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电视活动营销,从供需角度研究其不同发展周期特征,从与传统电视节目比较验证其盈利逻辑,从福利经济学角度解释其对企业、媒体和受众的经济福利影响,以期为中国电视活动营销提供经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作为中国发达地区之一,其高速发展、充满活力的经济活动日益成为浙江的名片和符号。在已经开播十多年的广播外宣节目《今日浙江》中有这样一句宣传语:“了解中国,可以从浙江开始”,同样,了解浙江,也可以从了解浙江的经济开始。经济报道,越来越成为浙江对外传播领域的富矿。那么,如何挖掘对外经济报道这座富矿,把浙江经济的生机和活力传递给海外受众?结合本人数载外宣从业实践,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主管、新华社浙江分社主办的浙江经济报于今年7月1日创刊。创刊前夕,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接见了报社社长刘光辉,总编辑刘振贵,副总编辑黄国文、虞云达、汪祖高,就如何办好浙江经济报,谈了一些看法。他说,浙江经济报的办报思想和宣传宗旨很明确,就是要宣传邓小平同志关于建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全面、完整、准确地宣传“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准确宣传党的经济工作方  相似文献   

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那么从企业信息化的角度来看,我们应当如何理解这句话呢?我个人认为这个“事”可以解释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而这个“器”指得就是“信息化手段”。那么又如何才能让信息化这个利器有效的为企业所用呢?这就是我们现在要谈的“利”的问题,“利”最少体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信息化产品本身的功能需要强大而  相似文献   

5.
在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浙江人民广播电台选送的广播评论《治理好污水也是政绩》获得一等奖。这篇评论之所以成功,我认为主要是立意深远,融“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树立正确政绩观”于一体,以强烈的震撼力打动了听众。以反思的视角审视浙江经济2004年,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科学发展观成为统领全国经济发展的主基调。从新闻报道的角度,我在思考,以科学发展观来审视浙江经济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其实,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许多专家在反思,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也在反思。大家知道,浙江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经济奇迹:从1978年到2004…  相似文献   

6.
李鹏同志在《中国环境报》创刊后曾几次指示,希望《中国环境报》办出战斗性来。我觉得这点出了环境报刊应当选择的办报方向。对一张报纸来说什么是办报方向,在强调安定团结的今天,对环境报为什么要强调战斗性呢?本文试从新闻理论和采写环境新闻的实践上谈一点个人的看法。环境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它的产生和发展都与人类文明进程密切相关。1984年我国把环境保护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党的十三大提出“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是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在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要大力保护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7.
正我今天可以告诉大家的是,未来有一天微信的支付用户一定会超过支付宝的用户。这就是马云的焦虑所在。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主题叫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自媒体,第一块先分谈移动互联网时代,第二块谈自媒体。互联网在中国已发展了20年,这20年我们每个人都进入了数字化时代。这个时代给我们带来太大的变化。我们说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话可能比较空,比较虚,我们从几个比较实的地方、从硬件部分来说。  相似文献   

8.
深度追求     
人民日报记者部讨论如何争出“绝活”,渐渐被吸引。品人家的心得,受启发;看编辑的诠释,见苦心。拿起笔来撰文参与讨论,回眸逝川匆匆,顿时又惶惶然无从下手。静下心来,说“绝活”,汗颜;说“追求”,坦然。追求啥?追求深度。从2001年3月调到浙江记者站到2002年6月,我用1年多时间,先后从“经济、政府、文化、城市化”四个视角,完成了一个党报驻站记者对浙江的“遥看”,并且都分别给出了我自己对浙江发展的感悟。这些感悟有些是对别人认识的挖掘升华,如对浙江经济“簇群集聚”现象、城市化引擎的解析;有些是我个人的发现和见解,如对浙江发展精神…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大报告要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此,中国出版业肩负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使命。近来常见一些从一般经济理论的原则出发谈出版改革的文章,而这里我想从出版业的实际出发,来谈谈深化出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浙江电台新闻综合频道采制的《为了光下的体育——浙江省体育局局长陈培德访谈》 (以下简称《阳光》)是一篇质量较高的新闻专题报道。它以直播访谈、热线参与为主要形式,以揭示新闻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为重点,以浓厚的思辨色彩和得体自如的主持为特色,在广大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该作品今年先后荣获浙江广播奖一等奖和浙江新闻奖二等奖。直播访谈,特别足新闻性直播访谈,要做得好,难度比较大,必须解决好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谈什么,二是谁来谈,三是怎么谈。《阳光》正是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做为央视驻外记者,我曾连续三年利用春节机会采访欧盟首脑人物。这里,我谈一些采访经过和体会,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启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欧洲出现了"中国热"现象。笔者在欧盟所在地布鲁塞尔驻站三年多来,比较有效  相似文献   

12.
浙江作为一个经济大省,民营经济和专业市场领先全国,拥有财经类报纸适宜生存的土壤。《市场导报》从2007年以来,逐渐跳出原来部门办报的窠臼,重新定位为为浙江创业者引路,为中国民营经济代言,力图打造最好的财富周报,以弥补浙江报业格局中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
从日本博物馆看博物馆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什么是现代化的博物馆?现代化的标志是什么?我带着这个问题参观日本博物馆并向他们请教。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限于篇幅,只谈以下三点。不容讳言,与发达国家比较,我们的一些博物馆还是比较或相当落后的,要想使我  相似文献   

14.
编辑工作一二三———我的编辑工作经验●王建辉我做编辑工作才15年,和中青年编辑年龄相仿,并没有多少资格谈这个题目。什么叫经验?《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我毕竟干了15年的编辑工作,经验还是有一些可谈的。要说我的工作经验,我把它概括为...  相似文献   

15.
"下一个找谁?主要谈什么?还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谈起吗?要不要换一个场景?这个位置的左侧要不要再补点光?"在北京华润饭店一楼侧面的咖啡厅一角,刚刚采访完江苏团的一位代表,我的搭档崔月平就迫不及待地把一串问题又抛给了我.  相似文献   

16.
卓乐 《声屏世界》2004,(5):40-41
抱歉!在正式论述之前,我必须提及妈妈常教育我的一句话——“卖什么吆喝什么”。因为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我犯嘀咕了。“试谈广播流行音乐节目的‘回归‘”。我在干什么呢——谈广播?谈音乐?还有回归?明白了,我是不是正以一个热爱音乐的广播从业者的身份在谈论一种叫“回归”的精神呢?我想我在“卖什么吆喝什么”的基础上要更上一层楼了,所  相似文献   

17.
知识林     
周恩来和鲁迅同宗同族周恩来出生在江苏淮安,但是他一直把自己看作是浙江绍兴人。他在南开学校毕业文凭和赴法留学的证件上,填写的籍贯都是浙江会稽或绍兴。抗战胜利后,他还向美国记者李勒曼解释为什么自己的籍贯是绍兴:“我的祖父名叫周殿魁,生在浙江绍兴,按中国的传统习惯,籍贯从祖代算起,因此,我是浙江绍兴人。”周恩来还凭直觉感到自己与鲁迅可能是同宗同族。1939年春,周恩来到浙江视察抗战,在绍兴时,十分注意地了解他与鲁迅的关系,多次查询“百草园”的鲁迅与自己“百岁堂”的周家是否同族关系,并为此查阅周族家谱。3月3…  相似文献   

18.
杨杰 《青年记者》2012,(9):9-10
什么是全面风险管理 几年前与朋友见面,聊起工作,大多会这样说:“哦……风险管理,做什么呢?”如果不做解释或者解释得不多,他们大多会把我的工作归结为两种可能:一种是做保险业务,一种是做风险投资.还有的人会直接问我:最近买啥股票比较好?  相似文献   

19.
孙庆林 《新闻实践》2003,(10):16-17
钱江晚报的经济报道,强调"关注民生、有效服务",就是用理性的目光去关注和思考国内外一些重大的经济政策、经济事件和经济现象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努力为老百姓解读经济事件,提供有效服务。钱江晚报的经济报道策划,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可供借鉴。用人物,解读经济现象任何经济活动,都是人的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创造了浙江精神和浙江现象,我们的经济报道只有抓住创造浙江精神和浙江现象的人物进行解析,揭示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才能更好地理解浙江精神和浙江现象。钱江晚报非常重视经济人物的报  相似文献   

20.
如何发掘出既有地方特色又符合新华社报道规律的新闻题材,做好地方报道?这里,笔者结合近年来在新华社浙江分社宁波支社的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