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英文化语境的差异影响着汉语网络流行语的翻译。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必须了解不同民族语言的文化内涵而采纳不同的翻译方法。本文探讨汉语网络流行语的文化特征,解析中英文化语境的差异,强调文化语境对网络流行语的翻译的重要性,最后将从文化语境的视角探讨翻译网络流行语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周密 《海外英语》2022,(18):56-57+60
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随之到来,网络技术在迅猛的发展之下,已经覆盖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甚至实现了跨文化传播。在此背景下,网络流行语悄然而至,正在逐渐成为人们社交的口头禅。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通过“流行语”的发展,可以反映社会特点或现象。文章以跨文化视角为背景,对汉语网络流行语英汉互译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让译文真正表达出原文含义,继而促进国家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网络流行语中汉英语码混用现象较为常见。本文基于文本类型翻译理论,探析针对“汉语词+英语字母”等五种类型网络流行语所采用的英译策略。本研究发现在信息型和号召型文本翻译中,交际翻译策略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4.
2018年锦鲤一词在网络上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人们疯狂转发,随之也出现了对锦鲤英译的讨论。生态翻译学是一项结合生态学和翻译学的跨学科性质的研究。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有其自身的特点。而作为网络流行语之一的锦鲤则有着特有的翻译生态环境。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语言、文化和交际的三维分析锦鲤的音译、直译和意译以及直译加注释这几种不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5.
网络流行语研究与话语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网络流行语研究存在单向度的缺陷,未能解释网络流行语对社会文化的影响。话语理论对网络流行语研究有积极意义,其三种分析向度为研究网络流行语提供了全面视角,能更好探讨网络流行语与社会变迁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在研究汉语流行语的产生、来源和特点的基础上,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探讨汉语流行语的英译方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因此网络用语逐渐流行,成为一种流行语。网络流行语深受社会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新近网络流行语"给力"的特征,从社会语言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给力"这一流行语及其流行原因。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如今的网络已无处不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十分的方便。远隔重洋秒传信息已不是新鲜事,甚至借助"一小豆腐块"就能够交流思想,培养情感,增进友谊。网络语言也就在这样的沃土里不断地滋生,而且以风卷残云之势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网络流行语属于汉语言文化,它可以作为与其他文化沟通的桥梁,可以使外国友人通过网络流行语的英译更深入的了解中国。本课题联系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的有关文化进化的理论——模因论,饶有兴致地对模因论视野下网络流行语进行研究,又对网络流行语英译十分的关注。不仅关心模因论视野下网流行语的传播,更对这些网络流行语以什么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更为重视。  相似文献   

9.
网络流行语是当前网络时代的反映,是与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思维状态密切相关的,而认知语义学的研究对象是概念内容和基于概念内容的语言结构.本文从范畴化、象似性、隐喻、转喻等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对网络流行语进行阐释,认为语义认知对网络流行语的理解有很好的解读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开始使用网络,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网络衍生物,其中之一就是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出现后迅速在大众生活中扩散普及,影响力十分惊人。在现代生活中,网络流行语对人们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巨大影响,这些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本文对网络流行语产生的三大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探讨了网络流行语对现代人的各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发展,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人们的交流和交际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平台。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文化现象,网络流行语应运而生。比较中外国家网络流行语的结构特征及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发现中外网络流行语在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方面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12.
《柳州师专学报》2017,(2):61-63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形态的流行语,属于社会发展的时代产物,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作为主体而实施的结果,承载着主体的心理与思想,反映着群体的价值观念,体现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已经日益凸显其社会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而言,网络流行语也会存在一定的失范情形,这就需要对网络流行语予以有效规范与引导,才能营造出和谐有序的网络社会环境。基于此,在分析网络流行语的内涵、特点与性质的基础上,就网络流行语的生成与传播机制、失范与引导机制等方面予以探究。  相似文献   

13.
以网络流行语为研究对象,基于模因论为理论分析框架,探讨了网络流行语模因的生成机制及传播过程,分析了网络流行语的模因载体的功能。该研究有助于人们更清楚地看到语言的发展,从而了解语言的发展规律,同时也让人们看清了网络流行语的复制与传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同义手段的理论,以2015年热门网络流行语为语料,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1)网络流行语属于同义手段选择中社会变体的一种;(2)网络流行语与普通用语构成同义手段;(3)网络流行语中的缩略语与其完整语构成同义手段;(4)得体性原则是同义手段选择的规则规律中的最高原则。  相似文献   

15.
王思喆 《成才之路》2020,(10):50-51
流行语是特定时期社会变革、文化发展及人的心态的写照。文章探讨网络流行语的源起,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及社会意义、文化意义,归纳总结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规律,提出要理性对待和使用网络流行语,使网络语言既能积极表达公众的情绪情感,又能丰富民族语言,促进民族语言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网络流行语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于网络空间产生的一种新的语言形式,具有实时性、短暂性、丰富性的特点。在网络语境下,新奇丰富的网络流行语涌现并在学生群体中广为流传,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契合了表达的需要。但是,网络流行语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对小学生读写能力的养成、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道德发展和文化认同等语文素养产生了负面影响。网络流行语是把双刃剑,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应形成合力,共同规避网络流行语带来的不利影响,营造健康文明的话语氛围,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流行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征。作为汉英翻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现代汉语流行语的生成源起能为其翻译提供宏观语境,从而确保其语义解析的准确性。现代汉语流行语的主要生成源起有三,其翻译应遵循直译,意译及音译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人选择在网络上交流、抒发感想,一些网络流行语也随着网络的发展应运而生。如现今常见的网络用语"种草"与"拔草",这两个词有其原本的含义,但借助隐喻机制,在网络上有了另外的解释,即"旧词新意"的现象。除了"种草"与"拔草",很大一部分网络流行语的形成都要借助隐喻机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些流行语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发现语言的产生规律和人们对新鲜事物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是网络流行语的盛行期,这与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平台密切相关。文章概述了网络流行语,分析了网络流行语传播平台的变迁,指出所有播平台都在互相渗透、影响,并归纳了2011—2013年网络流行语主要的修辞格。在此之上指出,网络流行语与主流文化融合是大势所趋,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研究中,隐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但在认知语言学中认为隐喻是认知的,并提出了概念隐喻的概念.而语言作为思维的容器则更是一种能体现人的隐喻性思维方式的表达方式之一.本文将以网络流行语作为切入点,研究在网络流行语中的概念隐喻的体现,以及概念隐喻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望对认知语言学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