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招生考试通讯》2013,(10):I0001-I0016
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相似文献   

2.
一个热心慈善的富翁,向三个贫困家庭提出捐助,却收到迥然不同的答复。一家拒绝,以为是施舍———这是戒。一家犹豫,声明要偿还———这是虑。一家欣然,感激地接受———这是善。面对他人的善心与善举,我们理所应当以善回应,在这一来一往中,爱在传递,善在弘扬。戒者,乃戒心、戒备,实在要不得。就好比在凛冽的寒风中饥寒交迫的时候,突然有人端来一笼热腾腾的包子,你却嗤之以鼻,眉眼高扬,啐了一口唾沫,  相似文献   

3.
<正>故事里,富翁打算向三个贫困家庭提供捐助,一个高兴地接受了捐助;一个犹豫地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个谢绝了富翁的好意,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我非常理解第三个家庭的做法,他们谢绝了富翁的好意,用不卑不亢的态度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人格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在做慈善的同时,不要忘了维护他人的尊严。孟子说:"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  相似文献   

4.
今年广东高考作文试题沿袭惯常的风格,但稳中有变,体现出源自生活,导向多元的特点. 先看看作文试题本身: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申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相似文献   

5.
2013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提供了一段“虚拟”的但现实感很强的材料。材料分两个层次:白手起家的富翁热心慈善事业,想捐助三个贫困家庭;三个家庭对待捐助的不同态度。富翁是慷慨的  相似文献   

6.
材料中的那位热心捐助的富翁,我想他一定是因为白手起家,懂得人都会有落魄和需要帮助的时候,所以他慷慨地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那三个家庭摆脱困境。诚然,在我们处于困顿中时,我们也需要接受那双手伸来的援助与温暖,助我们走出人生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为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相似文献   

8.
用智慧施善     
古人云":弃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把慈善当作施舍连乞丐都不屑接受。所以,有时候施善也要注意方式,运用智慧施善,让爱善者乐意接受。白手起家的富翁心怀善意,向家境困难的家庭提供捐助。却有家庭犹豫着接受甚至是拒绝,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施舍。如果富翁注意一下施善的方式,也许就会有不同的效果。所以,要用智慧施善。  相似文献   

9.
一个热心慈善的富翁,向三个贫困家庭提出捐助,却收到迥然不同的答复. 一家拒绝,以为是施舍——这是戒. 一家犹豫,声明要偿还——这是虑. 一家欣然,感激地接受——这是善. 面对他人的善心与善举,我们理所应当以善回应,在这一来一往中,爱在传递,善在弘扬. 戒者,乃戒心、戒备,实在要不得.就好比在凛冽的寒风中饥寒交迫的时候,突然有人端来一笼热腾腾的包子,你却嗤之以鼻,眉眼高扬,啐了一口唾沫,拂袖而去,这该是多么让人心寒!比起施舍,我们更应说是帮忙与互助,没有富人与穷人间的高低不等,将彼此联系的应该是共同进步,谋求大众幸福的温暖纽带.若存戒备,则是筑起冷酷高墙,密不透风,爱也无从渗入.  相似文献   

10.
【考场例文9】勿带有色眼镜看待他人□广东考生一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为人慷慨,乐于助人。但当他为一贫困家庭提供捐助时,却被误认为是一种施舍,并且拒绝他的捐助。此所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啊。在此,我只想说一句——勿带有色眼镜看待他人。  相似文献   

11.
【考场例文5】施舍,或是希望?□广东考生[点评:考场作文的标题如能直接亮明观点或许会更好。]第三家对富翁捐助的拒绝,从一方面看,表现了人穷志不屈的高风亮节,让人不禁拍手叫好!然而从另一方面看,却是将自己逼入绝境,放弃走出困境机会的愚蠢做法。该从哪方面看,取决于捐助的性质,即是同情的、无谓的施舍,还是带来希望的、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物欲、金钱不断地冲击着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念,炙烤着一个个善良的灵魂。在这种境况下,我们应何去何从?刘墉的《富翁之死》以简约的故事情节,巧妙的对比,于平静之中包含了无言的批判,警醒我们坚守各自的精神家园。富翁其致命的弱点源于他灵魂深处的错误认识———以金钱来度量年轻人善意的帮助。我不知道富翁是如何成为富翁的,但毫无疑问,在富翁的意识中,他认为世间一切都可用金钱来衡量、购买。在富翁的生活中,或许有过多次通过金钱交易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成功经历,然而这一次,当他再度使出金钱这一制胜法宝时,万万没有…  相似文献   

13.
富翁和狼     
一位富翁在非洲狩猎,经过三个昼夜的周旋,一匹狼成了他的猎物。在向导准备剥下狼皮时,富翁制止了他,打开随身携带的通讯设备,让停在营地的直升机立即起飞,他想救活这匹狼。直升机载着受了重伤的狼走了,飞向500公里外的一家医院。富翁坐在草地上陷入了沉思。这已不是他第一次来狩猎,猎物大多  相似文献   

14.
刚刚看到这篇文章的标题时,我编辑部的所有同仁都以为接受捐助的是本刊曾经报道过的留美学子余健,于是无不欢呼雀跃。后来我们才发现,接受捐助的是美籍华人蔡先生,而非余健。  相似文献   

15.
悬赏     
一位富翁家的狗在散步时跑丢了,于是富翁就在当地电视台发了一则启事:有狗丢失,归还者,付酬金一万元。并有小狗的一张彩照充满大半个屏幕。启事播出后,送狗者络绎不绝,但都不是富翁家的。富翁太太说,肯定是真正拣狗的人嫌给的钱少,那可是一只纯正的爱尔兰名犬。于是富翁就把电话打到电视台,把酬金改为两万元。一位沿街流浪的乞丐看到了这则启事,他立即跑回他住的窑洞,因为前天他在公园的躺椅上打盹时拣到了一只狗,现在这只狗就在他住的那个窑洞里拴着。果然是富翁家的狗,乞丐第二天一大早就抱着狗出了门,准备去领两万元酬金。当他经过一家大…  相似文献   

16.
只要提起"动手术",很多人都会毛骨悚然。然而却有越来越多人为了"变美"而甘愿挨刀子,在整形手术从拒绝到争议再到逐渐被接受的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技术的进步,和人们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但这是否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无条件地接受整形?做整形手术的人数在不断增加,但没有人会对此扬起眉毛啧啧称奇。去年英国"治疗"("治疗"一词似乎不太合适,但不管了)了50,122名整形人士,而其中90%是女性,同样也  相似文献   

17.
牛顿在经典物理学中使用参照系(参考系)这个名词成功地解释了很多物理现象,借用这个名词将可以非常形象地帮助我们分析和理解一些受教者对德育的接受问题。受教者在德育活动中的参照系选择是接受或拒绝德育的重要因素,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重视这一因素。  相似文献   

18.
《尊严》一课的教学顺利地进行着。突然,好问的小陈提问:“为什么杰克逊大叔认为哈默是个百分之一百的富翁?”他的问题引起了一阵哄笑。一学生抢着说:“因为他有尊严,懂得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人生,所以说他是个百分之一百的富翁。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没建设性。”小陈脸红红的,我鼓励他:“还有问题吗?不怕,大胆说出来!”小陈接着说:“我想问问,大家都认同杰克逊大叔的这一句话吗?”很多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对呀!难道你不赞同?”“我不这样认为。在这篇课文中的哈默是一个有尊严的人,经过努力成为了富翁。看来,‘他是个百分之一百的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读过‘嗟来之食’这个成语故事,它告诉了我们不食‘嗟来之食’的人有尊严。但他最终没成为富翁,而且还饿死了,这与哈默的境遇截然不同。难道有尊严就能成为富翁?这就是我的疑问。”顿时,教室里变得鸦雀无声。我把握住这个教育契机,及时让学生展开辩论:“你们对小陈的疑问有什么看法?”一阵沉默后,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学习委员小玲说:“我觉得小陈说得有理,有尊严不一定能成为富翁。因为成功还需要很多的努力。”辩论高手小高说:“对,尊严只是说明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并不代表一个...  相似文献   

19.
结语     
子衿 《新作文》2013,(9):21
"一个新的现象突然诞生了,人们拒绝你,但是发现忽略不了它的存在,他会试着去了解你。人与人之间不可能完全了解,但可以通过长期努力向别人证明。"这是郭敬明在《小时代1》上映后,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说的话。而恰恰也正如这句话所说的那样,在这样一个物质极为丰富,丰富到迅速占领精神高地的时代,"青春文艺"似乎也不可避免地要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然而这样的"新"是特殊的,除了那些包裹在外表的纸醉金迷外,它  相似文献   

20.
富翁与狼     
一位富翁在非洲狩猎,经过三个昼夜的周旋,一匹狼成为他的猎物。在向导准备剥下狼皮时,富翁制止了他,问:“你认为这匹狼还能活吗?”向导点点头。富翁打开随身携带的通讯设备,让停在营地的直升机立即起飞,他想救活这匹狼。直升机载着受了重伤的狼飞走了,飞向500公里外的一家医院。富翁坐在草地上陷入了沉思。这己不是他第一次来这里狩猎,可是从来没像这一次给他如此大的触动。过去,他曾捕获过无数的猎物,斑马、小牛、羚羊甚至狮子,这些猎物在营地大多被当作美餐,当天分而食之, 然而这匹狼却让他产生了“让它继续活着”的念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