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01年第2期的<编辑学刊>刊登了邬红伟的文章<也谈"著编合一">.该文从两种编辑谈起,否定了"著编合一"的可能性和存在性,又根据刘光裕"有出版才有编辑"的观点,经过一番引经据典,得出:"从编辑职业的形成过程看,在出版活动中,‘编'与‘著'是分离的","只要出版还存在,即使到了知识经济社会,进入网络出版时代,编辑这门职业仍将存在,'著'与'编'作为两项不同的工作,两者不可能合一".  相似文献   

2.
邢小群 《出版参考》2005,(26):25-26
郭沫若原来是尊孔的."五四"时代,"打倒孔家店"是一个响亮的口号,对此,郭沫若却有不同看法.他在给宗白华的信中说:"孔子这位大天才要说他是政治家,他也有他的‘大同'底主义:要说他是哲学家,他也有他的‘泛神论'底思想;要说他是教育家,他也有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底动态的教育原则;要说他是科学家,他本是个博物学者,数理的通人;要说他是艺术家,他本是精通音乐的;要说他是文学家,便单就他文学上的功绩而言,孔子的存在,便是难推倒的:他删<诗>、<书>,笔削<春秋>,使我国古代文化有系统的存在,我看他这种事业,非是有绝伦的精力,审美的情操,艺术批评的妙腕,那是不能企冀得到的……要说孔子是个‘宗教家'、‘大教主',定要说孔子是个中国的‘罪魁'、‘盗丘',那是未免太厚诬古人而欺示来者."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出版业"走出去"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望舒 《出版经济》2001,(10):10-13
江泽民主席在2000年3月全国人大会议期间郑重谈到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问题,他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并努力掌握主动权.必须不失时机地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韩愈作为修武人,曾多次游历县境北部的百家岩,在此曾作长诗<题西白涧>,由此,使西白涧也成为百家岩重要一景."这两段话均摘自"百度百科"的"韩愈"词条.韩愈究竟是哪里人?百度的说法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5.
1898年3月,沙俄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将大连湾与旅顺变成沙俄的租借地。由此开始,大连地区由俄国统治七年之久。沙俄为了加强对大连地区的统治,1899年建立达里尼市,这也是大连市最早的建市时间。1904年,由于俄国的远东政策与日本的大陆政策相冲突,爆发了日俄战争。  相似文献   

6.
"网络观光团"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有报道称:"在浏览一些热门帖子和视频的时候,常可以看到留言中有'天涯观光团'、'猫扑观光团'和'豆瓣观光团'等字样.而'××观光团'通常是某网站或者论坛的网友自发组织的网络观光团体,只要看到有趣的、震撼的、有争议的内容,他们就会一呼百应,群起而观之,并在被观赏对象那里大笔一挥留下痕迹……""网络观光"是继"人肉搜索"之后出现的又-个有影响力的、大规模的网络集体行为.它是如何形成的?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和传播模式?已经或将会产生怎样的社会影响?以及它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相似文献   

7.
大泛视觉传播时代,广告借助于大众传播工具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但"许多广告为迎合人们的某种意识和趣味,赤裸裸地宣扬‘享乐至上,物质至上',‘一旦拥有,别无所求',‘高贵品质,高雅享受',‘贵族风范",因此,有学者批评广告败坏了社会道德,没有发挥广告的社会文化功能.不过,同时有观点认为,广告本来就是一种营销的工具,广告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它的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8.
"希望广大新闻工作者坚定'四个自信',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唱响奋进凯歌,凝聚民族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我属于全天候、抗干扰的‘写作工人'。"80岁的著名作家王蒙接受采访时,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自己的状态还不错!我在这儿也没有停止‘写作劳动'。今早上我六点半起床,写到八点,一个半小时,再洗脸、吃饭。昨天下午和晚上也用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在电脑上敲字。"王蒙携夫人单三娅女士在海南保亭呀诺达出席2014两岸笔会时,登雨林栈道、下黎村苗寨,与两岸四地文化人对话,思维敏捷、言语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国共产党迎来93岁生日的前一天,中央反腐打虎再次祭出军界大老虎徐才厚。党的生日,中央没有像往常一样,掀起一片颂歌的大庆活动,而是将徐才厚等四位党内、军内、政法、经济领域的大老虎送上了审判台。而7月2目的《中国青年报》则盘点了中纪委2014年上半年战果的"七个‘最'":"5月查处529名官员,半年来‘最多'";"反腐无死角,苏荣、徐才厚为半年来‘最大老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analyzes aims and objectives that are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bibliographic database on philosophy. This database has been developed by the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Information on Social Sciences (INION) of the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for more than 30 years. The topical structure of the branch database for philosophy is described. The principles that underpin the content processing of documents and queries based on a set of linguistic tools are presented. It is note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provide access to external (domestic and foreign) electronic resourc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support that is provided to the consumers of information in the field of philosophy.  相似文献   

12.
傅鹤鸣  漆乐乐 《图书馆》2005,(6):15-17,55
文章探讨了哲学视域下的图书馆与网络时代,指出图书馆不是一脱离人的物理场所和空间范围,而是直接体现为人与人的关系,是人类存在活动和交往的方式,因此,图书馆的本性是人文的,而不是与人文相通的。  相似文献   

13.
科学哲学视域下的情报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将情报学置于科学哲学视域下进行研究。在对科学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六个转向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科学哲学与情报学关系模型。模型提出从科学和哲学两条路径探索科学哲学对情报学研究的启示。随后分析了与哲学对应的多元哲学思潮在情报学中的应用情况。最后,尝试性的分析了科学哲学六个转向中的情报学。  相似文献   

14.
生态哲学与Lib2.0的对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Web2.0的Lib2.0正成为图书馆界讨论、研究的热点,用户互动、交叉是Web2.0和Lib2.0的典型特征。生态哲学是研究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基本问题的学说,生态哲学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解释工具,为科学发展观提供理论依据。生态哲学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基础。本文运用生态哲学的理念和方法,通过生态哲学与Lib2.0的对接,研究了目前我国Lib2.0创新服务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5.
对新世纪10年我国图书情报学领域三种不同形态的哲学理论即图书馆哲学、情报学的哲学基础、信息哲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提出了信息哲学应该成为21世纪图书馆哲学研究的新范式,成为图书情报学的哲学理论基础的观点。参考文献24。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哲学语境中的现代图书馆文化图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昊青 《图书馆》2011,(4):8-11
在分析图书馆哲学的文化指向基础上,提出图书馆文化图式是指图书馆人及使用者普遍认同的,由图书馆精神、价值取向、伦理规范、图书馆思维以及图书馆制度等,构成的相对稳定的思想/行为方式,或是说一种由人类图书馆思想和文化进程的历史凝结而成的基本文化存在方式/生存样法,并指出现代图书馆文化图式的形成与发展是源于对图书馆哲学的反思性认知,以期为图书馆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学理基础与实践指向。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identifies the text of Dr. Andrew Osborn's 1941 "The Crisis in Cataloging" as a place where a shift in the shared set of assumptions governing cataloging rules and practices occurs. Cataloging from 1930-1942 was in a state of change and confusion. Existing guidelines of 1908 Cataloging Rules, the draft being revised which was to become the 1941 Anglo-American Code, and Library of Congress cards and practices all proved to contribute to the difficulties in cataloging rather than remedy them. Dr. Osborn functioned as a "gatekeeper" who understood and integrated the available intellectual discourse on American Pragmatism and introduces it to Librarianship. "The Crisis in Cataloging" articulates what the theoretical presuppositions are of the then-available guidelines, and explains the erros of their consequences. It is possible to identify in "Crisis" the introduction of four specific conceptual changes which become a part of the discourse and shared assumptions of cataloging. Each concept is shown to be possible because of ideas, values, and ways of thinking introduced by the philosophy of American Pragmatism.  相似文献   

18.
论情报意识     
The Subject of information consciousness is probed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its definition, history,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n the basis of Marxist principles of philosophy and dialectics. The paper holds that information consciousness being a high-grade psychological reaction of human nervous system to the information system, is a scientific activity which has progressively approached to perfec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information activities since the present era. 1 illus.13 refs.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计算哲学核心出版社各二级类的h指数和g指数,并对h指数和g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统计分析,以此评价哲学类学术图书的核心出版社,分析各出版社的出版倾向,以利于图书采购人员更科学、合理地采购哲学学术图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学术成果评价是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传统同行评议和科学计量学方法在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中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挑战固有方法的统治地位、开发有针对性的评价策略已刻不容缓。文章试图探索大数据环境下哲社学术成果评价的变革及其实现,特别是提出了大数据思维下的哲社学术成果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过程]基于比较分析和综合分析,对传统哲学社会科学评价方法的弊端进行分析,然后对大数据给哲学社会科学评价带来的改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基于大数据环境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策略和指标体系。[结果/结论]提出大数据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的策略:由引文著录分析转向多维度的引用内容与行为分析,由面向成果的阶段性静态评价转向以"学术活动"为中心的全过程动态评价,由学术影响力评价转向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评价。在此基础上,构建由两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和34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大数据背景下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