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把握儿童心理特征,挖掘教材德育因素,发挥课外活动教育功能,适时、有效地渗透德育,培育"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2.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学科,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智力发展,更需要注重学生道德品质发展。在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期望可以为众多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学科之间的交叉领域也越来越多。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承担起对学生语文知识的指导教授,也要充分承担起德育的责任,这就需要教师将德育元素充分渗透进小学语文教学中,将德育内容与课堂学习、课后练习等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语文学科人文特性,有效提高德育实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一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共同特征的学科,语文教师不但要担负起发展学生智力的重任,而且还要注重学生德育精神的培养。小学语文应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在小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德育的位置十分重要,语文教师要从小学语文课堂入手,探讨德育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与德育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既要传播语文知识、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要“以文传道”,充分发挥语文教材对学生品德教育的作用。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特点。那么,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做好德育渗透工作呢?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语文知识包含了许多小学生需要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开展充满趣味性和教育性的德育活动,塑造小学生正确的三观,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基于此,本文从分析语文教学开展德育现状入手,深刻阐述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性质进行教学,而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需要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转变过来,不仅注重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小学语文的魅力。当下小学语文课文的教学更加强调读的重要性就是由于读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行为,更是学生通过自身去感受语文学习的过程。就"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希望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语文的工具性首先是作为学习知识的基础学科出现的。小学语文主要是加强字词教学,培养学生积累、理解、运用词语的能力。初中语文在字词教学的同时,感悟课文的文化内涵,实现从工具性向人文性的过渡。高中语文课本则主要是文选性质的教材,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培养学生感悟古今中外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特点以及语文学科贯穿文道统一的教学原则决定,语文教学工作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品德的培养。由于语文教材的审美性、艺术性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教师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技校学生的特点,善于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内容,起到"和风潜入"的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这意味着语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着提高学生德育、美育等重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文章结合语文教材谈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它既具有工具性的作用,又富有人文性的特征。对于学校教育,语文是一门重要学科,它承载着学生的母语文化,而道德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应把道德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使两者的结合相得益彰。自新课标倡导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需有机结合以来,很多语文教师都徘徊在课堂教学的十字路口:顾及了工具性,担心人文性被泯灭;强调了人文性,又怕语文课没有了语文的味。因此,当前出现了许多教师没能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出现了许多误区: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语文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小学是人文素养的初塑阶段,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特点,深入钻研教材,不断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明确人文内容,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巧妙渗透人文思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感化、吸收,甚至内化,最后变成自觉行为.那么,究竟如何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呢?下面我谈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科具有较强工具性和人文性,而语文教材自身就是实施思想教育的理想材料,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在德育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教材中思想内涵以及其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的联系进行充分挖掘,将德育渗透于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本研究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和策略,旨在为解决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提供参考,切实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15.
<正>语言文字天生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和综合性。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综合性目标必须也必然是"语用",即语文实践方能实现。所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用文"本",找准教师"训"和学生"练"的基点,同时,根据总体目标,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不断巩固提升,为学生未来学习奠定基础。一、精研文本,吃准两头小学语文课本以相对独立的单元和板块设计形式,使教学实践更有针对性。同时其开放性也给教师创造性地使用和整合教材  相似文献   

16.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径是和学科教学融合和渗透。语文课程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上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尽量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钱玉博 《考试周刊》2012,(21):27-28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意味着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着提升学生德育的重任,有着净化中学生心灵,塑造美德的教化作用。我国许多教育家早就指出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教人做人",并且他们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把传授知识能力与进行德育渗透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材特点和学科教学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许多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因素。在教学中,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情感。锻炼他们的意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工具性和开放性较强的学科,语文教学要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师不应被动地"教"好教材,而是要充分利用语文开放性特点,调动自身的知识贮备,运用自身的文化积淀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达到用好教材的目的,以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语文教学常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语文课本通常被束之高阁,学生认为学不学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一门具有深厚人文色彩的学科,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的德育作用受到了高度重视。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具有德育价值的课文,这就需要教师深度发掘课文中的德育契机,发掘语文实践活动的德育价值,体现语文教学中"教书"和"育人"相结合的特点,这样才能实现语文教育和德育的无痕融合。基于此,将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德育活动激发学生的正向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实现语文与德育深入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