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狭义相对论首次把观察者引进物理学,认为与人无关的、绝对不变的自然界是不存在的,科学研究的一切成果和结论都与观察者有关,观察者本身、观察角度、观察方法等都是理论结论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从而实现了科学思维方式上的一场革命。狭义相对论深刻揭示了物质及其运动与时间、空间之间的内在统一性,揭示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宣布了传统绝对主义和纯粹客观主义思维方式的终结,确立了绝对与相对相统一、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辩证思维观。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述了 2 0世纪的四大科学理论革命形成的历史径迹 ,它们分别发生在物理学、生物学、地学和天文学领域内。  相似文献   

3.
章从19与20世纪之交的科学革命前夕的自然科学状况入手,描述当时牛顿力学和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结盟所形成的一统天下局面,进而揭示当时自然科学大厦中科学理论和思维方式的危机,说明解决科学危机和哲学危机的出路只能是实现科学革命和思维方式的反转。科学发展中内在的矛盾和危机是科学革命的深层动力。  相似文献   

4.
本拟就引起加世纪物理学伟大变革的最深层次、最具本质性的原因——物理科学思想的十大进化,作一简要的探讨。无疑,它对思考21世纪科学的走向能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革命"一词"循环"和"颠覆"两种意义在"社会革命"和"科学革命"中不同侧重的运用,造成了社会革命和科学革命在革命的起源和工具,改宗现象、新的机构诞生等方面具有相似的地方。在革命目的的持续性、革命方式的缓和程度、追求革命的积极性、革命的奖惩情况等方面存在截然不同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包括两个基本观点,即语言决定论和语言相对论。其中语言决定论,也就是语言决定思维,由于其过分强调了语言对思维的决定作用,已经渐渐地淡出了语言学家的研究视野,主要是由于其决定作用过于强势。语言相对论即语言反映思维、信念、态度等。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以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跨文化交际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提及语言与思维,与文化的关系,就离不开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讨论。作者从该假说的语言相对论角度入手,把该假说放入跨文化交际当中,让读者可以更好地体会为什么在交际过程中,语言不同的人,在思维方式和文化形态上的表现也有所不同,希望从此角度给能给读者以启发,以便更好地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7.
本分析了从十六世纪到现在的三次科学革命的概况,论述了其发生和发展的科学范式,认为即将发生第四次科学革命,并对第四次科学革命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科学革命是科学进步的一种重要形式。但什么样的“革命”才称得上是“科学革命”,它与科学发展有什么关系这几个问题,学者们各持己见。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近几年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18世纪末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深深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一部几乎始终贯穿着革命的话语和实践的、标准的革命史。 以本文的篇幅,当然不可能全面探讨这一课题。笔者在这里只想初略地讨论一下其中的一个方面,即法国革命的政治文化和20世纪中国革命崇拜心态形成的关系。 一、法国革命的世界性影响主要 是一种文化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对人类历史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传统的大革命史学认为是在经济和政治上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创立了一个杰出的模式(索布尔的论点)。但最近人们多不再这样看了。美国的法国革命史专家、宾州大学历史系教…  相似文献   

10.
16、17世纪科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人们称之为科学革命。与科学革命主要发生在大学之外这一事实相应的是一种普遍贬低大学在发展科学上作用的观点。事实上,由于宗教意识形态上的限制导致的大学在发展科学上被动表现,并不能否定大学为科学革命提供的物质与智识基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6、17世纪科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人们称之为科学革命。与科学革命主要发生在大学之外这一事实相应的是一种普遍贬低大学在发展科学上作用的观点。事实上,由于宗教意识形态上的限制导致的大学在发展科学上被动表现,并不能否定大学为科学革命提供的物质与智识基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罗黎 《物理教师》2002,23(6):41-43
从物理学史出发,回顾理想实验在狭义相对论创立过程中的作用,以此为例,说明创新方法在科学探索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15.
物理教学要展示物理美、物理发展史,通过对人文精神和哲学思想的渗透,用想象打开思维的闸门,从生活的角度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并将科学探究贯穿教学的始终,从而达到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危机”是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一个必然要出现的过程。当旧理论的基础业已摇摇欲坠,新理论的基础尚未确立或巩固之时,就是科学的“危机”时期。因此,危机是革命即将到来的前夜,是新理论诞生的前奏。危机能加速旧理论框架的变革与新理论框架的建立。危机不能看作是坏事。危机是科学发展过程中一个正常时期,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 ,2 0世纪都是人类有史以来变化最大的一个世纪。当 2 0世纪尘埃落定之时 ,不同的人们都以独特的视角审视着刚刚过去的一百年中所发生的事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0 0 0年 12月出版的程玉海和曹强胜所著《2 0世纪的世界革命》,从政治革命或曰社会革命的角度 ,以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为指导 ,真实再现了 2 0世纪世界革命的历史进程 ,高屋建瓴地总结了每一个阶段革命的特点及成就 ,条分缕析了各种性质革命的经验教训 ,为我们展示了 2 0世纪世界革命的壮美画卷。从宏观角度讲 ,本书建构了 2 0世纪世界革命历史与理论的宏观框…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共产革命是中国革命过程中相互衔接、演进的三个阶段,前一次革命为后一次革命“预留”了空间,后一次革命在前一次革命的基础上推进。正是这三次革命的相互关联、递进,共同构建了“中国革命”这一历史事件。20世纪中国革命具有“高山滚石”效应,革命一旦启动,越滚越急,越滚越猛,前一次的成功,会激励后一次的继续;前一次未能实现的目标,后一次会采取更激烈的手段去实现,革命的诉求指数不断提升。20世纪中国革命显示,弱势的革命党难以完成革命建国的重任;强势的革命党可以实现革命建国,又难以完成革命之后的政治转型。革命成功后,强势政党往往不愿让其他政党分享治权。强势革命的最大难题,不是革命如何发动,而是革命如何结束。发动革命需要激情,结束革命更需要理智。革命成功后,政治必须转入常轨,回归常态,尽快“去革命化”,建立常规制度。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民主革命之初起之际,西方社会主义学说传入中国,社会主义被视为人类社会的理想境界,孙中山等人主张在中国民主革命的期即同时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土地国有,节制资本,以免将来社会革命之发生,而梁启超等人认为,社会主义是中国将来的事,当时的首要任务是反对封建专制和充分发展资本主义,以抵御国际资本的大量侵入,两派各执一见,展开激烈论战,传统观念认为,孙中山一派的观点是可取的,进而斥责梁启超反原社会主义。史实距今100年了,冷静反思,应该有一个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对《20世纪的世界革命》一书所作的介绍和评价。文章首先介绍了该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然后对该书的理论贡献和写作特点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20世纪的世界革命》一书是我国学术界对20世纪世界革命进行首次全方位的研究,既理清了历史的发展脉络,又对其进行了理论总结。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贡献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