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快乐是人类一切行为的最终目的,而经济学是分析人类行为及其目的的科学,因此快乐理应成为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命题。继边沁和斯密之后,近百年来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并没有将这一核心命题进行下去,而出现了由幸福到效用的现代转型。但近年来,经济学出现了"回到边沁"的后现代转型,以快乐为研究主题的经济学——快乐经济学融合了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逐渐成为经济学研究典范。  相似文献   

2.
快乐经济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生幸福不能仅仅与财富联系在一起,社会群体的幸福感来自一种快乐的心理感受.而当我们沿着快乐经济学的视角去思考幸福教育问题时,我们必须重新定位教育目的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具有感知幸福、获取幸福、创造睾福的能力.因此教育必须努力让学生体验和感知幸福;让教师学会实践幸福.  相似文献   

3.
董伟 《教师博览》2008,(7):30-30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是一位心理学家。他把心理学和经济学结合起来,创立前景理论,开拓了全新的研究领域。按照这一理论,我们的最终目标,不是将财富最大化,而是将人的幸福最大化。传统经济学认为,增加财富,是提高人们幸福水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张蔚芹 《上海教育》2007,(4A):61-61
教学自述 快乐学生,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有所创造。”多年的美术教学经验和新课改的实践告诉我,争取到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感受美术带来的快乐,快乐地参与美术活动,就是最好的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正>学习时心情很重要,快乐地学习,学习的效率会很高。这不仅针对成人而言,对于小学生也是如此。快乐是人人都期盼的、都希望拥有的。如今倡导快乐学习,小学英语这门学科的学习更是如此。快乐学习就要自己做主。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它架起通往世界的桥梁,通过交际了解世界,通过学习与世界沟通。英语语言作为交际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也就成了热门话题。尽管有谣传不考英语了,但是,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在很多时候还是经历考试,很多学习这门语言的  相似文献   

6.
或许你正在寻求快乐,却忽略了健康也是快乐的一个部分;或许你正在享受幸福,却淡忘了健康也是幸福的一个方面;或许你渴望拥有财富,却不懂得健康也是人生最可宝贵的财富之一;  相似文献   

7.
我的快乐     
正快乐,是什么?是爸爸妈妈给买多多的玩具吗?是去游戏厅玩游戏吗?还是一生有用不完的财富……我想这些都不是我向往的快乐。我认为快乐不能全用金钱及物质去衡量的。我心中最大的快乐就是一家人每天幸福和睦、亲情关心无限!"奶奶,我放学回来了!"我如往常一样,一到家就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看电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的工具理性分析范式存在着诸多的局限:一是“经纪人”理性选择的结果,不一定能通向个体和集体的幸福,而经常走向幸福的反面;二是经济学所追求的对经济现象精确、客观的计量方法,局限于对显性化的成本与收益分析,对幸福衡量往往与现实差距较大。经济学研究要关注幸福与快乐,必须拓展研究的范围、视野与方法,并扩大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包容性和促进学科内多元学术流派的发展,弥补主流经济学分析视野之不足。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教学中,体育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不仅能够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快乐学习,同时也是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身体素质的课程。但是这门课程的传统教学过程和方法都比较枯燥,并且教师对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视力度不够,安排的课时比较少,而且体育课上运动量大,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疲惫感,因此,小学体育教学的成效并不可观。在这样的情况下,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让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快乐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快乐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刘冬梅 《考试周刊》2012,(76):116-116
初中的孩子大部分都十四五岁,天性都是好玩、爱动的。大多学生认为思品这门学科比较枯燥无味.感觉无趣.因此对思品学习不能专心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如果对某一活动兴趣浓厚,就会全身心投入,学习的热情和效率自然也就很高、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力所能及地为学生营造快乐学习的氛围.让他们从内心深处产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吸引他们乐学、爱学,  相似文献   

11.
The role of the emotions in learning has long been acknowledged but is often overlooked.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impact one particular emotion, happiness, has on learning and the school curriculum. Recent reports have drawn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ce of happiness (or the lack of it) by highlighting concerns about childhood well-being.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increasing evidence from psychology and neuroscience to suggest that periods of happiness are linked to personal growth, health and development. When we are happy it seems we are more likely to be receptive to outside stimuli than when we are sad or distressed. Happiness also makes us more disposed to engage in creative endeavour, which is itself another source of fulfilment. Positive psychologists argue that rather than being fixed, happiness, optimism and other positive traits can be learnt. We offer evidence from our own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in teaching to corroborate these claims and to extend the debate about the relevance of affective neuroscience to education. In conclusion, we consider how a focus on happiness might underpin a positive approach to curriculum reform.  相似文献   

12.
财富仅仅是能够带来幸福的因素之一,人们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很多和绝对财富无关的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非物质的因素对幸福的影响就越来越大。因此,人们的社会生活幸福与否不能仅仅看财富增长与否,而更应该关注广义的社会总体主观幸福感受增长与否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积极心理学领域内相关研究日益增多,学者们对于快乐这个古老而又流行的话题从各个角度作了相应的研究探讨,包括快乐的定义、快乐与幸福的区别、快乐的影响因素等,研究显示影响快乐的因素主要包括人格、社会支持、认知、生活目标、生理特征、金钱等,同时也提出并求证快乐是可以学习的观点。但目前的快乐心理研究中存在着概念混淆、理论建构不明、研究方法和测量技术过于主观等问题,因此还难以形成有关快乐心理的科学结论与解释。未来的研究还需要从理论探讨和实证技术两方面更注重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以更有效地提升人类快乐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4.
论教育的“幸福”旨趣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是个体人生的永恒主题,也是教育的根本旨趣所在。然而,现实的教育实践却往往被"功利化"、"工具化"和"技术化",成为实现效率、数量和速度等"工业化理想"的工具,成为传授知识、讲求功用的"技术"之学。事实上,不管教育以何种形式和程度迷失了路向,归结到一点上,都可以说是对个体幸福的背离。因此,教育需向"幸福"还原,回归个体幸福这一根本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5.
论积极心理学与幸福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它提出主观幸福感、自我决定性、乐观等三种主要的积极人格特质。幸福感是一种与多种人格积极心理有关的变量。教育要培养学生进取向上的态度、体验幸福的能力、提升自我的心灵、快乐达观的情绪和优秀美好的品质等积极心理以达到人生幸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被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为"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的西方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是西方伦理学思想史上最早的唯物主义幸福论代表人物。他在认识论的基础上,对于"幸福的来源","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得到幸福"等问题作了系统而完整的阐述。随着我国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的转变,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不再是社会财富的最大化,而在于以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统一的国民幸福最大化。因此,研究德谟克利特唯物主义幸福论的合理内核,对提高我国国民幸福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追求幸福是人的终极追求,是一切社会生活价值的核心体现。教育是一种教人获得幸福品质的教育,教师幸福是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美好生活的现实体验,体现了教师作为主体在与人相处和社会交往中的生成和实现,蕴含着丰富的伦理内涵:教师幸福本是一种应然的伦理价值追求;教师幸福的保持需要伦理道德的维系;教师幸福的实现有其内在的德性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魏晋的社会特点介绍了当时玄学的著名代表人物嵇康的性格特征,概述了其在《声无哀乐论》中所阐述的“声无哀乐”的观点及思想。  相似文献   

19.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天才地发现了人同时是能动和受动的存在,这意味着人必须依靠自己的本质力量去追求、创造符合其内在尺度的对象或环境,这种符合是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符合,人由此领悟自己的幸福.人的内在尺度与人的本质力量具有同一性,即内在尺度是有力量的尺度,本质力量是有尺度的力量.人的内在尺度与人的本质力量具有本体性、多样性、历史性、社会性、可遮蔽性.马克思的这种看法为人类指明了通向幸福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幸福是可以通过教育提升的。学校应该开设幸福课,对高职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让学生正确地认知幸福的本质。幸福认知影响着高职学生的目标和期望,同时影响着高职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应该帮助学生提高对幸福的认知水平,培养他们积极的心理,确定合理的目标与期望,提升自我教育效果。学校应该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