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据说,为政者最应该去看的是两个地方,一是劳改场,一是火葬场,火葬场去的人可能比较多,人人都要送故人,是不是?但劳改场去的却不多了,搭帮我们开展“警示教育”,我是第一次到监狱去“参观学习”,看了那些曾经的“同行”,听了他们现身说法。如果要拣出他们说法的两个关键词,那么我以为一是“自由”,里头的人个个渴望自由啊;一是“侥幸”,他们作案之初,人人都怀有侥幸心理。  相似文献   

2.
教育与爱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初为人师,面对求知若渴的学子,我只有用我的全部“爱心” 去关怀他们、体贴他们,用我的人格、言行去感染他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一些学困生被忽视了,被教师认为是“累赘一族”,不去或极少去关注他们,一次次失去了有效开发他们潜能的机会,致使他们一步步落后下去,使得广大“潜能生”最终成为“无能生”。但站在教师的角度认真思量,在我们一次次对他们失望的同时,也充满了一次次的期待,只要我们坚信他们不是无药可救的。  相似文献   

4.
处于写作入门时期的小学生,童心天真,束缚极少,想象力丰富,他们心中完全是一片自由驰骋的天地。实际上,他们非常渴望通过自己的习作,去展示他们看到的多彩世界和内心的神奇想法。宋代散文大家欧阳修认为:“作文之体,初欲奔驰。”意思是教小孩子写作文,一开始要“奔放”一点,应鼓励他们放开手脚,放胆去写,不宜过早地用很多条条框框去束缚他们。  相似文献   

5.
“鄙视”,是应试教育制度下产生的对待学生的一种扭曲心态。“赏识”,是在新课改背景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基本体现。以赏识的心态对待学生,就是用心去欣赏他们,鼓励他们,细心地去观察,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从而,避其过,抓其优,并以此为切点和契机,促其发扬光大,促其进步,促其发展。  相似文献   

6.
唐芬芝 《教师》2012,(31):110-110
“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会;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巧妙放手,恰到好处的课堂“留白”.留给他们思维驰骋的空间,促使他们用自己的独特的体验去演绎精彩的“补白”。  相似文献   

7.
李娜 《陕西教育》2004,(2):21-21
一提起“差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学习、纪律方面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常习惯称之为“差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诱导他们,陪他们渐渐走出困境,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用爱心去浇灌 教师要消除差生的疑惧心理、对抗情绪,满腔热情地去帮助差生,用爱心去浇灌差生。主动接近他们,询问家庭情况,了解兴趣爱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爱戴。在课堂上用语言去激励;用表情去温暖,用动作去感化,传送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差生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推动自己,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人生是一所没有毕业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科学家总是像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所说的那样,一生“早起、勤奋、谨慎、诚实”,“不抱怨命苦”,去锤炼自己的意志,去培养“优良的习惯”,去养成“良好的品格”。在他们的字典里,最重要的词汇是“意志、工作、等待”。这是建立他们成功金字塔的三块基石。有作为的科学家就是这样度过自己一生的。下面几则故事,可以帮助青少年朋友对科学家人生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现在老师重视的学生大都是冒尖的“两头”,而夹在“两头”之间的很大一部分“中间层次”学生,学习平平,能力一般,没有出众的表现,但也不会给老师添乱,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和研究较少。外国教育工作者把这类在集体中不受关注的学生称为“灰色学生”。其实,那些平平常常、不声不响的学生也是需要关心、重视的一群。他们处于“中间层次”,可他们并不属于“灰色”!有的孩子成绩不算优秀,但动手能力强;有的生就一副热心肠,助人为乐,关心集体;有的善良懂事,同情弱者,孝顺父母。他们也许还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需要老师去发现,去挖掘他们身上的“亮色”。  相似文献   

10.
用心去育人     
王天丽 《课外阅读》2011,(9):257-257
古人云:“敬人者,仁恒敬之;爱人者,仁恒爱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有一颗“仁爱心”。带着这颗心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走进他们的心里、知道他们所想所知、用爱去感悟他们,及时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缺点。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不能因为我们是老师而高高在上,学生必须无条件的服从我们。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他们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第九册《可爱的草塘》是一篇语言华丽、情景交融的精美散文。教学中,笔者调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感受体味这种“美”,感知草塘之“可爱”,学生都不禁为之而陶醉。此时,笔者趁势提出让他们考虑一下,作者去“草塘”的时间。不知是出乎他们的预料,还是激起了他们的兴趣,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可爱的草塘》一文中未明确说出作者去“草塘”的时间,时间相对来讲比较“模糊”,但从景色的描写和语言  相似文献   

12.
《一席对话》所反映的那位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是带有一定典型意义的。教育、挽救这样的学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对这类后进生,我们不能只是觉得“头痛”,而应该感到“心痛”,才能去精心医治他们心灵上的“创伤”,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冰雪要靠阳光去融化,差生要用感情  相似文献   

13.
沈瑜 《班主任》2008,(10):33-34
一提起弱势群体,特别是残疾人,我们通常都会产生怜悯、同情的心理,在献出自己的爱心帮助他们的时候,我们会不南自主地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很少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很少思考怎样帮助他们才最合适,更不会去想如何“理解”和“尊重”他们。为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施爱,我设计了一节名为“关爱他人”的主题班会课。  相似文献   

14.
梅潇 《生活教育》2010,(6):11-17
他们是个团队,这个团队里既有普通教师、大学教授、退休专家,又有行政干部、全国名师、海外华人,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纵是七天七夜也讲不完;他们是一群“痴人”,在这个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他们依然秉承“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坚定信念,不计报酬,甘心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默默奉献;他们是一群“狂人”,他们付出的辛劳,他们恒久的忍耐,令许多人望洋兴叹;他们虽各处一方,却在精神上自成一体,相互鼓励,互相支援。  相似文献   

15.
良心     
战争发生时,一个叫吕基的小伙子去问,他是否能作为一个志愿者参战。人人都对他赞扬有加,吕基走到他们发步枪的地方,领了一把枪说:“现在我要出发了,去杀一个叫阿尔伯托的家伙。”他们问他阿尔伯托是谁。“一个敌人。”他回答,“我的一个敌人。”  相似文献   

16.
《好同学》2002,(6)
有一个关于四个人的故事,他们的名字是:“每个人”、“有的人”、“没有人”、“任何人”。有那么一件重要的事必须去做,每个人都认为有的人“会去做”。任何人都能去做,可没有人去做。有的人就生气了。因为这是关系每个人的事,可没有人认识到每个人应该去做它。最后,故事结束在没有人去做任何人能做的事,于是每个人大骂有的人! 嘉宾编辑/胡姣粉  相似文献   

17.
在台湾的诗坛上,有一对杰出的“诗人伉俪”,那就是罗门和蓉子。一次别开生面的婚礼朗诵会,他们完成了人生的一件大喜事,“踏着灯屋里的灯光,走进诗的漫长的岁月”。诗是他们的红娘,诗是他们的爱情,诗是他们的世界,诗也是他们的生命。在40年的诗歌创作历程中,他们既共同构筑诗的辉煌的“灯屋”,又各自营造属于自己艺术风格的彩灯;他们都醉心于音乐、绘画、雕塑,在艺术的陶冶中汲取灵感,但他们对音乐、绘画、雕塑又各有不同的感悟;他们都以人类的良知、良能去拥抱人生,关心人的苦难,然而他们又以各自不同的视解,去观察自然、都市、现实、生命以及永恒。  相似文献   

18.
四只小猪     
森林的小木屋里,住着四只小猪,他们分别是笨笨、小小、丁丁和莉莉。有一天,小猪笨笨说:“刚才,我遇到了一只去过许多地方的小乌,他告诉我不远处有一块金色的麦田。我们去那里玩吧!”“好呀!”大家一致赞同。于是,他们分头寻找这块麦田。  相似文献   

19.
一、“探究—研讨”教学法是把教学过程分为“探究—研讨”两部分。所谓“探究”是让儿童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通过亲自动手去探究老师给他们提供的实物材料。而“研讨”是给儿童提供机会促使他们把探究过程中的发现和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通  相似文献   

20.
孩子的眼睛是最真实的,那一双双眼睛传递着他们心灵深处的感受。教师要练就一副最敏锐的眼睛,去捕捉、去关注、去打开那一扇扇心灵的“窗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