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别常常会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因此判别后发展地区工业化发展阶段具有较强的政策意义.以湖南省为例,从工业内部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人均收入水平、三次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的比重等方面综合考察,目前,湖南省工业化发展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并落后于全国工业化发展的平均进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税收增长、产业结构和宏观税负变化趋势及相关性描述,采用19942015年宏观统计数据,运用VAR模型实证检验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对宏观税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率与宏观税负呈负相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与宏观税负呈正相关。因此,坚持推进三大产业之间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各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进一步稳定宏观税负。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城市化的现状及其原因到2001年底,我国第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已经达到85%,就业于第二、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50%;然而,我国城市化水平却仅仅为37.66%。另外,我国人均 GDP 已经达到1000多美元,国际上超过该水平的国家在这一经济水平时城市化水平却超过50%。由此可见,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远远滞后于工业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即使这样,由于我国很多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还远不能称得上实现了城市化的要求,因此,目前的城市化水平也是较低层面的城市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城市化水平就更加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 │国内生产值(GDP)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 │ (万元) │ (%) │ (%) │ (%) │├───┼────────┼────────┼────────┼────────┤│1988年│7024.63 │13.2 │58.2 │28.6 │├───┼────────┼────────┼────────┼────────┤│1992年│14214.88 │1 1.9 │55.5 │32.6 │├───┼────────┼────────┼────…  相似文献   

5.
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分析了陕西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发现,陕西省改革开放27年来,随着人均GDP的增长,第一产业比重呈现为对数递减趋势;第二产业比重呈现为一种不规范的演变;第三产业比重呈现为对数增长趋势.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三次产业结构与人均GDP的数值关系,提出了以第二产业为核心.促进陕西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与升级;发展关中核心区域,辐射带动陕南与陕北边缘区域的省域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对外商直接投资( FDI)与湖北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对FDI对于湖北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FDI与各产业产值占GDP比例间存在单项因果关系,FDI每增加1亿美元,第一、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反而下降,只有第二产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上升;说明FDI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湖北产业结构的调整,但也加大了三种产业之间的结构偏差。  相似文献   

7.
我国教育投资的“怪圈”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怪圈之一:投入不足与严重浪费并存 进入90年代以来,虽然我国教育投资总量大幅度增加,但教育投入水平依然较低,经费短缺的矛盾仍很突出。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国家统计局的报告分析,1991—1995年间我国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为3.2%。而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资料,1985年世界各国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平均为5.7%,其中发达国家为6.1%,发展中国家为4%,均高于我国目前的水平。二是生均教育投入水平低。以生均教育经费与GDP的比重计算的、生均教育经费指数,近几年也徘徊不前。1991—1995年我国的平均生均经费指数为0.181,低于1990年的0.202:1995年人均GDP比1994年增长27%,而生均教育经费比上年只增长21%。尽管90年代以来教育投入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工业化进程中,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有一定的规律性。中国就业的产业结构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1978年以前偏离了一般规律,1978年以后偏差得以迅速纠正,并沿着与一般规律相一致的方向发展,这种不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各个产业及其就业结构会呈现这样的趋势: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继续提高,就业人数不断减少;第二产业在GDP中会继续保持优势地位,但就业比重不会有太大变化;第三产业将有很大发展,就业比重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9.
南阳市为中国21世纪议程地方试点示范城市。利用灰色关联原理对1990-1998年南阳示范区城镇化的分析表明,其主要影响因素为;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非农业部门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批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据此通过成因预测和劳动平衡预测法、二重回归预测法的校验,得出南阳2010年城镇化水平为37-41%,今后南阳城镇化的主 要对策是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城镇化进程;大力建设可持续镇,重点发展首位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完善城镇网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三峡库区产业发展空间分布特征的差异,进而从经济地理角度剖析库区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找到科学决策的支撑点,基于库区现状,采用地统计分析工具ARCGIS9.3,对库区26个区县1997-2009年产业发展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三峡库区大部分区县农业总产值所占GDP比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原来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得到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依然不高。在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如何促使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新疆经济能否大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将在新疆产业结构现状以及结构调整滞后原因的分析基础上,提出调整与优化的具体对策。 一、新疆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1.产业结构演进速度慢,产业结构仍趋低度化 1978年新疆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5.8:47.0:17.2,1999年为23.0:39.4:37.6,而同期全国为17.4:49.7:32.9。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新疆1978-2013年的时间数据,分析新疆的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通过计算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新疆三次产业的总产值和所占的比例发现:三次产业的产值都处于上升的趋势,第二、三产业的总产值非常接近且2000年以后二者产值的增加速度突然加快,与第一产业的产值的差距越来越大.三次产业的产业比重波动较大,2004-2013年的产业结构为:二、三、一.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一直保持上升的态势,但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快,就业人员较多的转向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极其不平衡,第一产业存在劳动力转移的压力,第三产业的就业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吸纳就业能力较强,对劳动力就业起到积极作用.依据分析的结果,新疆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结构,使得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工业是经济健康发展,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的根本力量.持续改进我国的工业结构是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本文从人均GDP水平、产业结构、工业化率、三次产业就业构成,这四个方面对赤峰市工业化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从人均GDP和三次产业结构来看,赤峰市已处于工业化比较成熟的时期,在工业化率方面,该市已处于中期,在就业结构方面,该市还没有达到工业化初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1978-2009年江西省GDP及各次产业的结构比例数据为样本,运用协整分析理论和误差修正(EC)模型研究江西省三次产业及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发现:第一,江西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同互动关系;第二,产业结构变动对GDP的短期影响显著大于其对GDP的长期影响;第三,最能有效地拉动江西省经济增长的是其第二产业,其次为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12月16日,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公布。此次经济普查公报显示,我国经济在过去的五年里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于始终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的职业教育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三次产业比例为9.4∶43.7∶46.9。第一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首次降至10%以下,第二、第三产业规模总量稳步扩大,尤其是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6.
人口结构、GDP是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规模的两个重要因素.人口结构中的第二产业人口产业结构比重和第三产业人口产业结构比重对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有着显著影响.通过构建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规模预测模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在2008年前后达到最大值,此后逐年下降,这将导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有较大幅度增长,预计年增长率在2.5%左右,到2020年前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我国将初步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相似文献   

17.
第三产业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是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下产物.目前第三产业在世界各国迅速崛起,已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其从业人数以及所创GDP占本国GDP的比重持续上升.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促进经济的发展、扩大内需、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有着重要意义.而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总体规模扩大,但发展仍然滞后;内部结构得到了优化,但仍不合理,质量有待于提高.所以我国要采取有效措施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8.
1993年我国就提出了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要达到4%的目标,至今仍然没有达标。文章以1993-2009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和财政收入的比例、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等指标为样本,考察了辽宁省教育投入努力度的状况,比较分析了辽宁省与北京、广东、江苏等发达省(市)份及全国平均教育投入水平的差异,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建民  袁琳 《职业技术》2006,(24):95-95
第三产业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是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下产物。目前第三产业在世界各国迅速崛起,已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其从业人数以及所创GDP占本国GDP的比重持续上升。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促进经济的发展、扩大内需、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有着重要意义。而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总体规模扩大,但发展仍然滞后;内部结构得到了优化,但仍不合理,质量有待于提高。所以我国要采取有效措施发展第三产业。一、我国第三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各类市场发育不健全。第三产业是为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服务的,我国不仅在新型…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经济和工业化过程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巨大。基于理论机理分析模型和实证门限回归模型来研究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以来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结论是:第二产业在工业化前期和中期是我国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拉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引擎;但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第二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方面出现下降。工业化后期,第三产业劳动力占比不断扩大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但第三产业中的劳动力占比扩大对经济增长具有不利影响。中国在工业化时期,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份额增加为特征的产业结构变迁促进了经济增长;进入工业化后期,以第三产业份额扩大为特征的产业结构变迁虽然出现一些Baumol病问题,但整体上促进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