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能过剩是由供求关系引发的经济现象,是中国新经济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产能过剩形成原因十分复杂。中国因市场机制发育不完善、市场竞争不够充分、各地区间因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梯度差异、产业转入和转出加速等多种因素影响,产能过剩表现为多种不同类型。市场经济条件下产能过剩具有利弊两个方面的作用。化解国内产能过剩应当从产业投入产出价值视角建立起产业价值新的评判价值体系,以产业带来的综合贡献与社会所付出成本进行比较,为发展价值高端产业,提升改造价值中端产业,转移淘汰价值低端产业提供支持。要改革传统以产值、收入、利税等产出指标作为评价产业(企业)的依据,建立以投入产出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发展价值综合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产能过剩成为影响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阻碍.本文通过对中国式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认为不规范的市场环境和市场本身存在的缺陷是导致中国式产能过剩形成的原因.最后提出通过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利用产业升级和有效的分工协调机制可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3.
发展困境一定会导致战略变革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2008—2013年我国民营企业为样本构建Heckman两阶段模型,探讨了战略变革在困境下顺势而发的情形。研究发现,财务困境下民营企业会加强战略变革的实施,但行业内困境的民营企业总体战略变革程度反而小。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决策管理权与决策控制权的分离程度越低,困境下战略变革程度越小;民营企业依靠纳税与政府建立的政企关系也会降低战略变革实施程度。研究表明:发展困境下的战略变革并非顺理成章,战略变革在发展困境下也存在实施阻碍,决策机制是困境下战略变革实施的重要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4.
不同于其他数据分析模型,本文利用钢铁行业历史数据分析预测特定年行业产量,偏重于分析终端消费群体未来发展的用钢需求变化,获取"有效需求",通过分行业的"终端消费产生有效需求"理论,预测2015年的国内钢材需求量、国内钢材产量。以2011年的产能状况为基准,设置两种情景(产能不变情景,产能过剩情景)。并分别对产能过剩的危害和产能增加维持行业健康发展的应对策略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产能不变情景下的行业产能利用率,产能过剩情景下产能年平均扩张速度与产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能源与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破解能源供给与环境约束双重难题的关键所在,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国家广泛采用上网价格政策作为扶持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政策。本文在对中国当前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的发展与上网电价政策情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探寻产业发展与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自1996年实现软着陆,增长速度下滑,市场需求疲软,失业率上升,虽然采取了强有力的金融和财政措施,效果均不明显.对此,经济学界进行了多方面探讨.由于软着陆以后的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下滑恰好与亚洲经济危机在时间上交织在一起,很多人从金融制度和外贸出口等短期因素方面分析,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我国经济增长客观上进入了"次高增长阶段".最近,有专家指出,"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问题的核心是,经济发展进入了由我国技术进步特性、经济体制和城乡经济运行机制等因素所共同形成的低水平下的低就业经济均衡陷阱之中."主张从更深层次的中、长期因素分析我国目前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其中,关于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战略选择与目前经济困境之间关系的分析尤其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7.
张朋松 《大众科技》2005,(5):149-150
文章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对河北省高阳县这个以"纺织业"为主的经济收入中等的县城,在我国加入WTO后出现的很多企业停产或半停产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从生产成本控制、制造费用控制、拓宽销售渠道、强化财务预算4个方面阐述了产能过剩下包钢股份二级单位降本增效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杨海锋  王远军 《科研管理》2005,26(Z1):57-61
本文通过分析探讨民营企业在其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困境,指出民营企业经营和成长中必需关注和解决的三大课题,即企业战略、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并对民营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胡川  郭林英 《科研管理》2020,41(5):40-46
随着中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本文深入分析了产能过剩作为一个有效的刺激手段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以2014-2015年存在产能过剩的上市公司年报数据为基础,运用OLS回归探究了产能过剩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企业产能过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刺激企业创新的发展,且产能过剩并非完全直接作用于企业创新,其对企业创新的激励作用部分通过中介变量闲置成本来实现。当企业产能过剩程度高、闲置成本大量增加时,企业为了进一步发展不得不考虑创新,通过提高创新力来突破当前的发展困境。进一步地,国有股比例作为调节变量,在产能过剩激励企业创新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增强作用,即企业的国有股比例越高,产能过剩对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也就越强。最后,为政府政策出台和企业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36家中国光伏上市公司2012-2015年年度数据,采用双系统DEA法测度了光伏产业及其产业链上、中、下游三个环节的产能利用情况,并针对过剩样本,通过建立变参数面板模型验证了固定资产投资是光伏产业及其三个环节产能过剩的直接原因.最后本文从政府干预、培育内需和技术创新三个维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陆远权  朱小会 《软科学》2016,(10):26-30
在考察中国区域环境污染的基础上,将影响因素分解为政府规制因素和产能过剩因素,利用1997~2012年省际数据建立环境污染影响因素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检验政府规制和产能过剩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正式规制强度对各区域降污减排作用不显著;提高非正式规制强度对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有显著作用,非正式规制对高度产能过剩产生的环境污染有显著的平抑作用;产能过剩是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化解产能过剩将显著改善中西部地区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3.
熊严 《华夏星火》2011,(4):26-28
今年春耕期间,作为国家调控化肥市场重要手段之一的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制度,可能会遭遇尴尬的局面。“毕竟现在已经是产能过剩时代,化肥淡储有没有必要呢?”一名业内人士如此对《农经》记者表示。  相似文献   

14.
行业期刊走出困境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业期刊的现状普遍不容乐观,读者减少,生存困难.既有历史的体制性的原因,也有行业期刊本身的问题.要走出困境,不仅有待于期刊主管主办部门为行业期刊松绑,作体制性的变革,更有赖于期刊人在内容上做到关注行业焦点,引领行业潮流.在营销上以精准营销理论做指导,建立一种、甚至多种点对点、个性化的立体交叉的发行、广告模式,不丢掉任何一个既有读者,不放弃任何一个潜在广告主;寻找本行业与大众消费的连接点,依托行业资源,抢占大众媒体的广阔市场,增加期刊的客户总价值,把行业期刊这个小草浇灌成大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城市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商品房、各类小区建设的不断增多,物业管理也因其独特的存在优势,发展迅速,但其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针对物业管理中的各类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融资困难一直是阻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并且亟解决的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将从企业融资难进行阐述,再提出改善企业融资困难的可行性对策,以达到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家族式企业的融资困境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朗 《科研管理》2005,26(Z1):68-72
家族式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从家族式企业的治理结构、融资渠道、制度特征出发,研究在企业治理结构缺陷以及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制约家族式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及其成因,提出促进家族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软科学》2018,(5):10-13
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度了中国各省的产能利用率情况,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存在着产能过剩,相比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产能利用率更为不足。实证分析发现,地方获得的来自中央的转移支付越多,产能利用率越低,产能过剩越严重;地方的市场分割不一定会抑制产能利用率,但是地方市场分割会加剧转移支付对产能利用率的抑制作用,产能过剩也会越严重。实证结论可以为中国产能越治理越过剩现象提供一个良好的解释视角。研究结果表明,建立透明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合理使用转移支付资金,以及打破地方市场分割,加快市场一体化建设对化解我国各地产能过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前,各界普遍认为当前我国钢铁、水泥行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这是因为:以产能利用率为指标评价产能过剩状况,其科学性需要商讨;当前我国钢铁、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具有阶段性、结构性、区域性和相对性等几个特征;基于我国现存的巨大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将有效释放过剩产能的判断,得出我国现阶段的产能过剩是伪过剩。在此基础上,立足发挥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双重作用,从控制新增、消化现存、淘汰落后等几方面提出化解过剩产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资料及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从历史原因、企业市场行为与社会责任行为的不一致性,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企业社会责任形象的不一致性,企业的发展规模、所在的行业状况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