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仇琛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11)
艺术设计领域中各种风格流派的发展、变化、衰败的种种现象总是要建立在一定的环境系统的基础之上"技"与"道"是影响艺术设计学科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社会环境下的艺术设计中"技"与"道"的平衡性影响着艺术设计的可持续循环发展。对于技术的过分依赖与乐观,观念与技法产生了偏离,促使本文提出道以制技、"文质彬彬"的艺术设计主张。 相似文献
2.
王维华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3):104-106
中国古代画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画以载道,正是儒家思想在绘画作品中的表现。而这种表现在山水、花鸟画中多借助"比德"的手法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电视剧《北平无战事》的热播,再次引发了众多专家学者对电视文艺作品的价值追求和叙事模式的审视。以《北平无战事》为例,从历史题材电视剧的价值诉求、叙事策略以及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等三个方面分析电视剧的创作之道和电视剧应当承载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4.
5.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好多篇文章都是探究启蒙的好教材,《最大的“书”》就是很好的一例。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实施多种探究策略,将有利于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习惯的提高和养成。 相似文献
6.
李贽是明末力倡男女平等的先驱者。在《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1]中,李贽通过思辨和实证的方法对当时盛行的妇人见短,不堪学道的道学观点进行有力的辩驳,提出女子和男子同样具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身体力行,实践自己男女平等的理念。他对妇女问题上的主张至今仍具有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郭名询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5):150-151
沈尹默在《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中指出:“唐代论书法的人,实在不少,其中极有名为众所知如孙过庭《书谱》,这自然是研究书法的人所必须阅读的文字,但它有一点毛病,就是词藻过甚,往往把关于写字最紧要的意义掩盖住了。致使读者注意不到,忽略过去。”沈先生这简短几句话,包含有几层意思:一是唐代论书之风大盛;二是《书谱》在当时就引起书学界的重视,而且至今在书法研究中仍有重要地位;三是有关一些细节方面,因“词藻过甚”,言之未详,或易为读者“忽略过去”。笔者细读《书谱》数遍,多有所得,然有个问题或隐或显于字里行间,即《书谱》中除了关于书法发展、书体流变、书法创作与批评等论述外,还涉及到关于书法文献的编纂、审订的标准与方法等重要问题。以为一得.请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5):46-50
引入宗教意义上的"原罪"概念并且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指出乔叶《认罪书》"平庸之恶"概念外的人性之恶,揭示在文革中犯下错误却不认罪的一行人对自己行为解释的诡辩性。对"文革中的人性之恶和暴行、罪恶是否具有复制性"这一问题提出见解,指出小说中忏悔的浅层表达问题,最后通过对小说主人公金金人物形象不断变化的分析指出人物在人性上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9.
10.
一、释课题,明了书信功用师: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短小精美的文言文《与朱元思书》.“书”是什么意思?生:信.师:对.汉语中有一些固定的词语,如“鸿雁传书”“柳毅传书”“飞鸽传书”中的“书”,都作“信”来理解.我们学过的一些诗句如“乡书何处达”“家书抵万金”中的“书”也作“信”解.题目《与朱元思书》就是——生: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相似文献
11.
12.
赵华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4(4):44-45,69
李斯的《谏逐客书》是一篇奏章 ,更是一场特殊的谈判。面对胸怀大志且刚愎自用的秦王 ,李斯在十分被动的情况下 ,拟定了“双赢”策略 ,并运用立意高远 ,顺应发展 ,多项对比 ,权衡利弊 ,善用技巧 ,避其锋芒等具体技巧 ,最终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3.
学校书法教育要从“在墨香气息中以文化人”“在实践活动中铸魂育人”“在课程实施中立德树人”三个层面着手,打造“以书育人”情境,提升学生书写技能,陶冶学生性情,塑造学生品格,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4.
赵书英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2):72-72
宋代的文人画家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进一步发展了张彦远以书入画的理论:从人物画推及山水、花鸟扩大了题材,书法笔法、笔意入画更是影响深远,为文人画以书入画理论在元代的成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韵”是中国书法美学视野中的重要审美范畴,其运行轨迹,大致是衍化于唐前,成型于宋,深化于元明清。书“韵”生成,源发自书法主体有雅量、气度、神采、高格;对于书法客体来说,即书作要能有“余意”、“态度”、“书外意”、“幽趣”;创作方法上,“和”是要领,多用“卧笔”、“圆笔”、“提笔”、“飘笔”,须“藏锋”、“虚和取韵”。 相似文献
16.
刘永海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23(4):53-56
《化书》继承并发挥了前人的辩证法思想,对“虚”与“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即万物的生死循环表述得更为准确,其“一切皆化”思想尤为突出,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自然之化、社会之化、人形体之化。 相似文献
17.
宋代绘画主要以高度写实的艺术风格为主,但在北宋中期,伴随着文人画的兴起,开始引入了"以书入画"的美学原则,这标志着中国传统绘画开始从单一的艺术门类逐步发展成为诗书画印俱全的一门综合艺术。北宋绘画中"以书入画"的艺术倾向主要分为两种情况,即书画形式的融合和书画精神的融合。这一艺术倾向虽然在当时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但它对宋后文人画的发展和成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足迹、雨痕、波痕”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川川对大自然充满兴趣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9.
陶富源教授、王平副教授所著的《中国特色协商民主论》是一部以执着精神追寻协商民主学术真谛和时代价值的论著。该书从内容看,是力图解决时代问题的扛鼎之作。从形式看,该书也蕴有多重特色:综合叙述与微观探寻相结合;理论阐释与资料梳理相结合;评述工稳与论点突出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9)
宋代诗论颇多新辟创获,其中"以书喻诗"的诗歌批评方式很值得关注,其论涵盖诗变、诗风、诗法等多方面内容,典型体现着宋代诗论的特征。"以书喻诗"之所以在宋代形成并流行有其原因所在:对诗歌与书法互通性的认识上升为"诗书一律"的艺术观念是其根本来源,而打破艺术门类固有规定性的"出位之思"的美学追求最终促成了这一论诗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