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海 《新课程研究》2010,(3):122-123
每个人的名字都是自己最熟悉最亲切的一个符号,人们对自己名字的看待,具有惊人的重视程度。所以在人的心中,自己的名字显得多么的重要!如果自己的名字时常以“正面的”、“积极的”形式出现在大众的面前,对自己产生勇气,树立信心,激发潜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名字在你身边无处不在,正在淋漓尽致地发挥着它的效应,我在这里不妨称它为“冠名效应”。  相似文献   

2.
人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自己的名字都是独一无二的,那是世界上最美妙的符号,最悦耳的音节。尤其对于自我意识正在形成的小学生来说,让别人记住自己的名字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老师,如果能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便无异于掌握了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它会产生巨大的亲和力。试想,上课老师提问时,喊“第三排的那个女生”“戴眼镜的那个男生”,与直呼学生姓名所产生的效果怎会相同呢?然而,对于许多老师尤其是任副课的老师来说,因所教班级比较多,每周和学生见面的次数又少,所以记住学生的姓名确实不容易。我…  相似文献   

3.
一、幽默型幽默诙谐的语言最能吸引学生。正如相声、小品最能吸引观众一样。记得我的一位叫张鹄的老师,他给我们上第一堂课时,走进教室第一句话就是:“现在我来解答大家的一个疑问。”我们莫名其妙:这位老师要给我们解答一个什么疑问?接着张老师说:“我叫什么名字?”哦,原来老师是在卖“关子”呀。不过,这确实是大家正想知道的,于是集中思想听起来。接着张老师用诙谐的语言介绍了自己名字的奇遇:一位医生把“张鹄”念成了“张鸡”、“张告”,最后索性叫号码;一位体育老师怕念错“鹄”字,就干脆漏报学生姓名,让学生自报家门;…  相似文献   

4.
近日,在网上阅读了王崧舟老师执教的作文课"亲情测试",大致流程如下:第一部分:忆,擦亮五个名字的圣洁之光。教师请学生在最干净的一张稿纸上写下自己最爱的五个人的名字,并让学生进行交流。学生情绪高涨,课堂上暖意融融。第二部分:划,体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教师让学生在五个名字中划去一个,并陈述理由,且以自己的语言渲染气氛,逐步调动学生的情感。接着,再划去第二个,第三个……直至最后一个。学生的情绪陷入低谷。第三部分:写,倾听自己最隐秘的心灵之声。  相似文献   

5.
戴“手表”     
新生入园对于小班老师来说,最感困难的事有两件:一是如何减少新入园孩子的哭闹现象,二是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为此,我用硬纸板画了一些手表,这些“手表”有一点特殊,表盘内除了指针和钟点外,还有孩子的名字。孩子们都很喜欢这种“手表”,纷纷集中到我身边,希望我把“手表”送给他们。于是,我就利用戴(贴)“手表”的机会和他们交谈,如询问孩子的名字、父母的情况,表明自己很喜欢他(或她)等。  相似文献   

6.
赵炜 《教书育人》2005,(5):55-56
前一段时间,希腊很风光,又是夺冠欧洲杯,又是举办奥运会。但我的这个“爱琴海”却跟希腊没什么关系。说来也巧,我最怀念的两位老师,一位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是“琴”,一位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是“海”。琴老师多才多艺,教植物,是团委书记。海老师是有名的才子,教语文,是班主任。  相似文献   

7.
“野孩子”的酝酿早在1988年春,湖北当阳市窑湾中学几个“不安分”的学生就常在课外主动将自己的作文给语文教师修改,这小小的举动引起了老师们的关注。具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的老师们几经研究,他们决定成立一个以“读好书、写好文、做好人”为宗旨的文学社。他们给这个文学社取了个十分土气的名称——“野孩子”。这名字含义有三:其一,“野”含有“自然”之意;其二,“野孩子”确定了她的对象,该校是农村初级中  相似文献   

8.
深秋的一天,我和几位老师到附小去听一年级黄老师的课。她教的是小学语文第一册第12课看图学词学句《飞机、蜻蜓》。在教学生写“飞”字时,她先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中插图。黄老师问:“小朋友们看图,观察一下,天空中飞着什么?”生答,“天空中飞着飞机。”黄老师接着说:“飞字怎么写呢?”说着拿起粉笔准备在黑板上写下“飞”字,但却在要起笔时停下来,说:“飞字字形不复杂、但很特殊,我写的时候请小朋友们注意观察。”说完才一笔一笔地在黑板上田字格里写下“飞”字。  相似文献   

9.
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一项语文活动:说说我的名字。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及来历,每个名字都寄托了一份关爱和希望。接着,请学生以名字的含义为话题,把这次活动写下来。  相似文献   

10.
应该说,在十二生肖里,马是最俊雅、最有灵性的。稍加留意,你会发现我们生活中使用“马”字的频率也最高。比如说吧,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别人恭维自己为“千里马(虽然伯乐不常有),而不喜欢别人叫自己马大哈”,更忌讳别人讥讽自己“马屁精”。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诲”字时,学生常常把它和“悔”字弄混了。我认真思考,根据这两个字的特点和含义编了一句话。再上课时,我就问:“你们做错事的时候后悔吗?”学生点头。“后悔时,是嘴上说说,还是从心里感到后悔呢?”同学们表示从心里感到后悔。“那就是说,大家的悔意都发自内心,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喽。”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有心悔过方为善”,然后问道:“这句话什么意思?”一生回答:“心里知道后悔了,才能改。”我点点头,“说得不错。”然后继续问:“那老师平时又是怎样教育你们呢?”“老师给我们讲课,老师和我谈话,老师告诉我们一些道理。”学生答…  相似文献   

12.
最近,笔者观摩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落花生》一课,有如下感受。一、“导入”巧妙机智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教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孙老师这节课的“导入”为我们提供了示范。课始,孙老师请四位同学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并要求他们说说爸爸妈妈为什么给自己起这个名字。一名叫“宋涛”的学生说,爸爸妈妈希望他像大海的波涛向前不息、奋斗不止。回答引起听课老师的赞叹。一名叫“曾金”的学生说,她生下来后,爸爸妈妈说她是家里最大的财富,所以给她取名为曾金。回…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然而,如果巷子太深,这酒恐怕也难以让人相识。与其深藏于巷子中,倒不如将酒和盘端出,在客人面前抢占一个好地盘,近享“近水楼台先得‘酒’”之便利。同样道理,老师在学生面前不妨“吹吹”自己,这不仅对自己有益,对工作也很有帮助。首先,“吹吹”自己的长处,增加学生对你的信任。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如果不将自己的长处大大方方、明明白白地表达出来,学生就会觉得你是一个比较平庸的人,一个没有亮点、没有才能的人,一个难以让他们信任的人。而学生信任老师是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的一个重要条件。所以教师…  相似文献   

14.
“爱”这个字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没有“爱”就没有亲情,这个字至令让我感悟很深很深……上午第四节课,老师让我们在日记本上记下自己最深爱的五个人,我拿起笔,左思右想。提起笔,写下了五个我最敬爱的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姐姐,他们是我最亲最爱的人。我搁下笔,看着老师,这时我听到了老师在说:“画去五个爱你中的一人!”“不”我想,“不”这些亲人中我不能失去一个,失去一个我就少一份亲  相似文献   

15.
源于日本恐怖漫画的笔记本“具有诅咒魔力”,据称如果自己“憎恨”一个人,只要在本子上写下这个人的名字和死因,那个人就将在40秒后死去。  相似文献   

16.
前一段时间,希腊很风光,又是夺冠欧洲杯,又是举办奥运会。但我的这个“爱琴海”却跟希腊没什么关系。说来也巧,我最怀念的两位老师,一位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是“琴”,一位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是“海”。琴老师多才多艺,教植物,是团委书记。海老师是有名的才子,教语文,是班主任。上初一报到的时候,我很高兴。因为终于要在楼房里念书了。当时同学们谁也不认识谁,默默在一个教室里打扫卫生。因为各忙各的,谁也没注意到什么时候进来个老师。老师不说话,而是随便走到一个个同学面前,然后叫出他的名字。被叫出名字的同学大都小心地点着头,眼里满是惊异。…  相似文献   

17.
称呼学生的名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很寻常,每个老师每天都要称呼学生的名字。正因为寻常,一些老师才不注意。其实称呼好学生的名字,是很有讲究的。第一、初识学生,要尽可能快而准确地称呼出学生的名字。接到一个新班级,接触一批新的学生,老师要做好学生名字的备课。最好先找来学生名单,把学生名字中不认识的字查一查、问一问,做到对学生的名和姓都不会念错。现在家长都重视给孩子取名,有的家长还喜欢用生僻的字。一个班级中,总会  相似文献   

18.
近日,读了《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第1期刊登的烟台市福山城关中学林爱玉老师撰写的文章《少给学生一滴水》一文(《以下简称《少水》),很受启发,也有同感,写下来以期交流。对“传道、授业、解惑”,每个教师有不同的理解,也有自己的见解,更有自己的做法。但作为教师,教好是前提,教会是目的。即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激发生命的创造冲动,张扬他们独特无二、活力四射的个性,唤醒天性中最灵动、最美好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给学生充足的水。教师的素质不同,这给水的方式也就不同,但不外乎两类:一类是采用以“教师讲授为重心”的教学方法。“半…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在作业中都错用“末”和“未”。我采用让学生多次读、写的方法来使他们牢记,但效果不尽如人意。他们当时是记住了,但下一次的作业中又分不清了。我决定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区别这两个字。在一节课上,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末”和“未”,接着说:“同学们,这对双胞胎长得太像了,我总是分不清它们,下面请同学们想想办法,帮老师辨别一下它们。”这下课堂可热闹极了,学生有的冥思苦想,有的小声讨论,有的指手画脚。终于有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老师,我是这样记的:‘周末短,未来长’。”我请他解释。“老师,‘末’下面一横短,我就…  相似文献   

20.
教师,尤其是中、高年级老师,常可以听到个别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每天做作业到十点多钟,真比大学生还辛苦”。这种动作极慢的学生可称为“慢一拍”学生。其实,每个年级,每个班级中,几乎都有“慢一拍”的孩手,只是在低年级中,学生作业量少,即使再慢的孩子,一般在八点左右也能上床了,老师、家长并未将“慢一拍”的现象加以重视。随着年级的升高,作业量的增加,“慢一拍”已开始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甚至出现“慢三拍”、“慢四拍”,当天的作业不能当天毕,老师批评,家长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