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也许有的人会说.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映在你的脸上.那是太阳的声音:也许有的人会说.当连绵的雨击打在地上时.那是再滴的声音:也许有的人会说.当轻柔的风幻作美丽的少女轻抚你飘逸的发丝时.那是微风的声音。我们把自然界万物生机幻作天籁的声音.可以描绘.但唯有心中的声音让我难从言表。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从事音乐教育这些年来,常听到这样的声音:"音乐欣赏怎么教?","为什么孩子们在欣赏音乐时表现出一付茫然的表情,要不然就是坐立不安,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从事音乐教育这些年来,常听到这样的声音:“音乐欣赏怎么教?”,“为什么孩子们在欣赏音乐时表现出一付茫然的表情,要不然就是坐立不安,漫不经心?”音乐欣赏难道真的是如此令孩子们生厌?音乐欣赏课“有形”而“无神”,孩子们的心也离音乐越来越远。其实,同样都是“听”,“音乐欣赏”确实比“听音乐”需要更高层次的心理活动。如何“听”,听得“如何”,是音乐欣赏课的目标,所以音乐欣赏课需要引导孩子用心“听”,即用心去感知。  相似文献   

4.
冯阿信 《音乐世界》2010,(18):22-22
宇多田光将在秋天发表暂别前的最后一张精选作品.而在此之前,日本的歌姬之战已经打响。单曲连发、打性感牌、作为CM曲、动画片OP来掠获人心.歌姬们花样百出.繁华了秋天的音乐界。正是有了那么多歌坛前辈、新人的前赴后继.才有了十年前的歌姬神话,才会有十年后更震撼世界的传奇。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听觉艺术,声音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本文主要从认真聆听,如何培养有序的聆听环境和如何创设有效的聆听方式三个方面介绍了聆听在音乐活动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6.
李侠 《教育文汇》2010,(11):27-27
离下课还有10分钟,全班同学都在认真地思考课堂作业,一个几何命题的证明。此时的教室里,静得可以听到花开的声音。突然,从教室后排传来两声清脆悦耳的蛐蛐叫声,惊得同学们一起转过脸去,寻找声音的源头。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一种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可以说,欣赏音乐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所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那么,怎样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唤醒学生的音乐感觉呢?  相似文献   

8.
“天籁”是《庄子》书中一个重要的名词,是开启庄子思想的一把钥匙。但长期以来,历代注家对它的解释大多似是而非,从而也就无法完全正确地理解庄子“齐物论”的思想。本文重新梳理了天籁一词的阐释史,然后回到《庄子》的原始语境中去考察它的含义,最后指出。天籁的本义是心声和物论,庄子对它的态度是否定性的。  相似文献   

9.
宋代理学的重要支派——心学派是以“存心、养心、求放心”为其核心思想的。在此基础上,该派提出了独特的“天籁自鸣”说,其主要观点是:天籁自鸣之境界的前提是作者须依据本心,心无邪思;天籁自鸣之境界产生的基础是物我一体;天籁自鸣之境界的根本特色是与雕琢造作相对应的天成自然。  相似文献   

10.
庄子“天籁”本是其“道”的呈现,而“道”是庄子宇宙论、本体论与人生观融合一体的归结,在庄书或庄子思想中乃是“自然”“无为”主观境界与客观自然之义,因而“天籁”也就取得主观境界与客观自然的主客合一之境。  相似文献   

11.
张艺 《亚太教育》2019,(11):181-181
音乐是听觉艺术,聆听是一切音乐活动的根本。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当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聆听便成了音乐教育主要的审美活动之一,也是其中重要的教学方法。而事实上,小学音乐课堂中常出现有些学生不能安静地聆听;有些学生不能坚持认真地把乐曲听完,容易注意力分散等现象。因此,如何让学生学会聆听是每个音乐教师必须关注的课题。笔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总结了几点经验,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前,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的激发问题,想学才能乐学,乐学才能真正会学;二是思想与行动脱节,分数与行为脱节,想得到、考得到,但未必做得到。笔者多年来一直工作于音乐特色学校中,学生能娴熟地掌握一两  相似文献   

13.
《音乐课程标准》提倡引导学生完整地欣赏音乐,聆听音乐。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音乐艺术最具个性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门纯粹的听觉艺术。它是流动的音响,看不见,摸不着,只能依靠听觉来感知。因此,以音乐为核心的教学活动离不开聆听,它应该是音乐教学的必经之路。那么,在教学中应怎样运用聆听呢?  相似文献   

14.
一、在很多城市人的眼里,丹巴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天堂。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这里的天高云自,山清水秀,吸引着大批不辞辛苦奔赴而来的游客,让他们流连忘返。然而,对少年胡政尧来讲,再美的景色、再淳朴的民风、再热情的款待。  相似文献   

15.
从古至今,人们对庄子《齐物论》就有各种各样的解读。"天籁"的权威解释是"自然界的声音"。但同时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与之不同的解释。如果联系上下文,"天籁"其实可以被翻译为人的心声,或者说是人对外物的认识。以这种理解,可以更好地将地籁、人籁和天籁作一个鲜明的对比。而且,庄子对"天籁"所持的是批判性的态度。因为一旦言物就有所亏,就不再是物本身了。人的认识都是有偏见的。如何去看待"天籁"呢?庄子提出了他的核心观点以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寓诸庸,以明。"  相似文献   

16.
李桂新 《课外阅读》2011,(11):269-269
音乐和美术是中学阶段学校实现美育的两门课程,传统美术课教学受学科特点所限,多表现为“无声”的绘画技法传授,在新课改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理念指导下,本文尝试将音乐的“声”与美术的“色”相得益彰,从多感官感受方面丰富美术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创作的热情,努力实现学生综合艺术素质提高目标。  相似文献   

17.
天籁是今人描述音乐的一个常用词,然而这个概念在它的出处——《庄子》中的原意为何,自古一直众说纷纭。从《齐物论》主旨以及庄子的道论思想出发,结合《庄子》其他篇章中有关音声的相关表述,并通过对天籁的造词用意及其与地籁、人籁的关系的深入分析,可以说明天籁相当于道,是现实音声的形而上的本源,而非如其他各派观点认为的是自己而然的独化状态、是非主动的自鸣、是合乎规律的音乐、是人的言语等。  相似文献   

18.
Lily 《出国与就业》2011,(5):74-75
爱尔兰培育了许多世界著名的文学家,其中诗人叶芝、剧作家萧伯纳、贝克特和诗人希尼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爱尔兰总统玛丽·麦卡利斯曾骄傲地说,“爱尔兰人不幸被英国人统治了800年,但爱尔兰人有幸统治了英语世界800年。”  相似文献   

19.
让七年级同学看戏曲、谈音乐,实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我们可以选取一段自己最为熟悉的戏剧、乐曲作为写作对象。本文的小作者就是用一段文字来描述《梁祝》之美,不过,小作者找到了一条突破的捷径,她摒弃从故事情节切入的传统方法,由美妙的旋律导出,让情节随着乐曲的起伏而展现,让情感随着旋律的高低而抒发。另外,大量贴切而精美的比喻句是本文的精彩之笔,它们将乐曲的美丽展示得淋漓尽致,将人物的情感书写得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20.
音乐聆听彰显着学生的音乐学习的本质力量,体现着学生的音乐生命实践活动智慧。音乐聆听能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体验、理解,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建构、创造。音乐聆听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鉴赏力、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力,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