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引人入胜、文质兼美的佳作。而其中的童话、寓言故事和刻化人物思想感情的课文片断,客观上已为小语教学提供了排演课本剧的极好资源。因此,不失契机地利用这类课文的特点开展课堂表演,对优化教学、发展能力而言不失为一种极有价值的举措。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课本剧表演,对于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表演再现课文,可加深学生对文章情节的记忆,帮助其背诵课文。如《狼》一文的教学,可采取角色表演的方式,屠户和两只狼分别由学生表演,表演者将屠户的心理通过神态及动作表现出来,将"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情景表演出来,惟妙惟肖的表演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有效的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情节的记忆及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其次,课本剧表演还有助于满足学生表演的欲望,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培养创造能力、组织能力、鉴赏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等,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索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积极地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建立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高效课堂?笔者认为课本剧表演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分角色朗读是课本剧的起始状态,课本剧本身就是语文教学的高级别课堂实践形式。师生以语文教材中的有关课文内容为基础,学生将其自己编排、自己表演,从而让"课本剧"在语文课堂中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课本剧可以让课本文字化为灵动的语言,学生单一的朗读进而变成全方位的展示,同时师生单一的评价维度也可以得到延展,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增强,对课堂实践拓展能力的生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语文教学中采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堂非常的语文课。说它非常,是因为它与常规的语文课完全不同:教师隐退在幕后,讲台上是一群学生在表演课本剧《西门豹》。表演的学生十分投入,语言、动作和表情都经过了自己的深思熟虑,虽然是那样的稚嫩,却那样的感人。表演结束了,同学们一个个品头论足起来。有的对表演者的感情、神态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的指出个别地方人物的  相似文献   

6.
"卖矛啦,卖盾啦……"今天的语文课一下子热闹起来。哪来的叫卖声呢?哈哈,我们班的同学正在表演《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故事呢!自从昨天陆老师给大家布置了这个任务后,同学们就一直兴奋不已。瞧,大家做的矛可谓五花八门:吴一苇的矛,圆圆的长把手,上面用硬纸片做了个尖角,还缠上一圈红毛线,看起来简直像一根红樱枪。戴佳乐的矛融入了现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的情节非常精彩,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此种类型的课文可以通过具体的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更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更易于接受,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首先介绍了课本剧表演的概况,之后具体分析了课本剧表演的意义,从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自信,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和课堂氛围等角度分析了应用课本剧表演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已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从而在动手、动脑、动口、动眼的活动中,体现主体地位,实现三维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课本是很好的教材,让课本剧表演走进语文课堂,让学生感受语文课堂的活力,带领学生进入文中的角色,同时有效内化文本,用创造开启心灵,使学生通过表演,激发无限的创造力,从而获得学习、审美、创作的乐趣,更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郑建红 《江西教育》2003,(21):25-25
课本剧的表演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它不仅培养了能力,而且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达成了情感教育所关注的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理智感的培养所谓理智感,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情感体验,如求知欲、求是感、怀疑感、喜悦感、焦虑感、坚信感等。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有的不考虑条件和环境,盲目选剧本或改编剧本,如改编《警察与赞美诗》后,发现要有现代舞台灯光及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才能表现,不适合于简易的校园舞台演出;有的将《药》改编后,发现拖沓冗长的剧情在短时间内无法演完,于是或重打锣鼓另开张,或删繁就简,他们懂得了忍痛…  相似文献   

11.
课本剧的表演融合了文学、音乐、表演等艺术形式,作为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的表演,课本剧的演出,将这些富有形象性的义理,用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把义理变成视觉形象、听觉感知,通过这些视觉形象、听觉感知的观照,就把所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艺术,并从中获得新知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和探究欲,还可以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让他们的思维活起来,是学生感官活动的大餐。  相似文献   

12.
赖婉茹 《师道》2009,(9):33-34
课本剧取材于语文教材,且多为传统名篇,有着良好的文学基础,经过戏剧这种综合艺术的再创造后,具有较强的教育感化作用。实践证明,演好一出语文课本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而且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活动能力、创造能力、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任务型课本剧表演课使外语教学重心由"教"向"学"转换,体现了高度的互动性。教师对交互的控制减少,学生在交互中表现活跃,他们控制了整个交互过程以及交互内容。这一教学形式将教材"活化",将课堂"动化",将教学过程交际化,尊重了学生的需求与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等,旨在造就高素质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许多一线教师和学者就如何让小学英语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有趣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宝贵意见,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中能够更加活跃地表现自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实现寓教于乐,笔者将以一线教师的亲身体验,于本文就如何通过英语课本剧的表演带动课堂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近年来教师在课堂上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参与度,比起理论的灌输,实践在教学中越来越重要。课本剧的表演成为一种新的参与教学手段。小学语文高年段学生已经可以对课本中人物的语言和思想有独立的思考,所以在教学中合理运用课本剧表演,将是一种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有效方式。课本剧表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表达能力,其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运用学生的肢体语言,锻炼整体的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课本剧表演课是基于"发现法"和自主学习理念的一种教学形式.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英语课本剧表演课中,其任务设计的目标要具体,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还应体现合作性,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任务实施过程分为任务准备、成果交流和效果评价三个阶段.这种教学形式要求教师对任务的全局要有整体的预测和掌控,并能激励学生接受任务,指导学生合理分工.  相似文献   

17.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种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通过阐述翻转课堂的意义,分析传统教师角色,提出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即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课堂活动的引导者,教学改革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18.
课本剧以其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传统教学行为常把课本剧表演作为一种终结性的展示形式,本文则尝试着将这种表演形式作为学生言语实践的基本策略贯穿全课始终,通过学背台词积累书面语言、创编台词内化书面语言、情境表演实践书面语言等过程的展开,激活学生参与言语实践的积极性,最终达成言语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李春雷 《教师》2010,(20):34-34
一、“Going home”课堂表演动机 “Going home”这篇文章选自于《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第十单元,是美国著名的传记作家Pete Hamill的作品。“Going home”曾在十多年前被拍摄成日本影片《幸福的黄手绢》,轰动一时,感动了许许多多人。这篇小说的情节非常简单,围绕着在从纽约开往佛罗里达的汽车上一群青年人遇到一位举止怪异男子的故事,分两条线索交互进行:一是这位男子沉默寡言,衣着不整引起这群年轻人的种种猜测;二是随着他和女孩子的交谈,他非同寻常的经历和目前的处境逐渐展露。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6,(A1):49-50
高等数学是普通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以往高等数学教学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和学生需要。翻转课堂是近几年在高校中使用越来越广泛的一种基于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的教学形式。本文从教学不同阶段及不同领域进行分析,围绕教师角色定位展开讨论,对高等数学课程翻转课堂实施中的难点进行思考,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