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皮日休、陆龟蒙的杂体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作家皮日体、陆龟蒙二人在苏州相识之后,开始了一年多的诗歌唱和活动。据陆龟蒙编纂的皮陆二人唱和诗集《松陵集》看来,其中杂体诗一卷,凡86首。这是文学史上一次规模较大的杂体诗创作活动,其种类繁多, 而且有明确的理论探索,富有文体创新意识,颇为引人注目。研究皮陆杂体诗,对皮陆唱和文体特征的把握,有关键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江淹是南朝著名文学家,《杂体诗三十首》是其著名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但世人在看到这些作品的文学价值之余往往忽略了其所具备的文论价值。细究其序言,可以发现江淹在摹仿古人诗作的同时又鲜明地表达了他的文学批评观念——通方广恕、好远兼爱。  相似文献   

3.
齐梁药名诗的出现标志着药名诗在诗歌史上的确立,它体现了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推动了诗歌的成熟;反映了齐梁诗人的活动状况,展示了士人的学识素养;传播了学科知识,拓展了诗歌的功用。它用自身的形态和价值丰富了诗歌的百花园,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论江淹《杂体诗三十首》及其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淹是南朝的重要作家,他的《杂体诗三十首》及其序受后人评价极高,本文将从其成文时间、写作目的、语言艺术及其反映的文学思想观念等方面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5.
浅析江淹《杂体诗三十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淹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著名文学家,其诗歌创作重视模拟前人但又有很大发展,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诗风。其《杂体诗三十首》选取了自汉至刘宋三十家诗人的诗体作为模拟对象,通过这种模拟创作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文学观点。这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文学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6.
探讨江淹《杂体诗三十首》和钟嵘《诗品》两者之间的关系。前者启发并影响后者,不仅可能,而且从具体内容而言,后者无疑是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从问世之日起就被视为摹拟之作,但它决不同于一般拟作。江淹所拟的三十家诗作均在五言古诗发展史上具有特别意义,他的诗序也申明意在“品藻渊流”。本文简述了《杂体诗三十首》的研究史,指出江淹拟作总结汉至刘宋时期五言古诗发展的历史,论述了江淹“通方广恕好远兼爱”的诗歌史观。  相似文献   

8.
江淹的文学批评观及对《诗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朝作家江淹以善于拟古而称,其《杂体诗三十首》包含着独特的学批评见解。诗前小序体现了他“通方广恕、好远兼爱”的学批评要旨。三十首拟古诗以其特有的诗人序列显示了五言诗从汉代至晋宋的演变过程。江淹的学批评观对后世的学批评作特别是《诗品》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西川前期创作在保持庄重的精神向度的同时,捍卫了“元诗”的艺术自律性.90年代至今,西川选出了“常体诗”,创造出一种自觉变构的“杂体”形式.杂体不再遵循预设的诗型,而是笔随心走,随物赋形,看似无体,实则体匿性存,更有难度地表达诗人宽大的本体意识,即形式是达到了目的的内容,内容是完成了的形式.他使诗的文体松动,包容力更广阔;使理性的整体话语和反理性同时“短路”,在个人化的“偏见”和奇想中依然保持了知识人格深刻的“思”的品质和写作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10.
芦莹 《考试周刊》2011,(82):36-37
在杂体诗盛行的宋代,涉笔杂体的诗人为数不少,但他们多有所偏爱,如王荆公醉心集句,陈亚倾心药名,像孔平仲对各体一一试行精巧新变创作的实不多见。本文撷取孔平仲三卷《诗戏》中能够代表其杂体诗创作特色的数首品读,解读其求趣、求难的创作原则,并借此进一步了解宋人以作诗为智力遣玩、人文娱乐的风气。  相似文献   

11.
林莎 《考试周刊》2009,(32):21-22
对于江淹的《杂体诗三十首》,历代的评价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褒之者推崇备至,誉为一绝;贬之者则极力诋毁,不屑一顾。本文作者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对于《杂体诗三十首》的评价作了简单的梳理和解读。  相似文献   

12.
趣谈杂体诗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诗歌创作源远流长,辞赋、唐诗、宋词、元曲犹如一座座丰碑,耸立在中国浩瀚的文化长廊里。历代诗人如璀璨的明星,创作了数以万计的优秀诗篇,至今为人们喜闻乐见。诗歌在体裁上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现代诗。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学约自汉魏之际步入自觉的时代,无论在理论还是创作上,都出现了一系列的新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江淹《杂体诗》三十首,将理论与创作结合为有机的整体,其所反映的文学观念,所运用的批评方法,上承魏、晋,下开齐、梁。从对五言诗发展的总结、文学风格品评的演进、作为学习方式的模拟三个方面,探讨其在中国文学自觉演进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选》特立“杂拟类”有三方面的原因:时代风气、《文选》的编辑宗旨和拟作本身的突出成就。江淹《杂体诗三十首》不仅在“杂拟”类中有特殊地位,而且与《文选》诗的分类也有很大关系。《隋志》将《江淹拟古》归入“总集类”乃因其兼具“总集”之形态与功能。  相似文献   

15.
嵇康有十首六言诗收录在《嵇康集》,这一组六言诗的首句常被误认为是子目,实则是受旧校所蔽。由于原创版本已散佚,“事实论据”已无从稽考,但还是能结合多视角的“可能性”来成立“道理论据”,考证这一组六言诗的首句为正文而非子目:一是研究诗题的发展轨迹,再结合嵇康的创作习惯推测其六言诗的创作原貌。二是对六言诗的这一诗体探源溯流,以《楚辞》中的诗句和这一组六言诗的首句相互对照,透过分析句型结构和阅读节奏来考察这一组六言诗的首句是否有“楚歌体”的痕迹,探究其为正文之可能性。三是以“杂体诗”的视角观照嵇康六言诗何以呈现出杂言杂句的面貌。  相似文献   

16.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是汉魏六朝拟诗的杰出代表,江淹在模拟的同时从“意象”、“句法”、“诗歌体式”、“声律”等角度对原有诗作进行多方面的因革和创新,从而实现了诗体由“复”而“变”。这些创新性因素同时体现了南朝文学观念和诗学思潮的变迁,成为文人引领文风变革的有效手段,也预示了文学变革时期的到来。  相似文献   

17.
江淹是南朝著名文学家,其诗歌<杂体诗三十首>是其著名的拟古之作.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从另一个侧面表达了江淹的文学批评观念,对后来的文学理论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魏晋以来,拟古成风。江淹的拟古诗数量颇多,质量亦高,《效阮公诗》15首和《杂体诗》30首是其代表。前者拟阮籍《咏怀诗》,不仅在形式上逼真原作,更隐微曲折地讽谏刘景素,深得阮氏原作旨趣遥深之意。后者摹拟汉至刘宋名家名作,以拟作来显示前代诗家各自艺术特点;《序》更反映出江淹文学批评的态度和眼光,这对研究这些时期的文学思潮、审美时尚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于璟 《焦作大学学报》2002,16(4):21-22,27
艳体曲笔,是以浓艳之辞写儿女之情,在很多场合下又借儿女之情寄托身世之感。晚唐诗歌的这一特色对于处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词的特殊风格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论四十年代民歌体诗歌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到第三个时期,解放区与国统区的民歌体诗自成特色。解放区的民歌体诗是“红色歌谣”的继续延伸,它歌唱了新的斗争生活,塑造了新农民的群像。国统区民歌体诗主要是政治讽刺诗,这是对国民党统治下腐败现实的直接反映。在艺术上,解放区浓郁的地域特色与国统区的民谣体式相映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