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党的十三大期间召开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中国日报的一位男同志第一个拿起话筒,声音宏亮地提了两个问题。这对千百万电视机前的观众来讲似乎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而有一位美国人看后十分兴奋。第二天,她按捺不住内心的高兴与激动,告诉她的中国朋友们说:“他曾经是我的学生,我真为他感到  相似文献   

2.
黄挺 《军事记者》2003,(4):55-57
初见展江,可能会对他的面无表情产生误解,似乎他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然而交往开去,渐渐感觉,他很坦率,不会掩饰自己的好恶喜怒;他亦很严厉,甚至有些苛刻,对学生的错误、同事的失误都  相似文献   

3.
新闻业如何生存和竞争、报业如何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2007年在斯坦福大学校园召开的第四届创新新闻学大会可以为我们带来对该问题认识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4.
折断了翅膀之后,艰韧地平复伤痛,不屈地挣扎挺起,终于又冲天而飞,振翅翱翔,以喑哑的喉咙,发出了高亢的、浏亮的、激越的歌唱的鸟。这,就是韦君宜!翻开《韦君宜纪念集》,图片的第二页,韦君宜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儿子1969年在天安门广场的合影,刺目地扑人  相似文献   

5.
金宣 《新闻世界》2006,(8):63-63
金种子——中国500个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在金种子的发展历程中,有位杰出女性与金种子一同成长,她就是宁中伟。  相似文献   

6.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作党喉舌,无上光荣!”这是我在下乡采访中,在山西夏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尉崇泽的书案前看到的一张自勉条幅。尉崇泽在搞好领导工作之余,伏案写作,近几年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稿件650余篇,荣获国家、省、地奖励43次。1991年获《中华老年报》优秀特约记者奖,最近一家出版社决定出版他与人合作的16万字报告文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9,(8)
中国学术界对于谁是"第一位传播学博士"的想象往往限于施拉姆建立传播学科之后,但忽略了早于大众传播学授予博士学位的口语传播学这一支流。通过考证,"第一位传播学博士"应是1922年在威斯康星大学诞生。口语传播学被中国学术界所忽略,有其自身的"去口语化"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由于在特定历史时空之下,中国学术共同体所做出的一种有意抉择,中国需要引入大众传播来完成对于新闻学的合法性改造。对"第一位传播学博士"的追溯,有助于我们恢复对于传播作为人类最基础性的一种活动的理解,以及这种基础性的活动所应获得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8.
《报林求索》2009,(8):33-33
<正>我是欧林雅生态竹纺惠州的加盟商,在经营家纺之前,一直是做美容连锁生意的。2006年10月,我和老公去长沙出差。晚上在长沙人民路逛街时,突然看到一个叫欧林雅生态竹纺的专卖  相似文献   

9.
天下谁人不识君——记李华伟博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3月8日,星期一.广州阳光融融的早晨.上班伊始,我拆阅收发员递过来的一封寄自大洋彼岸的信,一行文字跃入眼帘:"在模范地服务于美国俄亥俄大学及其图书馆二十一年之后,李华伟博士将于年内退休".  相似文献   

10.
对于民国时期一些出类拔萃的中国知识分子和文学家,史学界曾给予相当的关注,但是,对于那些在报界等更加大众化的文字媒介中笔耕不辍的人物,外界却所知甚少。本文试图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范畴之内,从总体上描述民国初期新闻  相似文献   

11.
他,身患癌症,医生曾三次下发病危通知书; 他,六年日复一日埋头档案卷宗,收集、整理、编目、录入而乐此不疲; 他,独自一人,耗时一个多月,把地震后积压在废墟中的档案资料全部抢救出来;  相似文献   

12.
议程设置研究第一人——记马克斯韦尔麦考姆斯博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议程设置研究第一人——记马克斯韦尔麦考姆斯博士慎之今年2月至8月,我在美国奥斯汀得克萨斯大学新闻系访问研究,与我联系的指导教授是马克斯韦尔麦考姆斯(MaxwelMcCombs)博士。这一安排是经沃尔纳赛弗林博士牵线搭桥而确定的,他是我国新闻传播学界都...  相似文献   

13.
李田中个人资料李田中,1954年10月生,湖南省涟源市人,汉族,1973年参加工作,现任娄底日报社社长、党组书记。曾先后担任过县级娄底市委宣传部长、涟源市委宣传部长、原娄底地区文化局副局长、原娄底地区文联主席、娄底市委讲师团主任,系娄底市第一、二届政协委员。经常组织艺术创作活动,对声乐、摄影情有独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15.
李霞  张世海 《编辑之友》2012,(2):121-123,126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有一个特殊的阶层:”士”.他们的知识水准一般超过同时代其他阶层,他们对社会的大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并且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时代.近代以来,随着科举的废止,士阶层的生存状态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中的一部分进入现代新闻业.在西风东渐的时代背景下,士阶层大量吸收了西方的文化,他们对中国未来道路又有了新的见解,并通过现代新闻业传播他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海伦·斯诺接近90高龄时,在美国东海岸康涅狄格州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在世界上许多人为追逐金钱而生存的时候,作为政治家的周恩来辞世之时,在国外没有一分钱存款;作为科学家的居里夫人拒绝一切金钱馈赠和任何荣誉勋章,坦然地回归自然;作为一位写了42本著作的作家,海伦·斯诺则更是身无分文,静静地躺在养老院里去世。 海伦·斯诺是世界上最清贫的作家。1940年,她丈夫斯诺因报道皖南事变被蒋介石驱逐出境,她  相似文献   

17.
松冈环女士一直关注日本社会的矛盾,研究近现代日本侵华史。凭着执着的信念和良知,十多年来,她对那些大屠杀受害者逐渐消失的记忆进行“抢救性开采”,为南京大屠杀史实调查与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依托曼海姆的世代理论,本文研究认为,中国新闻业存在着“改革开放一代”与“数字一代”的代际差异,他们分属于不同的“现实世代”,呈现出各具特色的独有世代样态。“改革开放一代”中存在一个相当“主动”的“世代单元”,调查性报道赋予他们独特的历史标记。而“数字一代”更多以“日常记者”的世代样态存在。在这两个世代之间,居中层次记者的缺失,导致新闻机构中坚力量的不足以及编辑部代际冲突的日常化。本研究说明,在一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中,曼海姆的世代理论对分析当代社会文化变迁仍具有持续的价值,但在关键前提和分析框架上需要扩展和修正。  相似文献   

19.
彭增军教授撰写的《新闻业的救赎:数字时代新闻生产的16个关键问题》是一本充满新闻隐喻的书,这本书用生活化的调侃引领读者厘清媒介乱象的线头,编出一幅相对可辨的媒介图景。它用生动诙谐的语言、段子化的轻松表述把读者带入当下数字时代媒体实践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杨竞 《新闻三昧》2005,(6):40-40
《梁洁华人物画展》于6月18日在辽宁省博物馆举行。本次画展有44件作品展出,这些作品荟萃了梁博士历年来的佳作,更包含了梁博士近年来精心绘画的新作。梁洁华博士是香港著名慈善家、艺术家、辽宁省博物馆名誉顾问。去年辽宁省博物馆新馆开馆,梁洁华博士为辽博捐助了巨资,用于保护、弘扬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为了感谢梁博士的爱国情怀,辽博新馆设立了一个以梁洁华名字命名的书画馆。梁洁华博士为此次展览特别创作一幅《孝庄皇后》并赠送辽博收藏。记者在采访中深深地感到:在梁洁华博士把公益事业当作自己的人生使命的同时,也把绘画当作自己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