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经听过一节课,在临近下课时老师说:“快到下课时间了,你对本节课还有什么要说的吗?”突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不想下课。”顿时全场肃静下来,老师追问:“为什么呢?”“这节课有意思。”学生愉快并留恋地说。从“有意思”三个字中我们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学生对这样的高质量好课的期盼。那么,怎样增加数学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树立全新的数学观有不同的数学观,就会有不同的数学教学观,在教学中就会采取不同的数学教学方法。许多人认为:所谓数学就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数学观念的…  相似文献   

2.
在我的心中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学数学?不管普高或是职高,为什么数学一直是学校教学中的一门主要学科?难道学习数学仅仅是为了学会简单的加、减、乘、除,解决几道所谓的"生活实际题"?它与我们的生活实际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的学生是否有必要学习理论性、逻辑性这么强的数学呢?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反映:某某学生基础很差,不会用数学语言来回答问题,即使答起来也缺乏逻辑性;某某学生分析和解题能力很差;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于数学教学中忽视了阅读训练这一环。有的数学老师认为,阅读教学只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学教学中不必进行阅读训练。这一认识上的错误影响了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数学学科的教学效果。那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必要的阅读训练,对学生学习数学能起什么作用呢?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去进行必要的阅读训练呢?对以上问题本人进行了一些探讨,下面谈  相似文献   

4.
要教好小学自然常识课,首要的问题是培养儿童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兴趣是“内在的动力”,它能抑制疲倦,克服各种困难。教学中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熟悉的自然现象,从中提出新问题,以启发儿童学习自然课的兴趣。例如上第一课“我们周围的自然界”,教师提出:我们抬头仰望天空,能看到些什么呢?天上有火红的太阳,明亮的月亮,闪烁的群星,还有变幻无穷的风云;再看看大地又有些什么呢?地上有高大的山岳,奔腾的江河,浩荡地海洋;广阔的原野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和我们人类;沉睡的大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铁、石油等等矿物,这就构成了自然界。然后提出;在自然界里太阳为什么火红?月亮为什么明亮?星星为什么会闪烁?风云为什么变幻,为什么会刮风下雨?自然界与我们有什么密切关系?这时学生就会浸入沉思而想怎样解答这些问题。教师在此时就可顺势指出:学习自然课就能懂得上面所提问题的道理。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日复一日地布置着单调、机械、重复的练习。即使是应用题,也只是练习本上的"纯"解决问题,严重脱离应用。老师布置什么作业,学生能准确无误地估计、推算(而不是猜)出来。这样的作业,学生能有几分兴趣呢?还有几分效果可言呢!  相似文献   

6.
学习动机是一种内部动力,它能把学生的全部精神力量发动起来,进行有效的学习。当前中师生的学习动机怎样呢?我们配合教育学“教师”这一章的教学,在三年一期106位学生中进行了一次题为“你为什么要报考中等师范学校?现在的认识有什么变化?”的问卷调查,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如何从生活经验中引入数学知识《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教师直入主题,然后启发学生:“同学们,你们认识角吗?”学生纷纷举手,列举出生活中许许多多的角:牛角、羊角、鹿角、三角形的“角”……接着教师提问:“谁来说一说生活中的这些角是怎样的?”学生各抒己见,好不热闹。然后,教师郑重地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数学中的角,它怪怪的,与我们生活中的角不同。谁能说说数学中的角是怎样的呢?”学生七嘴八舌议论一番。接着,教师用投影仪出示,质疑:“你们看一看这个长方形,它有几个角呢?”学生一脸茫然:“没有角。…  相似文献   

8.
王钊 《湖北教育》2007,(12):38-40
长期以来的数学课堂,我们似乎对让学生"学什么"比"怎样学"更为关注与重视。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一张张被动接受的脸,缺少主动探索的渴望与激情。这是为什么呢?从数学文化的角度我渐渐悟出,这是因为我们的课堂上并没有充分发挥数学的文化价值,没有让孩子们真正认识到数学的魅力所在。近些年来,对  相似文献   

9.
一、初读课文理清脉络整体感知《高粱情》是一篇寓情于物,借物抒情的散文。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教学起始,我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你见过高粱吗?知道它长得怎样?从课题上看,文章会写些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高粱呢?接着教师根据题目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作者是怀着怎样一种特殊的感情来写高粱的呢?课文描述了高粱的什么?它有哪些鲜明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读全文,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10.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打电话的各个方案并从中优化最佳方案;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和模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导入。师:大家都打过电话吧?会打吗?在"打电话"中隐藏着怎样的数学问题呢?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数学课堂。(板书课题:"打电话"中的数学问题)2.提出问题。师:在"打电话"中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预设一:如学生提不到点子上,师:老师想到在打电话的过程中,有没有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浸染内地数学教育多年的我,从骨子里认同这样一句话——数学是"讲理"的.教学中,我们最常问的话是:"这是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列式呢?""为什么这样算呢?"……"为什么?" 甚至于,"数学学得好的孩子,在弄明白是怎样的同时,自己会去想一想'为什么这样'"!  相似文献   

12.
一、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给学生什么 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学生能从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得到什么?这些看似有明确答案的总是曾是困扰我很久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正>在语文课堂上我们总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谁来评价这位同学的读文情况。随着老师的提问,学生纷纷开始评价:有的同学评价说我觉得他读得没有感情,我能有感情地读一读;有的同学评价说××同学声音太小,如果声音再大一些会更好;还有的同学会说我觉得他读某个词应该重读……那么为什么要有感情地读课文呢?我们要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课文呢?我们为什么只能带着这样的感情读课文,而不能带着那样的感情读课文呢?为什么读课文要大声,难道读整篇课文都大声,而没  相似文献   

14.
一、第一次尝试教学1.实录:(1)出示例1蘑菇图,要求学生看图说说图意。学生看图说图意:一共有14只蘑菇,地上有9只,篮子里有5只。(2)根据教师提问列式师:一共有14只蘑菇,已经采了5只,求地上有几只?你能列式吗?生:14-5=9师:如果要你求已经采了几只呢?生:14-9=5(3)脱离图示,引导推算师:刚才我们从图中知道得数,如果没有图,我们应怎样想呢?先小组讨论、交流。  相似文献   

15.
反思是指对自己思维和学习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数学作为一门思维训练的重要课程,对培养学生反思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于重视教学内容而忽视教学行为,致使学生做了大量的数学题,也学会了一定的解题方法。至于学会了什么、如何学、学得怎样自己却知之甚少。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数学的主动学习者和行为者而不仅仅是数学事实和数学步骤的了解者,那么我们就必须去做有助于学生反思能力提高的教学工作,使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其他能力一样在教学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感悟,在感悟中学数学,提高学习效率。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呢?反思学习从哪些地方入手呢?  相似文献   

16.
<正>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总发现一些学生不爱动脑筋思考,不爱举手回答问题。为什么有这么多同学对数学课"不感冒"呢?我和这些同学谈心后才了解到,他们也想学好数学,可有时候感觉数学课没意思,提不起兴趣。怎样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于是我选择了数学日记的形式,让数学融入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和创新的快感,从而能真正地爱上  相似文献   

17.
自新教材实施以来,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较多学生对学习难以形成愉快的体验.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怎样能让学生们喜欢数学、不怕数学、亲近数学,进而愿意研究数学呢?  相似文献   

18.
林伟伟 《教学考试》2023,(54):36-39
<正>2023年山东高考地理试卷第14,15题中的第14题比较有争议,网络中出现的答案有A选项,也有D选项,笔者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检测,选择A选项的比例不少,学生和网络中的答案为什么会选择A选项呢?A选项到底为什么不对呢?能不能用作图的形式让学生深度掌握有关太阳视运动的规律呢?研究这组试题对我们的一线教学有什么教学启示呢?以下是笔者的一点思考和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9.
要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教学活动目标,广大一线教师就务必改变教学的方式、方法,学生务必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方法,就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大家商榷。一、如何提出进一步探究数学教学深入的问题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探究性地学习,就要提出学生需要探究、有问题可探究、能够激起学生思维火花的问题,即那些导致数学知识(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方法甚至思想方法)产生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算是探究性的问题呢?为了激发元认知活动而提出的、不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其目的在于激发元认知调节,监控认知活动这样的问题就是促进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在教学中常见的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有:“我们现在应该研究什么?”,“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研究?”,“有那些研究方法?”,“你知道与这个问题有关的已有结论或方法吗”“它有什么规律?”“有什么发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你能解释吗?”“你能证明吗?”,“还有其它方法吗?”等。二、让学生带着探究性的问题进行思考(一)探究过程体现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礼记》曰:“善问者如攻坚术,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这就要求教师先从非常容易的问题入手,然后解决困难的、...  相似文献   

20.
当前有两个情况值得我们注意:一是近几年初一和高一新生的入学成绩,语文与数学相比,语文成绩总是比较低,文化水平呈下降趋势;二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数学生对数学课较感兴趣,而对语文课则兴趣不足。这些情况的出现是什么原因呢?语文、数学都是中学阶段的主要学科,都是基础工具学科,教学的课时数也差不多,然而教学效果却有明显的差别,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