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网络健康传播是健康传播的新形式.网络媒体对高学历、年轻化、高互联网使用率的大学生进行健康传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解我国高校BBS健康传播发展,对中国大陆76所高校官方BBS健康板块的开设时间和主题进行统计,结合相关环境变化及其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研究发现:各高校BBS健康板块发展不均衡,心理健康板块发展优先生理健康板块,目前校园BBS上的健康信息的数量和质量远不能满足高校师生的需求.高校应引入、培养具有专业背景的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2.
基于Web的虚拟展馆是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最早的应用之一,本文以高职院校校史馆的开发为例,对如何开发虚拟展馆进行了探讨.文章首先对虚拟展馆的特点与种类进行了介绍,列举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虚拟展馆,指出基于WEB的三维仿真式是虚拟展馆技术的发展趋势;其次文章对虚拟校史馆的开发意义进行了阐述,指出开发校史馆对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作用.本文还对虚拟校史馆的基本结构及开发流程进行了探讨,并以ASP与VRP为开发平台,介绍了开发虚拟校史馆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动态网页开发技术、模型准备标准化技术、虚拟环境IE内嵌技术、FLASH文件嵌入与数据库连接技术等.最后,本文对虚拟校史馆的开发工作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大众化社交媒体平台赋能学术传播新的渠道、内容和环境,带来多元主体参与和关系互动。以社会网络分析与深度访谈的混合方法,在跨平台综合视角下对学术知识从传播到主体互动进行连贯性考察发现,社交媒体通过扩大可见性、凸显液态性和深化诠释性,推动学术知识从象牙塔内流向公共场域;多元主体基于不同关系网络进行多层面互动,彰显出实现知行内化和身份认同的理想追求。社交媒体的知识传播之旅是一场从心与心的交流到撒播的过程,本质上难以突破结构化困境实现真正的“平等对话”,但通过多级转译和扩散机制,将相对完整的专业性知识进行大众化、碎片化传播,扩大了知识直抵公众的可及性,而网络媒体的跨时空存储与便捷提取特性,又延长了学术知识传播的生命周期。这意味着处于成长期的青年学子拥有了更多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去寻求更多、更高质量精神交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5.
本文旨在通过对青海地区各民族文化的互动与融合的分析,以及对青海地区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互动、融合与变迁的研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认识青海地区不同文化的融合与理解,进而研究在多维民族区域,如何才能使不同民族的文化更好的被彼此认知并尊重、包容、理解.  相似文献   

6.
作为“工具”的新媒体,本身不带有任何功利色彩;然对其合理运用,可很好地服务高校党建工作.文章以成都大学党校教育平台、网上党员之家、电子党刊等学生党建工作载体为样本,以互动传播为分析理论,提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载体的创新路径为:选择立体化信息,构建多功能平台,应用多传播渠道,建立良性互动方式.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以Web2.0为支撑的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SNS深入到大众生活领域,日益影响甚至塑造着当下的大众生活.大学生SNS中地域信息传播者和受众众多,信息量庞大,倾向性强,传播者呈现"部落化"趋势,应受到关注.本文以人人网内蒙古用户为例,以内蒙古的地域信息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大学生SNS中的地域信息"部落化"传播特点,以期得到合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虚拟学习社区的空间是一种社会空间。通常,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存在着三类社会空间,即个体空间、群体空间和公共空间。这三类社会空间在社会互动、社会群体以及社会网络方面的特征各不相同,功能则相互补充。在群体空间的学生群体空间中,一种新型的学生群体——“课群”开始取代传统的班级群体,并且在互动媒介、学习方式、人口结构、社会网络、角色分工、群体意识以及群体规范等方面显示出一些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交换生项目是促进学生国际化进而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所研究的是中国大陆高校的交换生在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高校留学时与当地的教师在课堂上和课后的互动行为,并重点关注其行为所表现出的角色特点以及同一表演者不同角色所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交换生与当地教师的师生互动行为相对国内更为积极和活跃,他们在国外课堂上往往是以"倾听者"、"表露者"、"相遇者"的角色出现的,而在国内课堂上则多数是"缺席者"、"沉默者"和"对戏者"。这些差异实质上根源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价值观。而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实现个体间的"对话"则是改善中国师生互动之匙。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传递与信息分享变得更为便捷,给大众带来信息自由的同时,海量的碎片信息也会造成人们的信息过载,给人们带来不适和焦虑感。本文结合相关案例,利用设计学、认知心理学等,整合“信息可视化—视觉表征—视觉传播设计”三者内在逻辑,通过数字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分析,系统研究信息可视化视觉表征的设计思维应用与设计方法构建,并将研究成果反哺至视觉传播设计教学设计中,来提高受众的信息可视化阅读兴趣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何苗 《海外英语》2023,(11):142-144
为适应网络学习平台的教学特点,快速完成教学目标,满足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英语知识架构的有效形成,文章尝试从互动分析视角出发,以智慧树网络学习平台为基础,着眼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改进传统互动评价机制,丰富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方法。文章旨在通过互动评价机制的健全完善,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推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虚拟仿真技术不断发展,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本文探讨了利用这项技术对虚拟学习环境的建设,总结了开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支持,并予以虚拟摄影平台实例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随着微博的兴起,利用微博开展营销成为企业有效的营销方式。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微博数、微博内容、用户数、转发量对企业微博营销效果具有正相关。建立上述变量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以饭店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搜集6家典型饭店微博的相关数据,使用SPSSl6.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微博数对企业微博营销效果相关度不显著;微博内容对用户数、转发量和企业微博营销效果有显著正相关,且功能型微博相关度高于情感型微博;用户数和转发量对企业微博营销效果有高度相关,且在0.01水平显著。针对6家饭店数据实证分析发现,黄龙饭店转发量因子o:值最大,开元酒店集团的品牌影响力a0因子得分最高,微博营销效果相对最好。  相似文献   

14.
虚拟仿真技术是对传统课堂的数字化延伸,立体形象、沉浸感强,可弥补由于时间、成本、安全等因素无法开展实践课程的缺点,在目前的教学改革中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教学资源与条件不充分、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结合目前推进虚拟仿真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借助柳州工学院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探索基于“运营管理”课程内容的虚拟仿真教学模式,科学合理设置更加贴近企业运营的仿真场景,并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的运营流程,更加形象直观地理解课程内容并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区建设的实质是城市基层治理模式的转换,是制度变迁的结果。无论是诱致性制度变迁方式还是强制性制度变迁方式,以及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模型,它们都不能充分解释我国社区建设的实践。其实,在我国凡涉及体制改革的制度设计与实施,并非由各主体单方面所能完成的,必须选择“互动合作”型制度变迁之路,武汉市江汉区社区建设的实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儿童虚拟养育实验教学为例,首先阐述了发展心理学实验教学研究背景,然后对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心理学实验进行了概述,最后从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方面论述了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心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有着光辉的历史,在整个园林美术的设计中,各种文化名园不乏其中.本文选取了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可园作为代表,运用计算机虚拟现实系统,通过调查的一系列的数据采集成果,实现对可园形成一个虚拟现实的映射,为中国古代园林美学的普及和发展做前期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技术》2017,(2):113-119
文章在概述面向移动终端的课堂互动反馈系统的基础上,从课堂互动信息的正误对高中数学客观题展开学生—问题分析,并从应答时间曲线和正答时间曲线分析学生课堂互动应答时间信息。主观题的课堂互动可视化分析有助于高效提供正确答题的范例、及时发现解题中的典型错误类型、即时纠正应答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最后,文章归纳了课堂互动可视化分析对移动终端教学应用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双减”背景下,如何追求课堂的高效已成为教学研究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师生互动不仅可以高效完成教学目标,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以人教版九年级“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的教学实践为例,展示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优质、多样的师生互动,就如何构建高效精彩的化学课堂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地方高校的主要职能之一,常熟理工学院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为了更好地服务常熟经济发展,2013年暑假选派就业工作人员深入到周边县市开发区了解产业结构、企业发展以及用人需求,为人才培养收集资料。基于此,通过走访企业、问卷调查提出建立校园人才市场,构建互动就业服务平台,加强与政府、企业合作交流,构建共享平台,以期促进学生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