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确定这一课的教学难点? 《小桔灯》有什么难点?粗粗一看,似有若无,细细一想,不难发现,文章写的是小姑娘的故事,为什么用“小桔灯”作标题?既然用“小桔灯”作标题,为什么写小桔灯的文字那么少?有人说“小桔灯”是本文的线索,小桔灯的文字这样少,能称之为线索吗?小姑娘为什么说“只要说王春林家里病了”,胡大夫就会来?胡大夫和她们家是什么关系?作者写这一点意图何在?小姑娘  相似文献   

2.
怎样确定这一课的教学难点?《小桔灯》有什么难点?粗粗一看,似有若无;细细一想,不难发现:①文章写的是小姑娘的故事,为什么用“小桔灯”作标题?既然用“小桔灯”作标题,为什么写小桔灯的文字那么少?有人说“小桔灯”是本文的线索,小桔灯的文字这样少,能称之为线索吗?②小姑娘为什么说“只要说王春林家里病了”,胡大夫就会来?胡大夫和她们家是什么关系?作者写这一点意图何在?③小姑娘年方八、九,未谙世事,为什么能够说出“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而且“我们大家也都好  相似文献   

3.
冰心的著名散文《小桔灯》,作于一九五七年一月十九日,内容是对一段往事——“小桔灯”的来历的回忆:十二年前的春节前夕,“我”在重庆郊区的一个山村,偶然中结识了一个“只有八九岁光景”的小姑娘,分手时天已黑了,小姑娘亲手制作了一盏小桔灯送我上路。从那时到现在十二年了,“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桔灯。”想起小姑娘和她的父母。一次邂逅而短暂的相遇,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姑娘,一盏很不起眼的“小桔灯”,为什么竟然使“我”如此难以忘怀? 十二年前的春节,正是日本帝国主义濒临灭亡的前夕。蒋介石国民党虽然被迫与共产党组成抗日  相似文献   

4.
冰心的脍炙人口的散文《小橘灯》,选入初中第二册语文教科书时,“橘”字统统印成了“桔”,标题成了《小桔灯》。查《新华字典》,“桔”字读 jié,有“桔梗”、“桔槔”等词。还读j,“‘橘’俗作‘桔’”。我想,“桔”既然只是“橘”的俗字,不属于国家正式公布的简化  相似文献   

5.
《小桔灯》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传统课文,一直深受广大青少年读者所喜爱的作品。但读者不一定都知道冰心写作《小桔灯》的由来。1957年1月19日,春节将至,老作家冰心应《中国少年报》之约,写了一篇题为《小桔灯》的散文。这篇散文后来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6.
×××同学问:《这不是一颗流星》的主体部分扣住“熊皮手套”这根线索集中写阿婆的手。那么,文章为什么不以“熊皮手套”或“阿婆的手”作标题?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水平,因为它已涉及了文章构思、剪裁和立意。文章的主体部分是第二部分,这部分的“回忆”确实扣住“熊皮手套”这条线索,前后直接写熊皮手套的地方有四处。在叙写回忆时,确实也多次写到阿婆的手,作者把几年来阿婆对孩子的疼爱,孩子对阿婆的疼爱,都浓缩在简  相似文献   

7.
循循善诱,鼓励探究。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改变以往“讲师”的地位,自觉地扮好“导师”的角色,鼓励学生大胆地探索、质疑,引导他们深入分析、把握课文的精神实质,洞悉深层涵义,从而培养创新能力。作家冰心的《小桔灯》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学生会质疑:小桔灯的光照不了多远,又怎么让“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呢?是否矛盾?这时,老师引导学生把小桔灯与小姑娘联系起来考虑,就会知道,小桔灯其实  相似文献   

8.
百花园     
语文教学与手工制作在进行《小桔灯》一课的教学时,我给学生留了一个家庭作业:按课文的提示制作小桔灯。第二天上课,我对制作精巧的学生提出表扬,对制作不理想的学生帮助分析原因。有的小桔灯用棍挑时向一边偏坠,说明读课文时忽视了“小桔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中的“相对”一词,或是穿桔灯麻线长短不一;有的小桔灯,点燃后却烧着了麻绳,说明忽视了“短短的蜡头”中的“短短”;有的小桔灯不够亮,说明忽视了桔碗是桔子“一大半”。由此,学生总结出:读课文不细,做小桔灯不认真,这样做出的小桔灯是不能“照你上山的”。然后,我又…  相似文献   

9.
作文范围驳论。作文要求驳论点或驳论据、论证。参考题目一、报纸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学校的学生浪费严重,用馒头打仗。“有人看了报说:“真太不象话了,应该批一批。”可也有人说:“这不过是小事一件”。请以《这是一件小事吗》为题,写一篇批驳文章。二、在一些青年人中流行一句口头禅:“找乐。”只要有人喊:“找乐去哟!”便有一些人响应。比如:雪后,马路上被一伙小青年划出一道又光又滑的水沟,然后站在一旁对着骑自行车的人无端发笑,有人被笑得莫名其妙,一慌神,车子猛的  相似文献   

10.
在小说《一件小事》里,鲁迅用以小衬大的手法,从小事中表现伟大的精神。小说细腻地描写了小事,令人信服地承认,小事的确是“小”.这样写,作者要表达的真谛,即精神的伟大,也就更加突出了.犹如画家着力于嫩绿,而使鲜红更艳。小说是怎样描写小事的,又是怎样突出小事的“小”的呢?  相似文献   

11.
(一) 《小桔灯》是著名作家冰心在一九五七年一月九日为《中国少年报》写的一篇叙事散文。那时正是春节将届,少年儿童都忙着购置鞭炮:结扎灯笼,准备和大人一起幸福地欢渡佳节。与青少年知心贴意的冰心同志,在《小桔灯》里,用平易简明的文字,记述了发生在十二年前春节前夕的一件往事。这份珍贵的春节礼物,立刻受到了广大青少年以及长了胡须的“大孩子”的欢迎。作品深刻的思想、精巧的构思、平易的文字、真切的情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享受。直到今天,这篇优秀散文仍象灵巧的小桔灯发出的桔红的光,在读者心头闪(光夭),使人受到鼓舞,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相似文献   

12.
我和×××这几天纪律为什么不太好呢?您不知道.因为这几天,坐在我们前面的×××,不知为什么他经常和我们骂仗.上星期写《欢送新兵》的作文时,我俩看了他的作文,他写“新兵打扮得象唱戏一样”,我俩笑了一下,他就说:“打扮得…… .”(学生骂人的话,故略)昨天,他又用毛笔在纸上画了一个不象样的人头,说:“这是你们两个的爸爸.”我哭了.啊!张老师,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有这么两句话:“大事化小”、“小题大做”,我把这两句话引用过来,权且作为写作中的两点小技巧。首先从“小”字说起。我们要善于在“小”字上作文章,要善于发现、挖掘、美化我们身边的小事。例如,寝室里不乏乱泼乱倒现象,有一位同学就用诙谐的笔调把它写得生动、有趣:“哗,飞流直下三千尺,哇,疑是银河落九天。”又如,寝室里出现了老鼠,有一位同学就记下了这个情节:“叽——,我的毛孔一张,黑暗中隐隐约约看见一个小东西跳到课桌上,发出‘叮叮当当’的碰撞声,我的汗毛竖了起来,身上也立即起了一层鸡皮疙瘩。我动也不敢动,生怕引起了这个…  相似文献   

14.
小引人生40年,包容14000多个日日夜夜,就在最近一年某个冬天的日子,“我”一个人在房里看书的时候,听到了墙根下一只蟋蟀的叫声,而且以后又有了多少次这样美妙瞬间的经历。正是这么一件始于瞬间的小小昆虫发出叫声的细小事由,引起了作者关于人生、关于人的朋友这一庄严主题的思考。记述这样一桩小事不能小看的感受的文章,正好用采后发我们思考如何用文字生发自己对美妙瞬间的把握。所谓小题大作,其实和大题小作是相辅相成的:从题材说是小事,小事却可以往大里说;从题目看又是有关品味人生、思考人类与世界关系的重大话题,但偏从蟋蟀叫的小口子来写。  相似文献   

15.
“小”,是小学生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年龄小,生活的“圈子”也小。他们尚未入世,见识不广,较之大人,其生活面、知识面显然要狭窄得多。由于受着这种种限制,因而小学生在作文中,往往以“小事”为题材。所以如何指导小学生用“小事”写出好文章,实在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让我们先看一篇题为《团结的蜜蜂和蚂蚁》的作文吧——在星期一的早上,我从家来校时,在半路上看见有一大群蚂蚁在搬一只二三寸长的小虫。我初见时,吓了一跳;仔细一看,才知道为了搬动这件大食物,他们一同向前拥拥挤挤的行着,都很齐心合力。又走了一会,见有一只短尾巴小狗跑入树林里汪汪的乱叫。我以为是被人家打了,上前仔细一看,原来是短尾巴小狗去追一只蜜蜂,却招来了一群蜜蜂的围攻,用  相似文献   

16.
李琪凯小朋友的作文《我的“诡计”得逞了》写的是一件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但写得很感人。小作者是一个情感非常丰富而又具有孝心的孩子。他看到母亲含辛茹苦,日夜操劳,每天里总是干得多吃得少,十分心疼,于是“灵光一闪,生出一计”,想骗妈妈吃下一顿美味——饼干。最后“诡计”得逞的时候,孩子快乐地笑了,妈妈也欣慰地笑了。我想读这篇文章的小读者也一定会发出会心的微笑。“诡计”本是一个贬义词,但用在这里却很贴切,也颇见神韵,作为标题还特别醒目。因为妈妈为全家操劳,总是“省吃俭用”,“不肯吃一口好的,穿一件新的”,要让妈妈“分享这…  相似文献   

17.
练习课题:《玩得最开心的一次》(口头训练) 要求:以“写人”为主,要着力刻划人物的外貌、神情、对话、动作。做到合情合理、体现个性。写少年儿童更要符合年龄特证,以突出纯洁、美好的童心。《小桔灯》、《夜走灵官峡》两篇课文,为我们提供了范例。本练习要求学生从范例中得到启示,通过集思广益相互启发的课堂讨论,注意到环绕文章中心,写好人物的外貌、神情、对话和动作。指导要点:1、第一步要解决好“写什么”。启发学生勾起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考虑准备写哪件事。让学生在讨论中比较出写“哪一次”、“玩什么”是自己“最开心的”,以审清题意。 2、第二步解决“怎么写”。要把开心味写出来,应该着重在“怎样玩”的问题上写好人物的神态、对话和动作。可以让学生再读读《小桔灯》中的一个片断,  相似文献   

18.
一件小事     
[习作要求]生活中有很多小事和我们擦肩而过,但有些小事即使经过很长的时间也不会被忘记。每个人每天都可能遇到这样的小事。有的人经历过了就忘记了,有的人却细心地把它收藏在自己的作文中,作为成长的见证。你愿成为一个有心人,记录下身边稍纵即逝的小事吗?注意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让自己笔下的角色活起来,让读者能从他们的言行中“看到”这件事。[金指点拨]写一件小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选材要真实而且事情要小,最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这件事情的的确确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自己身边,这样,在写这件事的时候才不会写不下去。2.注…  相似文献   

19.
那天     
“那天”,是简单又不简单的题目,是我们很早接触但至今也未能把握好的题目。我们从小到大写了那么多记叙文,就是学会说清、说好在一天里发生的一件事。但为什么总写不好呢?那是因为我们不会观察,怠于思考,无法看出平凡小事的不凡。从现在开始,向本期的四位小作者学习,做一个积极地参与生活、热爱生活的人,让爱和思绪在我们的笔端流淌。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难题。这是小学生的同感,也是教学重点。我想作文的难易与否,就在于教师是否以学懂、学通、学活以学字、词、句为基础,巧妙而有效地去引导学生观察感受身边的小事而学写作文。我们都读过李白的《静夜思》、冰心的《小桔灯》、鲁迅的《一件小事》等,这些从古至今脍炙人口的名著不都是来源于平凡的身边小事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