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古汉语没有标点断句,加上语言的演进变化,有些汉字,古今意义会有较大差别。比如《礼记·檀弓》"嗟来,食"中的"来"字,由于对"来"字意义的理解不同而产生了误解。我们通过训诂,结合原文,找到"来"的原意。  相似文献   

2.
“嗟乎”考     
“嗟乎”,是古汉语常用的一个叹词。汉代以前,这个词儿有“嗟、咨、嗟嗟、嗟唶、嗟嗞、嗟尔、嗟来、嗟我、咨虖、嗟兹乎、嗟乎子乎”等多种写法,其中加点字是词根(以“嗟”为代表,姑且称为嗟类字),“乎、尔、来、我、虖”只是为诵读方便而添加的词尾。由于它发音特殊,表情复杂,而一般辞书及《助字辨略》、《词诠》等虚词专著对它又未作定性的具体描述,致使今人难以准确接收由它传递的情感信息。比如成语“嗟来之食”的“嗟”,众说纷纭,译法各异。有的据朱熹旧注“悯而呼之”用“唉”对译,《汉语成语词典》(甘肃版)和《汉语成语小词典》(商务版)则解为不客气的招呼声,译成“喂”或“喛”;还有同志提出新说,认为是呵叱声。看来,有必要对这个叹词作些正本清源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历代学者对《诗经·卷耳》"嗟我怀人"中的"嗟"字的歧解颇为驳杂,这些歧解,都没有得到充分而有效的证明。我们采用"排列组合法""条件-结论法"对"嗟"的施发者与受事者(部分)歧解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辨析,以期对"嗟我怀人"乃至对《诗经·卷耳》的历史性本体意义做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历代学者对《卷耳》"嗟我怀人"中的"嗟"字的歧解颇繁而又没有给予充分有效的证明。我们采用"同文互证法""排列组合法""条件-结论法",继续对"嗟"字的受事者(部分)歧解进行较为深入的辨析,同时对"嗟我怀人"做出新的理解,以期对《诗经·卷耳》的历史性本体意义做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嗟”字是文言文中用得较多的一个字,正确地理解其意义和掌握读音,对于学习古典文学、古代史学以及其他古代典籍,均有很大帮助。现就其意义和读音作如下探讨,以就教于前辈学者和同行。一、意义就意义而言,其用法基本上有以下两个方面,即作叹词与表示声音。(一)叹词:有单用和与其他词连用之分:1、单用:(1)表示感叹:如《易·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2)表示忧叹:如《诗·卷耳》:“嗟我怀人,置彼周行。”(3)表示赞叹:如曹植《洛神赋》:“嗟佳人之信脩,羌习礼而明诗。”  相似文献   

6.
与普通话中相比,淄博方言中的"来"字具有更加丰富的用法和表达效果,本文重点探究"把NP来VP+补语"结构的结构类型、句法功能以及语用意义以及"来"充当语气助词时表达的语用色彩两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根据"■""食"二字的甲文字形所体现的原初构形的意图,可以探讨它们所贮存的上古先民餐饮及其相关文化的内涵。甲文■反映的是远古人们饮用水浆的场景,饮用的方式是一种舔(?)。甲文(?)是由两个构件(或者称字素)构成,表示一盛有充足饭食的器皿——簋,有"集众米而成食"的词义特征。"■""食"二字体现了中国古代深厚的农耕文明、器物文化、酒文化和餐饮文化。  相似文献   

8.
以现代汉语"来"与日语"来る"为中心,从用法和含义两个方面出发进行比较研究。现代汉语"来"与其日语中的对应表达"来る/~て来る",虽然在语法、语义上有很多相同点,但是两者并不是一一对等的关系。作动词使用时,两者都可以表示方向移动的趋向意义,都可以引申为事件、现象的出现或发生,但"来"与"来る"也有各自独特的含义。作补语使用时,从所表达的趋向意义与状态意义来看,二者很相近,但是现代汉语"来"的结果意义,是日语"~て来る"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第二册《古代寓言三则》中的《滥竽充数》中有“廪食”一语,课本对它的注解是:“由官府给以粮米。”这是没有问题的。但课本在释字时,却把“廪”字注为“米仓”,这就不够妥当。“廪食”的“食”字无疑是“粮食、粮米”的意思。固然“廪”字也有“米仓”的意义,但是,无论是把“廪食”看作一个词,还是一个词组,“廪”字作为“米仓”的意义是很难同作为“粮米”的意义的“食”字结合起来的。实际上“廪”字就是“供  相似文献   

10.
吴晶 《时代教育》2012,(12):148
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的"与"地"的用法和区别是最基本的知识点。因为这两个字使用范围广,无论是组词造句、或者是写作文,都会多次使用到这两个字。由于这两个字容易在使用时被混淆,很多学生对于它们的用法掌握不够牢固,导致使用时乱用的现象。本文结合实例来谈谈这两个字的用法与区别。  相似文献   

11.
紧急通知致广大群众:大家好!近几年来,本医院经过长时间的观察、调查、统计,发现了一种流行病,名叫"字来疯",又名"文字记忆衰退症"。下面,我们就来说明有关这个病的症状、根源与预防措施。一、患病症状  相似文献   

12.
《鹿柴》是王维后期山水诗的代表作,读起来朗朗上口。可是,一直以来"响"字的意义却饱受争议。因此,文章围绕"响"字的本义、权威版本诗歌鉴赏辞典中关于响字的解释以及从绝句句式的特点三个层面来对"响"字的字义加以界定,进而促进师生对《鹿柴》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说文解字·攵部》:"爱,行貌也。""爱"之本字本为"■"。《说文解字·心部》:"■,惠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惠,仁也。仁者,亲也……许君惠■字作此。■为行貌。乃自■行而■废。"情,人之阴气有欲者。"《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下面再来看一下"情"和"爱"这两个字的字形演变情况,来理解它们的意义。■情■愛爱"情"和"爱"二字都"从心",它们的意义都和人的情感密切相关。这二字可以直接构成"情爱"和"爱情"两个词语。"情爱"包含亲情、友情、爱情等。本文主要选择含有"情""爱""亲(父母)""兄弟"(含比喻)"交""朋友"(含比喻)"夫妻"(含比喻)等一类词语来谈谈"情",  相似文献   

14.
临汾方言中,趋向动词"来""去""走"表位移时,主要用于"来/去/走+NP处+来/去/走""NP处+来/去/走""来/去/走+NP处",它们代表了三种不同的层次。"来/去/走+NP处+来/去/走"中,NP处后的"来""去"仍表示位移,即向目标终点位置的方向移动。它仍保留着运动趋向的意义,但是语音已经弱化,意义也发生了虚化。临汾方言中"来"和"走"趋向用法形成的外因可能是民族语言接触的结果,特别是受到蒙古语族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鍾"与"鐘"的简体字同为"钟",然这两字却是音同而义有差,在使用过程中需加以斟酌,不应任意混用。由于汉字简化形式多样,很多繁简字之间并非一对一的简单对应,这就给人们进行简体转换繁体时带来了困惑,也由此带来了许多繁体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尤其是繁体字具有它独特的魅力,正确认识和运用繁体字对推动汉字规范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十年来"与"十来年"形近义近,而且词性相同,很容易混淆。本文将从"来"的词性和意义、短语的粘合性、语义特征以及语法特征等方面对二者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7.
概数助词"来"与度量词组合的分布情况不同造成了语义、语用等方面的差异。从表义辖域来看,"来"的意义确实可以以确数为参照点上下延伸;但从语用倾向来看,在"来"和度量词组合的结构中,人们更倾向选择"来"表示"左右"的含义。  相似文献   

18.
根据"右文说"的理论,形声字的声旁既表声音又表示意义。但"右文说"存在一定的缺陷,它仅仅是根据一个相同的声旁,就用同一种模式来解释字义,有很强的主观色彩。考察《说文解字》中的"肖"字以及从"肖"得声的字,它们不仅在声音上相通,在意义上也相关,有"细小"、"微弱""熄灭"等义。但是有一些字属于例外。  相似文献   

19.
正高三紧张复习备考中,有的学生心理压力非常大。我有针对性地开了几次班会课,给他们减压,虽然有效果,但是还不够好。思考着如何让他们快乐起来,笑看人生,计上心来。那天班会课,我什么都没有带,径直上了讲台,在黑板上写了个大大的"笑"字,学生们都露出惊奇的表情,我又写了三个小字"得出来",这下学生们更惊奇了,在下面窃窃私语,这唱的是哪一出?"同学们,我看大家整天都很紧张,愁  相似文献   

20.
<正>甲骨文的"幽"字是个上下结构的会意字。上面是两束丝,下面是火。火烧丝,不像烧木柴那样火光熊熊,而是亮光微弱,所以"幽"的本义指"昏暗"。小篆的"幽"字是个内外结构的会意兼形声字。外面的"山"表示这个字与山有关。里面表示读音。"幽"与"山"有什么关系呢?不难想象,在深山老林里,一片幽静,光线暗淡,所以也符合"昏暗"这一本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