggerian programme of education. In particular, I reveal some crucial limitations of the pragmatist or ‘bodily coping’ approach—defended by Hubert Dreyfus and Mark Wrathall and argue that an ‘appropriative’ alternative yields a more compelling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which emphasises the cultivation of moral articulacy.  相似文献   

5.
绿色杭州的创建是通往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必经环节,西方绿色城市创建的实践活动证实了生态道德教育在绿色城市创建过程中的的至关重要性.杭州市民的生态意识相对绿色杭州创建的需求来说还存有不少距离,为此,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就显得犹为重要.设置好与现实相符合的生态道德教育内容、协调好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之间的联系和配合、注重亲身实践活动的践履、加强教师有关生态方面的师资培训等都有利于绿色杭州创建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本专栏特约主持人夏康达(天津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宋炳辉教授是我的忘年交,《开放的经典教育与新世纪文学生态》是我约他写的命题作文。上期专栏施战军教授的文章提出了“新世纪文学生态与文学教育”这个极具挑战色彩又富于现实意义的论题后,  相似文献   

7.
文化生态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现今我国德育存在着低效性,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对文化生态的认同不够造成的,因此有必要加强文化生态与德育的关系,构建德育生态化之路。其基本路向应包括构建德育生态场、建立生态型师生关系、开展以生命德育、生活德育、生态德育为内容的“三生”德育活动、遵循理解型德育原则等,回归生活世界检验,形成德育生态化的系统。  相似文献   

8.
每项技术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形成、发展与应用离不开特定的技术生态,信息技术尤为如此。运用人工智能、5G通信、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已成为全球共识,而技术间加速融合、协同创新所形成的智能技术生态是驱动未来教育发展的关键。智能技术生态以教育信息的全面感知为基础,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动力,通过跨时空、跨模态、跨组织的教育教学要素重组以及各教育主体间可信、智能的合作,推动未来教育创新与变革。智能技术生态可为跨时空的教育资源配置、多主体的教育协同治理、社会化的教育服务供给以及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评价提供支撑,从教育环境、教育资源、教学活动、教育组织和教育管理等多个方面系统性、结构化地重塑未来教育样态。在此过程中,需通过技术间的赋能解决单一技术瓶颈问题,并通过优化教育治理体系规避科技伦理风险,有序推进智能技术生态的演进与未来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9.
This paper argues for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ossibilities of applying a ‘critical theory’ of education to British primary schools. It traces the series of misconceptions and misinterpretations of progressive education which, coupled with the neglect of its own emancipatory potential, has allowed it to be discredited by right‐wing and left‐wing politics. Re‐establishing a fairer reading of its central tenets and coupling this with the developing concept of a ‘socially critical primary school’ provides for an emancipatory primary education which embraces critical theory.  相似文献   

10.
道德教育生态是一个由各种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层次、开放、有序的德育生态系统,它强调道德教育各要素有机关联所形成的整体结构。道德教育生态的和谐是道德教育与人、社会和自然发展要求相一致的和谐,是道德教育自身内部多元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和谐。道德教育生态的核心价值,就是基于生态理念和方法,体现道德教育与社会、自然和谐统一的价值诉求,即尊重主体、回归生活、融入社会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德育生态是近年来德育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学术界对于德育生态的研究还不多,成果还不够丰富。本文对国内德育生态理论进行了综合的梳理,从基本内涵、内容结构、理论依据三个方面加以归纳并作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2.
外施性的德育面临的问题是它难以进入到儿童心灵深处,因而低质低效。儿童在良好的教学生态中会自动形成德性。认识素朴的德的存在、特性和生成机制,是认识良好教学生态在德育中的地位的关键;认识教学-学习在整个儿童生活中的核心地位, 是认识良好教学生态在德育中的真正基础地位的前提。教学生本化是形成良好教学生态和建立德育真正基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是美育的第一部宣言书,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教育思想,它契合了当代生态美学的生存理想。学界对其中的审美、形象等思想已经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但对席勒的生态教育思想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拟从这一独特角度进行透视。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生态构建,能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文章概述高职教育教学生态,分析“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教育教学生态构建的必要性和构建现状,并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教育教学生态构建措施。要创造高职教育教学生态环境;建构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学主体;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改善考核方式,完善评价体系;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5.
由于科学主义的兴起、道德教育受理性主义的引导以及学校教育的功利性倾向等原因,当前的学校生态德育陷入了知性化的困境,导致教育者对生态道德内涵的理解偏重于理性认识、生态德育内容过于学科化、生态德育方法注重形式化等弊端,教育者应该在生态德育内涵的认识上、生态德育的内容和方法上追求超越。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受到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的文化生态状况的影响和制约。新时期,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生态呈多样性、动态性和平衡性发展,在多元价值取向的大众文化挑战下也面临失衡困境。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构建和谐的文化生态,才能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儿童成长危机的无时间性、无空间性及无自我性.分析了儿童成长危机的原因是由社会生态失谐、文化生态失衡、儿童成长原生态的失落等造成的,提出尊重儿童天性、优化生态、遵循规律等解除儿童成长危机的良策。  相似文献   

18.
西南民族共生教育是在西南民族教育中处理、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践。自然与人文的互融和谐是共生教育的生态伦理。走向多元共生的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应有之路。  相似文献   

19.
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的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群体,随着就业等竞争压力的增大,所面临的心理负荷也越来越重。如何做好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从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提出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0.
具备生态道德,是青年大学生应有的基本素质。要从个体品德发展的心理规律角度,帮助和培养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念、鲜明的生态道德情感、坚强的生态道德意志和崇高的生态道德行为,促进大学生生态道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